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风眠画传 9787536251342 郑勤砚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风眠画传 9787536251342 郑勤砚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

46.2 6.6折 7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勤砚著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6251342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8105229

上书时间2024-05-31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为这样一位艺术史上的伟人,林风眠今天已不乏粉丝的追随和学者们思想的簇拥。然而,在如此众多的研究中,却鲜有人从心灵与情感的角度去呈现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确,林风眠抵达的艺术彼岸,既需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学理性的梳理与探讨,也需要从社会学或文化学的角度对其在20世纪中西文化冲突与碰撞时代的作用和价值予以评析与概括。但就林风眠个案而言,如果不能从心灵与情感的角度去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去深入发掘掩藏在作品背后他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伟岸,那将是不全面而缺乏研究深度的。
郑勤砚的这部《林风眠画传》以散文诗式的文学笔调,再现了林风眠充满艰辛的艺术生涯。

目录
章  1900―1919 乡愁如画

节  故园的梦

第二节  母亲的青丝

第三节  祖父的训诫

第四节  学堂、良师和诗友

第二章  1920―1925 在水一方

节  枫丹白露的熏染

第二节  校长的告诫

第三节  博物馆漫步

第四节  爱在柏林

第五节  葬爱

第三章  1926一1939 为艺术战

节  人生难得一伯乐

第二节  教育家的风范

第三节  艺术运动的漩涡

第四节  波峰浪谷2

第四章  1941一1951 野渡无人舟自横

节  仓库画师

第二节  重返讲坛

第三节  又是天涯沦落人

第四节  八年求索

第五章  1952―1978 浴火风凰

节  蛰居南昌路

第二节  立体戏剧风

第三节  渚清沙白鸟飞回

第四节  风雨欲来

第六章  1979―1991 香江画魂

节  重回巴黎

第二节  风中眠党

第三节  良师已逝

第四节  公论自在

林风眠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第四节学堂、良师和诗友

    旧式私塾教育在林风眠的童年时代依旧存在。五岁这一年,林风眠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启蒙学堂。也许是看多了祖父的雕琢记忆,也许是受到了父亲绘画的熏染,也许是母亲一手好刺绣的遗传,林风眠从小就钟爱绘画。可以想象得到,小风眠在妈背篓中、在爷爷的肩膀上、在爸爸的臂膀中安静地目识心记。简单的涂鸦式绘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加上父亲有意的培养,儿时的林风眠也从《芥子园画谱》中受益顿多。林风眠的画是静谧、深沉、清幽的,他的一生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所以他是一个安静和善于思考的人。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会用静心画画的方式来打发时光。出于家庭的培养和自己的兴趣,小风眠喜欢去的地方是村里有画的人家。据说,九岁的时候,林风眠画了一幅国画《松鹤图》,竟引起全村人的关注,消息也不胫而走,后来村中一位大户还真把画买了去。这无疑对小风眠的艺术之路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也说明小小年纪的他,已经能够掌握一般传统文人画,对绘画有着独特的天赋。

    三年的私塾启蒙转瞬即逝。“立本小学”――这座普通的旧式小学,是林风眠的下一个求学地点。文教是客家人历来所重视的,在国学氛围的熏陶下,小风眠在八岁到十岁的时光里,熟读《三字经》、《干家诗》、《千字文》、《鉴略》等传统启蒙读物。虽然大量的背诵是枯燥的,但是对林风眠国学基础是一个良好的铺垫,在自己的时间里,绘画是他优选的娱乐了。又三年,学堂废除,改为新式不错小学,这意味着再也不用大量地背经书了。而且新的环境与教学内容使林风眠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他更加喜爱绘画了。令我们惊诧的是,此时的林风眠有一方印章,日“画痴”,小小年纪竟然如此痴迷于绘画也许唯有这般的痴迷才会成为一代大家吧。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林风眠不仅接受父亲传授的传统绘画,也学习西洋画。广东历来是获取海外信息的前沿,这里既是康梁维新运动的发源地,也是孙中山的革命基地。在艺术实践上,从康有为、对清末“四王”文人画末流的批判,到岭南画派“二高一陈”倡导中西融合的现代中国画。这些复杂的思想碰撞,对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来说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另外,侨民返乡带回的海外信息,也同时刺激着林风眠的思想。华侨们寄回家乡的西洋画卡片,写实的细部、逼真的立体呈现、准确的解剖和透视,对痴迷于绘画的林风眠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和迷恋。他仿佛窥见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领域,这种自然生成的渴求正是日后其绘画实践的源头。

    15岁时,林风眠考取了省立梅州中学。梅州中学创建于1904年,是广东重点中学,故又名省立五中。林风眠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中学教育,传统文化和新学同时熏染着这个如饥似渴的少年。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艺术上的恩师梁伯聪,以及挚友林文铮、李金发等。

    梁伯聪为清末秀才,出身于书香门第,诗文书画俱精,国学功底深厚。林风眠此时……

精彩内容
作者郑勤砚以翔实的史料和适度的文学创作,塑造了林风眠这一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笔调沉着温婉,笔触细腻深切。显然,用美术史料拼接出的林风眠的学术形象是我们熟知的,但如何将这种干瘪的史料转换成文学性的想象而又不显得夸饰和虚浮,的确不是件易事。它需要在史实与想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把握画家的艺术个性中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个性。作者对于林风眠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对林风眠作品意境的描写去完成的,这既便于读者理解画家的作品,也便于作者对画家这个人物的形象诠释。正是从这一途径,《林风眠画传》作者透过画面探寻了林风眠的思想与心灵、体悟了林风眠的落寞与孤独,并以此为全书的基调而展开林风眠所有的人生履历与创作经历。再现林风眠的生活阅历、探寻林风眠的精神情感、触摸林风眠的心灵世界、解读林风眠的绘画作品,无疑成为本书写作的出发点与优选目的。而作者也正是以诗人情怀与学者识见,将美术史中的这位伟人还原为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或许,从情感的一丝微息里所探寻到的艺术家的心灵,更能揭示他艺术创造的真实性。这就是《林风眠画传》给我们呈现的艺术家的人格面具与心灵图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