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慈悲 9787506394857 若离 著 作家出版社
  • 最后的慈悲 9787506394857 若离 著 作家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后的慈悲 9787506394857 若离 著 作家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27 7.1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若离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4857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528684

上书时间2024-05-18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若离,诗人,作家。出版作品《若离诗集》《若离散文》《那些迷途的青春》《路过你的忧伤》,并有多部很好作品与移动手机阅读签约。主编作品《中国当代网络诗歌精选》《中国当代网络美文精选》。近年来在创作之余,还参与了一些商业活动,受邀担任多家企业形象代言人,中国邮政连续三年发行个人肖像贺年卡以及肖像纪念邮票。2014年成立“若离文化创意工作室”。

目录
序一:若即若离才貌迷离/严介和
序二:她从古典的画卷优雅而来/朱必松
第一章再见梦中人
第二章恨的种子
第三章摩登女郎下乡
第四章意外的约会
第五章左手人间右手哀怨
第六章为爱埋下伏笔
第七章落花无情流水有意
第八章不能自主的幸福
第九章离心最痛的地方
第十章欲孽
第十一章久别重逢情更浓
第十二章愤怒的玫瑰
第十三章家园被毁
第十四章情海茫茫心海茫茫
第十五章无言的告别
第十六章北京偶遇
第十七章杨一帆失忆
第十八章爱到山穷水尽时
第十九章泪洒灵堂
第二十章诗样年华
第二十一章丑陋的人性
第二十二章凉宵(大结局)

内容摘要
若离猪的《很后的慈悲》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作者以伊渺村的生活为原点,以我(伊子云)、杨一帆、柳忆飞、梅若、冷艳等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书中男女主人公出生于饥饿的年代、成长于动乱的年代、相爱于开放的年代,整个主线贯穿了改革开放至今。小说充分展示了在社会遽然转型期,每个生命个体的欲望化呈现,以及灵魂挣扎的轨迹。

