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与权力:中国大遗址展示的观察与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great sites 9787532594320 王思渝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价值与权力:中国大遗址展示的观察与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great sites 9787532594320 王思渝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32.5 5.0折 65 全新

库存14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思渝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4320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9713238

上书时间2024-05-19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杭侃
导 言 作为一种现象的大遗址展示 /1
0.1  大遗址展示问题的政策框架 /3
0.2  章节安排与研究方法/7
第一章 大遗址展示的概念、既有研究与整体现状/10
1.1  问题的边界:“大遗址”和“展示”/10
1.2  关于大遗址展示的既有研究 /12
1.2.1  大遗址展示的方式与原则 /12
1.2.2  大遗址与主体 /15
1.2.3  小结 /17
1.3  大遗址展示的现状 /17
1.3.1  考古特性的突显/18
1.3.2  与公园的“联姻”/23
1.3.3  遗留问题:考古与公园的对立?/34
第二章 视角与切入:从批判说起/36
2.1  批判的思想 /36
2.2  批判遗产研究的成型与发展 /38
2.3  不仅是遗产:批判研究在博物馆领域的影响/40
2.4  以价值和权力切入批判 /42
第三章  2000 年以前的考古遗址展示 /46
3.1  考古、遗址展示与政治:半坡遗址博物馆的建立 /46
3.2  基于“公”的保护与展示 /49
3.3  考古学家的身份与挑战 /56
3.3.1  出土文物的归属 /56
3.3.2  考古学家的态度 /58
3.4  小结 /63
第四章 变与不变:大遗址展示中的“失灵”困境 /64
4.1  国家文物局的倡议与现实选择 /64
4.1.1  国家文物局的制度设计 /64
4.1.2  政策出台的价值与权力背景 /69
4.1.3  大遗址展示政策的特点 /72
4.1.4  被作为“典范”的大明宫遗址 /74
4.1.5  国家文物局层面的降温 /79
4.2  经济诉求下的地方政府/81
4.2.1  建设和土地的吸引力 /82
4.2.2  工程建设类项目的意义 /86
4.2.3  文化名义和土地经营 /89
4.2.4  展示与区域重塑 /99
4.3  小结 /108
第五章  2000 年以后考古学家的身份转换 /110
5.1  大遗址展示相关政策中的考古工作 /110
5.2  与规划团队的合作困局 /112
5.2.1  咨询和审核:大明宫遗址案例的尝试 /113
5.2.2  “便利性”陷阱:仅被作为基础材料的考古工作 /115
5.3  考古学家的参与:持续工作、持续合作 /117
5.3.1  常见的参与模式 /118
5.3.2  金沙遗址案例的启示 /120
5.4  突破的意义 /123
5.4.1  特定条件下的突破 /123
5.4.2  两对二元结构以外的模糊地带 /126
第六章 遗忘与隐现:大遗址展示与在地社区发展/130
6.1  移民与搬迁:从起源到争议/131
6.1.1  思路的提出与现状 /131
6.1.2  繁重的实施成本 /135
6.1.3  基于遗产话语体系以外的影响 /137
6.2  在地社区的参与 /139
6.2.1  展示的先声:管理问题上的在地社区参与 /140
6.2.2  展示设计当中对在地社区的呼唤 /140
6.3  “上”与“下”的纠结 /143
6.4  小结 /149
第七章 结语 /151
参考文献/153
后 记 /173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中国的大遗址展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价值”和“权力”两个关键词对隐藏在大遗址展示背后的主体和主体间关系予以了详细的讨论。全书建立在实证案例的基础上,不仅对大遗址展示直接相关的展示形态、遗址公园等具体问题予以描述,还对以批判遗产研究为代表的西方理论做出了回应,同时将重点落在政府行为、条块关系、土地财政、考古学家诉求以及在地社区等主体问题之上。借此,全书一方面希望以大遗址为例探讨一种遗产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也期冀对当下的大遗址实践有更多的反思和启发意义。

精彩内容

        大遗址展示,这一话题自2000年以后广为学术界所热烈讨论。它一方面是一个关切到成百个大遗址未来发展路径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如同一面窗户,折射着近年来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诸多初见锋芒、值得深究的学术问题。该书正是基于现实和理论两方面的诉求,结合作者搜集到的诸多实证材料而*终所成。作者希望做到的,不仅是对西方理论的一个中国式议题的补充,而是能在既有的理论框架中对一些原生的重要缺陷做出回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