当天发货,正版,品相一般都没问题。凡是套书,价格异常便宜的,有可能是一本书的价格。
¥ 14.2 3.4折 ¥ 42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安东尼•桑普森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66914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952129359480209421
上书时间2024-11-08
能够承担本书的写作,在感叹机会来之不易的同时,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1995年,我写信给曼德拉总统,表达了我想要写一本经他授权的官方传记的想法。收到我的信后,曼德拉总统特地邀请我去他位于约翰内斯堡的住处共进早餐。他说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他信任我,也愿意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但开玩笑说:“只要你别提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是在地下酒吧就行了。”总统还告诉我说,1962年,他就是读着我的《解剖英国》候审的。他承诺与我就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尽量保证史实的准确性,并授予我特权查看相关信件和文件。不仅如此,他还鼓励我有自己的判断,发表自己的评论:他说,目前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且他也一再强调,“我不是什么天使。”
早在1951年,我便有幸在约翰内斯堡结识了曼德拉;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几次对曼德拉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刻我都有幸见证,直至他入狱为止。能与曼德拉结缘,还要从我来南非担任黑人杂志《鼓》的主编说起。作为一本黑人杂志,《鼓》为约翰内斯堡无数有才华的黑人作家、音乐家和政治家敞开了一扇展现自己才华的大门。自1948年种族隔离政府上台以来,南非国内的黑人的抵制运动愈演愈烈,《鼔》正给了我一个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些运动并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机会。1952年,我参加了决议通过开展“藐视运动”的非国大大会;我见证了曼德拉组建第一支志愿者队伍,亲眼目睹了1954年曼德拉为摧毁索菲亚镇而发动的群众抵抗运动:索菲亚镇是个贫民窟,那里聚集着来自不同种族的贫民,我也曾在那里度过了几个开心的夜晚。1957年叛国审判期间,我能见到他的机会更多了,后来我还以此为题材写了一本书;1960年,作为《观察家报》的记者,我报道了沙佩维尔危机,并于大屠杀之后在索韦托第一时间采访到了曼德拉。曼德拉入狱之前,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964年在比勒陀利亚举行的瑞弗尼亚审判上:我列席了那次审判,当时的曼德拉正在准备最后的演说。身为一名记者,曼德拉狱中的27载岁月我虽然没有机会见证,但在此期间我曾多次重游南非,与曼德拉被流放至伦敦及其他各地的战友保持着联络。1980年代中期,南非国内冲突不断升级,那段时间我与身处伦敦的非国大主席奥利弗·坦博交往比较频繁,并多次安排了他与英国商界人士的会面。我还常常与温妮·曼德拉通电话。为了给我反映黑人政治与商业的新书《黑与金》取材,1985年到1986年的危机期间,我曾重返约翰内斯堡,直到1986年南非政府禁止我再次入境。后来南非政府暂时解除了对我入境的禁令,使我刚好来得及在1990年2月曼德拉获释之前再次回到南非;自那之后,我每周都会去他位于索韦托的房子里拜访他两次。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我又有幸与曼德拉有过多次会面——有时候是在伦敦,在伦敦的筹款晚宴上,他请我帮他引荐来宾;还有时候是在约翰内斯堡:我常常会去约翰内斯堡,就是在那里我目睹了1994年4月的大选。
在素材准备阶段,我在妻子莎莉的陪同下几次重回南非,我们的足迹遍及每一个曼德拉曾到过的地方:时过境迁,许多事情都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但每到一处,我都试着让自己沉浸其中,去体会,去感受。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和串联最终为读者出呈现一幅有关曼德拉传奇一生的完整画卷。我见到了不同时期和场合下的总统曼德拉:在曼德拉位于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的办公室和宅邸里,在他位于霍顿的房子里,在罗本岛上,在晚宴和酒会上,在开普敦的议会上,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或是在伦敦进行国事访问。我寻访了曼德拉小时候生长的地方——位于特兰斯凯的“圣地”,还去了他在古努村的新居。走访期间,我采访了不少曼德拉的老朋友、老同事;也与他以前的对手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有狱卒、有官员,也有不少是政治领袖——我去“荒野”拜访了前总统博塔,在开普敦见到了前总统德·克勒克,去德兰士瓦拜访了前外交部长匹克·博塔。
