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二十六辑) 9787542676726 上海市档案馆编 上海三联书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二十六辑) 9787542676726 上海市档案馆编 上海三联书店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36.7 5.4折 68 全新

库存199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市档案馆编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672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1838351

上书时间2024-05-19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特稿一份名刊催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史纵横觉醒年代革命探寻——探索革命前途的浦东中学及其青年自觉会专题研究近代上海英美侨民简论宋耀如在上海的经济活动上海银钱业与江浙战争善后经费垫款述论宋美龄与抗战时期妇女动员“清乡”时期上海郊县竹篱笆封锁线考察读档随笔汤寿潜、端方往来函电考释戊通航业公司经营管理管窥黄郛史料与《黄膺白先生年谱长编》考订补充海上春秋1917-1937年复旦大学体育活动述略中国军事法庭在沪处决日本战犯述略百家史谭王家范先生论著系年海外访档录《毛罗世界地图》的摹本及其文化意义学术动态“制度、实践与表象: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及其形塑”讨论会综述口述历史租界时期的上海司法机关——李恬耕先生访谈录档案指南无锡丽新、协新纺织企业发展及档案资料述略档案架上海抗战期间救护事业史料选辑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档案补编(1937年7-11月)新发现沈之瑜抗战时期货币战佚稿五篇

内容摘要
一份名刊催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徐光寿这份名刊就是《新青年》月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新青年》的作用是全面而又持久的。举凡思想、文化、文学、教育等方面,没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响力堪与《新青年》相比。凡当时追求进步之青年,无不视《新青年》为旗帜,以《新青年》为明灯。蔡元培曾说:“《新青年》杂志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②胡适也评价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③一份杂志开启了一段历史,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新青年》也是我国最早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期刊。《新青年》月刊从1915年9月创刊,至1922年7月停刊。其出版发行期间,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成立的历史时期。这份“20世纪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名刊”,它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由它推动而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则为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新青年》杂志存在全面的直接的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大多出自《新青年》作者群,早期的中共党员大多来自《新青年》读者群,《新青年》编辑部成了党的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杂志也变成了党的理论刊物。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大多来自《新青年》作者群《新青年》的作者群不仅包括《新青年》的作者,也包括编辑队伍,因为《新青年》的作者、编者队伍历来都是身兼二任、融为一体的。作为《新青年》作者群的标志性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即所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其他作者如李汉俊、李达、陈望道和毛泽东等,都参与了党的创建工作。陈独秀不仅是《新青年》的创办者和主编,也是最主要的作者。他早年从封建士子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后,思想上经历了三次重要跨越,至五四以后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进而开始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①可以说,陈独秀创办、培育了《新青年》,《新青年》也成就了陈独秀的声誉。《新青年》的变化和发展,贡献和缺陷,都与陈独秀当时的思想状况密切相关。②陈独秀是《新青年》的灵魂人物,从创刊号《敬告青年》到最后一期《世界革命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在数百位作者中他是唯一与《新青年》相始终的作者。他始终遵循的办刊思想是:“凡事一种杂志,必须是一个人一团体有一种主张不得不发表,才有发行底必要;若是没有一定的个人或团体负责任,东拉人做文章,西请人投稿,像这种‘百衲’杂志,实在是没有办的必要,不如拿这人力财力办别的急于要办的事”。③在《新青年》这出大剧中,陈独秀集编剧、导演和演员于一身,总是根据剧目的要求不断寻找演员、选择演员、更换演员。他始终主导着剧情发展,步步推进,导演出一幕又一幕壮观的戏剧。与《新青年》这种长久、深厚的关系,“使他在各个阶段,都扮演了他人不能替代的重要角色。……

精彩内容
本书是由上海市档案馆主编的“上海档案史料研究丛书”的新一辑,收录有关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学术论文和历史资料等23篇,分为特稿、党史纵横、专题研究、读档随笔、海上春秋、百家史谭、海外访档录、口述历史、档案指南、档案架等板块。本辑收有《二十世纪中共一大代表人物传记资料研究述略》、《英国对孙中山“联俄”活动的监视与评估》、《国共合作下的“八一三”时期上海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宋耀如在上海的经济活动》、《租界时期的上海司法机关》等文章,内容翔实丰富,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是上海城市发展研究的颇有价值的参考图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