精彩内容
序一:若即若离  才貌迷离我难得速读若离这本三十几万字的情书,很好的人生倍感苦短。女人如花:一岁小红花,可喜;十岁喇叭花,可爱;二十岁桃花,鲜艳;三十岁玫瑰,妩媚;四十岁牡丹,大方;五十岁兰花,优雅;六十岁菊花,淡定;七十岁棉花,温暖;八十岁梅花,坚强;九十岁米斛,优选;百岁,无花果,归零。若离正是玫瑰季。既妩媚,也有刺。这是她的个性所在。爱情经不起时间的折腾,友情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唯有从爱情走向亲情,情感才相对永恒。才女应该是有个性的,她写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经过了苦难、灾难直至绝处逢生,走过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最终修得阶段性的相对正果。人生通常有三个阶段。成长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成熟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成功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从自我的成长,经无我的成熟,走向本我的成功。显然,若离在爱情故事的壳子里,装进了自己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男女主人公出生于饥饿的年代、成长于动乱的年代、相爱于开放的年代,新千年之后的离别、相逢,又前后跨越十五载。故事主线贯穿了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程,在这样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也不可避免经历了外部环境光怪陆离的冲击和挟裹。从青梅竹马,到陌路歧途,在桥断索绝处,全凭执念呵护着狂风中的盏灯豆火。所谓“梦魂不到关山难”,难啊,真是太难了,连魂魄都不能越过千难万险而相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爱情小说以悲剧结局更是常态。但若离在最后还是不忍心打碎到底,让男女主人公重修旧好,这也是作者内心对真善美的渴求。爱情是伟大的自私,美丽的贪婪。虽然作者不写到肝肠寸断誓不罢休,但终究会在自己钟爱的角色上,投射自己对爱情的不忍和希望。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让所有人物都有完美的结局,不是作家的义务和责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若离在这本书里赋予爱情“最后的慈悲”。人生因慈悲而吉祥,因智慧而和畅!愿“最后的慈悲”,成就永恒的“悲慧祥和”!作者简介:严介和,太平洋建设创始人,《新论语》总撰稿人,五味书院院长。 序二:她从古典的画卷优雅而来品味若离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慈悲》之后,我掩卷陷入了深思:是否应该把这种写作风格命名为“新女性主义”或说“新红颜之作”等等。若离的作品举轻若重,所有的文字都是生命个体心灵史的自我回顾与超越。这种回顾与超越都是以“爱”作为基调的。她的作品从无杜撰,往往从乡土气息出发,或从情窦初开的伊甸园出发,环顾四周,便能从普通人的悲欢爱恨中剥离出启示性的内容,成为人类情感共同性经验,从而引起读者共鸣。(一)作品中的若离——若即若离在她的小说中,生活场景往往经常从农村到城市互换——转移、跳跃、分离,有着蒙太奇式及电影中分镜头的效果。对若离小说的解读,不仅仅是对时尚或说欲望都市、主流生活的一种“乌托邦”式的膜拜,而且更是对阅读品质和文学品格的一种坚守。可以说,对若离诗歌现场的存在感和小说的白描化叙事的关注,是对语言之美和文学之美的一种仰望和致敬。在《最后的慈悲》中,作者以伊渺村的生活为原点,以我(伊子云)、杨一帆、柳忆飞、梅若、冷艳等人物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充分展示了在社会遽然转型期,每个生命个体的欲望化呈现,以及灵魂挣扎的轨迹。小说的结尾虽然呈现的是一种无奈的喜剧色彩,但这也应该是在弘扬正能量的时代,对于文学的期许与定义。这也是人类对“真、善、美”和“亲、情、爱”执着追求的感性期望与人性的理性回归。《最后的慈悲》中指涉情爱、商业、政治、历史、风情等领域,视野开阔而阐释缜密。“乡村的路曲曲折折,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水间。青山、矮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小说文本以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铺陈开来。伊渺村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在场感或者意象,一切是从伊渺村出发,向历史纵深或说未来,出其不意地奔突着。若离骨子里是浪漫主义者,犹如“若闻窗外雨声稀,离人独坐冷风袭”,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给人以“若即若离”的朦胧感。(二)文学中的若离——光怪陆离从哲学的普遍意义上来评判《最后的慈悲》,这本书还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它不仅彰显了作家本人的才华,而且成为这个浮躁时代弥足珍贵的个体情感档案。若离不断在更新自己,向内在和外在去探索,去历练;收放自如,发挥着她驰骋的想象力,与一切伟大的灵魂对话。小说整个文本充满了戏剧冲突。也就是说,作家拥有一种抓住读者阅读心理的能力,能够迎合或说讨好阅读消费。在挥手来去之间,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延展,不断地给予人们惊喜和感动。如果读者不把这个故事读完,心里就会抓狂。若离从长篇小说《路过你的忧伤》到《最后的慈悲》,她驾驭的素材大多取自于当代的乡村生活,但又不囿于当代的乡村生活,而是一种变异的乡村生活向都市化的转型。这是从田原牧歌式的乡村“农耕文明”向物欲横流的“城市文明”的转移,伴随着时代骤变的阵痛。她那善于洞察的眼光对细微琐碎的人类故事有着敏锐的感知。她轻松捕捉现实中的矛盾苦涩,往往充满了冷幽默。若离对语言挑剔,有着诡异的智慧,她以精湛的文字手艺、柔和的幽默感、曼妙的音乐元素以及乡村抒情,捕捉生活里令人发噱的真实。以乡村的童年经验为蓝本,到欲望都市中的挣扎、情感的离殇,以及人类之身困境的隐瞒,凸显了作家的怜悯、慈悲、善良、忧伤,给予她笔下人物以恩典,从而成就了一部部“光怪陆离”的文学作品。?(三)生活中的若离——才貌迷离现实生活中的若离是一个童话般的女孩,有着童话般的面孔与笑容,就连她的衣着打扮都沾满童话般的气息。她像一个小精灵,有着天使般的笑容,但有时眼神是高贵而冷艳的。她一直是坚信爱情神话的执着者,聆听着爱情纯美的歌声,执笔飞速记载下每一个爱情音符。在她身上,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中国女作家情爱观的变化。她的神话与反神话之间的巨大差异性,统一于她对心灵的忠实。她表现心灵的疲倦,转喻中隐藏的个人隐语世界,互否性的内省,执着而纯粹。她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常常使我惊悚。这并不是一种语言的野蛮生长,而是尘世间,一颗希冀之心、欢乐之心常在。若离有如今的成就,灵魂深处挣扎的轨迹一定是艰辛的。她所有的努力只是守护,或说是建设自己心中诗意的家园。依据海德格尔的观点,家园始终只是可能的,或者至少是,不是不可能的。海德格尔在现代世界所经验的,却是无家可归。无家可归的经验首先表明于此,在为其“在世存在”之烦,其次于形而上学历史存在的遗忘。若离所有的欢乐和离殇埋藏在她的文字里。这文字就是巴尔扎克所说的人类秘密情感的芳径和后花园。若离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很很好的女性。她的眼睛是一部精密的仪器,记录过我们这个时代许多有意义的生活片段和轨迹。同时,她又必将是一个超越现代世界的精神生活的主宰者,这让我们对“才貌迷离”的她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有更多期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