我还有幸参阅了从未发表过的曼德拉狱中笔记,并见到了曼德拉的手稿原件。曼德拉的自传出版于他当选总统之初,当初有很多政治上的考量,再加上曼德拉本人也非常谦虚。因此,所有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想要看到的是更加立体的画面——别人眼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与朋友甚至敌人相处的;我们需要把他放在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下,这样的他才会更立体、更丰满。
在曼德拉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与艰辛。因此,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试图透过外界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描绘和渲染,尽力再现和还原当时的一切;除此之外,我还将娓娓讲述狱中曼德拉的形象如何日渐高大,并最终形成全球影响力;以及当时身为阶下囚的他是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的。
曼德拉漫长的狱中生涯是我写作的一个重点,为此我进行了大量采访,还查阅了不少从未对外发表过的信件和文件。曼德拉的狱中生涯所展现的是人的力量和对人性的考验。因此,对于一个传记作者来说,这段经历非常具有价值:它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场描述其私下生活的情景剧,而不是什么包罗万象的公开表演;曼德拉与朋友及狱卒之前的关系被世人广为称道,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非洲政治这个层面。曼德拉在狱中的那些年常常被认为是他政治生涯的断层;但我却认为,这段日子对曼德拉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那段时间的历练使曼德拉从一个固执任性、刚愎自用的活动家日臻成熟,逐步成长为一个懂得反思、严格自律的世界级政治家。
通过阅读曼德拉的书信、参阅一些迄今为止从未对外公布的外交及情报来源,我尝试着把曼德拉的经历放在更广泛的全球背景下去解读。在书中,我会讲到西方世界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非国内愈演愈烈的危机事件的误解、他们在处理这些危机上的一些错误做法,以及冷战思维影响下的西方世界对曼德拉及其朋友的错误认识;我还会讲到曼德拉缘何一度从世界政治舞台上几近消失,而政府和群众又为他的华丽回归做出了哪些贡献。外界对南非的看法几经变化、迥然不同:最初人们认为南非即将面临流血屠杀,后来以曼德拉为中心,这里又变成了谈判和和解的典范——所有这些我在书中均会有所交代。
在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曼德拉总统本人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总统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仅配合我做采访,还亲自通读了全文初稿。除了对某些史实和细节进行了修改之外,总统谨遵当初对我的承诺,对我个人评论的部分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同时,总统生动的评论还令原稿增色不少。可以说,能够在其在世的时候,与如此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这样近距离交流互动,这样的经历实属千载难逢——我相信单单这一点,就足以弥补现代传记作者的所有不足。
在本书紧张的编辑及出版前的准备阶段,我得到了来自哈珀柯林斯的编辑出版团队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本书的创意最初是由斯图尔特·普罗菲特提出的,可以说没有他,也就不会有这本书的诞生;1998年斯图尔特·普罗菲特离开哈珀柯林斯之后,这本书仍得到了集团主席艾迪·贝尔的大力支持;此外,我还要感谢我辛勤的编辑理查德·约翰逊、罗伯特·雷西,发行总监海伦·艾里斯——他们都为这个项目投入了不少心血。来自克诺夫出版社的美籍编辑查尔斯·艾略特也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我还要感谢本书在南非的出版人乔纳森·保尔,以及我的图书经理人迈克尔·希松斯对我一如既往、不离不弃的支持和帮助,他经手的我的图书已经有20多本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莎莉,有她陪我到处游历采访,我得以更加享受这次探险,对整个主题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
