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中国表情 9787506080798 杨红林 东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15中国表情 9787506080798 杨红林 东方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27.8 7.3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红林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80798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222949

上书时间2024-05-21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红林,笔名南庄,历史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藏品二部历史图片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近代史及老照片研究。主要著作有《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经典影像背后的民国社会》《叶赫那拉家女人的私家相册》等。

目录
序幕:在天坛举行的最后一次祭天大典
第一篇  权柄
  一、袁总统身患“共和病”
  二、段祺瑞的鼻子气歪了
  三、“泥菩萨”也有硬骨头
  四、梦碎:从龙袍到寿衣
第二篇  折冲
  一、日本人的二十一条鞭子
  二、莫理循大街往事
  三、保卫外蒙:舌战恰克图
  四、老朋友朱尔典变脸了
第三篇  才人
  一、辜鸿铭阐释“中国人的精神”
  二、“帝师”杨度:是非成败转头空
  三、梁启超一篇文章值二十万大洋
  四、薛大可:空前绝后“臣记者”
第四篇  革命
  一、中国“罗宾汉”王金发之死
  二、沈佩贞:总统女门生的“桃色门”
  三、孙总理的革命与爱情
  四、雾里看花:蔡将军的“知音”传奇
第五篇  众生
  一、巴拿马世博会刮起“中国风”
  二、梅郎的“粉丝”有福了
  三、运动场上的胜利
  四、朱启钤的“新北京”
1915年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在这一年的混乱时局中,政客们粉墨登场,排演热闹非凡的政治戏码;民间的各路角色为争得一席之地,也不遗余力地卖力演出,共同推出了一台波谲云诡的时代大戏。在这一年,袁世凯不顾起火的“后院”准备着登基大典,日本人居心叵测地拿出了“二十一条”,昔日的革命党成了人民公敌,梅兰芳在上海唱红了京剧,新时代的女权代表卷进了桃色新闻……杨红林编著的这本《1915中国表情》配合上百幅老照片,讲述了他们鲜活、真实的人生故事。

精彩内容
 可惜的是,尽管莫理循费尽心思地为袁世凯谋取国际声誉,但后者却最终做起了皇帝梦。这一行为无疑触动了莫理循的道德底线,他对于袁世凯的称帝表示极力反对。在眼看无法阻止袁世凯一意孤行,沮丧的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中国政府服务。我担心自己正在一步步堕落。……他这么做违背了他的所有誓言
,将他的所有理念都抛到九霄云外。袁世凯自己原先并不想当皇帝,但在其子和被他冷落的原配夫人的影响下,他正为登上皇帝的宝座而调兵遣将。这与日本人和孙逸仙的预言一致。他使自己、他的国家和他的顾问成为笑柄。”1915年8月17日,已完全沉迷于帝制的袁世凯接见了莫理循。事后莫理循失望地写道:“这次会见毫无实效,十分令人不快。他的讲话空洞无物,令我沮丧,一直抱怨宪法极大地束缚了他。”1915年12月12日,就在袁世凯称帝的当天,莫理循愤怒地评论道:“袁世凯今天接受了帝位。真令人吃惊!装模作样,愚蠢至极。”后来,多少对自己当初的卖力有些后悔的莫理循也终于开始反省:“袁世凯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过去为他工作如此热情是犯了多大错误。”但是尽管如此,对于中国的感情仍促使他在紧要关头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1915年12月25日,蔡锷领导的护国运动在云南爆发,贵州、四川等省相继响应。1916年1月5日,袁世凯正式颁布讨伐令,对云南护国军用兵,准备一举歼
灭起义部队。尽管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嫡系将领采取称病等手段抵制袁世凯的命令,但后者仍不死心地希望莫理循能为他贡献良策。可是当莫理循建议立即建立立宪政府时,袁世凯又顾左右而言他。失望之下,莫理循向袁世凯告辞,前往汉口、南京、上海等地考察。3月22日,众叛亲离的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而就在此前一天,莫理循曾晋见袁世凯,敦促他立即发布放弃帝制的命令。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羞愤交加中死去,而他留给中国的则是一个烂摊子:政局动荡、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面对这一现状,莫理循认为袁世凯应负很大的责任。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袁世凯想穿龙袍的疯狂野心,毁了他自己的前途,也严重地连累了他的国家。”与此同时,莫理循也开始反省自己:“袁世凯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过去为他工作如此热情是犯了多大的错误。”袁世凯死后,莫理循尽管仍在为北洋政府工作,但已丧失信心的他决定,自己的任期一结束就将离开
中国。不过就在离开中国之前,他又为北洋政府谋划了几件重大决策,首先就是极力促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早在“一战”爆发后不久,国际意识敏锐的莫理循便向还在台上的袁世凯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中列举了参战的种种好处,而最主要的两点,一是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二则是可以借此振兴中国的经济。由于袁世凯不久后暴亡,莫理循又向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递呈了关于中国加入协约国的备忘录,劝说黎元洪参战。为了获得国际支持,他还游说日、
俄、英、美等国。1917年2月8日,莫理循又向掌握实权的段祺瑞递呈了关于中国参战的备忘录。3月4日,中国政府断绝了与德国的外交关系。眼看“一战”的局势已经明朗,协约国的取胜也只是时间问题,8月14日,犹豫了好几年的中国终于对德宣战。
P91-9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