很多人都对本书提出过批评和指正,对此我深表感激。然而百密一疏,对本书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谬误,本作者将承担全部责任。读者如有任何改进意见及建议,也请不吝赐教,本人将不胜感激,并在后续的版本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安东尼·桑普森
1999年12月于伦敦
安东尼·桑普森,(1926年8月3日-2004年12月18日),南非记者,作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南非问题研究。1951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南非黑人杂志《鼓》、《观察家报》等杂志主编。正是那时在担任《鼓》杂志期间,在索韦托结识正在筹备抵制种族隔离的“藐视运动”的纳尔逊·曼德拉。
1995年,安东尼·桑普森得到曼德拉总授权写一本关于他的官方传记,曼德拉还邀请作者去他位于约翰内斯堡的住所共进早餐。曼德拉说;“我们是多年的朋友,我信任你。”并就关键问题与作者进行讨论,并授予作者特权查看相关信件和文件,尽量保证史实的准确性。使得本书成为曼德拉授权的官方传记。
安东尼·桑普森还撰有《鼓:非洲冒险记》、畅销书《解剖英国》、《七姐妹》、《军火集市》,《黑与金》以及《公司人》等作品。
第一部 1918年―1964年
1 乡野童年(1918年―1934年)
2 使命(1934年―1940年)
3 大城市(1941年―1945年)
4 南非白人和非洲人(1946年―1949年)
5 民族主义者和共产党(1950年―1951年)
6 藐视运动(1952年)
7 律师和革命者(1952年―1954年)
8 自由的意义(1953年―1956年)
9 叛国罪和温妮(1956年―1957年)
10 劲敌(1957年―1959年)
11 夭折的革命(1960年)
12 暴力运动(1961年)
13 最后一击(1962年)
14 罪与罚(1963年―1964年)第二部 1965年―1990年
15 自我主宰(1964年―1971年)
16 百炼成钢(1971年―1976年)
17 从主妇到女斗士(1962年―1976年)
18 影子般的存在(1964年―1976年)
19 黑人的觉醒(1976年―1978年)
20 监狱的魅力(1976年―1982年)
21 破碎的家庭(1977年―1980年)
22 笼中之笼(1978年―1982年)
23 暴乱(1982年―1985年)
24 无政府状态(1986年―1988年)
25 失去的领袖(1983年―1988年)
26 “犯下滔天大错”(1987年―1989年)
27 囚犯与总统的对决(1989年―1990年)第三部 1990年―1999年
28 神与人
29 从革命到合作
30 第三种力量
31 别了温妮
32 艰难和谈
33 大选
34 治国
35 荣耀巅峰
36 宽恕
37 急流勇退
38 格拉萨
39 曼德拉的世界
40 曼德拉的国家
41 形象与现实
后记:不朽的传奇,永生之偶像
曼德拉是南非前总统,他从一名囚犯到一个自由的人,从一位追求解放的斗士发展为推进和解的热心人士,从一个政党领袖到一位国家总统,致力于推进国家的民主进程和发展。他不懈追求公正、公平和尊严,是我们这个时代令人鼓舞的偶像之一。
1995年,作者得到曼德拉授权,写一本关于他的官方传记,为了撰写这部传记,作者的足迹遍及曼德拉曾到过的地方,希望通过他的讲述和串联,为读者出呈现一幅有关曼德拉传奇一生的完整画卷。作者寻访了曼德拉小时候生长的地方——位于特兰斯凯的“圣地”,还去了他在古努村的新居。走访期间,作者采访了大量曼德拉的老朋友、老同事;也与他以前的对手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有狱卒、有官员,也有不少是政治领袖――还去拜访了前总统博塔,前总统德·克勒克,前外交部长匹克·博塔。作者还有幸接触到了曼德拉的采访录音,参阅了曼德拉狱中笔记,并见到了曼德拉的手稿原件,曼德拉的书信、以及一些迄今为止从未对外公布的外交及情报,试图透过外界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描绘和渲染,尽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展现曼德拉这位藏在历史背后的神秘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
曼德拉总统本人还给予《曼德拉传》巨大的帮助:总统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厌其烦地多次接受作者的采访,还亲自通读了全文初稿。除了对某些史实和细节进行了修改之外,总统谨遵承诺,对作者个人评论的部分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同时,总统生动的评论还令原稿增色不少。与如此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这样近距离交流互动,使得《曼德拉传》具有真实性和收藏性,并成为一部值得一读的巨著。
《曼德拉传》为曼德拉授权的官方传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推荐,荣登美国畅销书排行榜。
狱中笔记、外交信息,一一为您呈现
纪念南非的儿子,同盟政敌一致接受采访
卸下圣人的光环,展现全面真实的曼德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