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史 9787547058145 [英]伯特兰·罗素著,丁伟译,紫图图书出品 万卷出版公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哲学史 9787547058145 [英]伯特兰·罗素著,丁伟译,紫图图书出品 万卷出版公司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40 5.0折 79.9 全新

库存14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著,丁伟译,紫图图书出品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58145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9元

货号11603040

上书时间2024-05-18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Bertrand Russell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罗素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是现代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曾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共同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张核裁军运动。罗素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对人道主义和思想自由的捍卫。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简史》《幸福之路》等。



目录

目 录 序 001 英国版序 005 绪论 009 卷一 古代哲学 第yi篇 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家 第yi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5 章 米利都学派 11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 17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24 第五章 巴门尼德 29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33 第七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37 第八章 阿那克萨戈拉 41 第九章 原子论者 44 第十章 普罗泰戈拉 48 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55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60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观点的来源 66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71 第十五章 理念论 77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80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84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和知觉 88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94 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99 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03 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108 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114 十四章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118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十五章 希腊化世界 125 十六章 犬儒学派和怀疑派 129 十七章 伊壁鸠鲁学派 134 十八章 斯多葛主义 139 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144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 149 卷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157 第yi篇  第yi章 犹太人的发展 163 章 教初的四个世纪 168 第三章 教会的三位博士 172 第四章 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176 第五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181 第六章 本尼迪克特与大格里高利 185 篇 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193 第八章 约翰· 司各脱 197 第九章 公元十一世纪的教会改革 202 第十章 伊斯兰教文化和哲学 207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世纪 211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世纪 217 第十三章 托马斯· 阿奎那 221 第十四章 方济各修会的经院哲学家 226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230 卷三代哲学 第yi篇 从文艺复兴到休谟 第yi章说 239 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243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 24章 伊拉斯谟和莫尔 251 第五章 动和反动 256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260 第七章 弗朗西斯· 培根 265 第八章 霍布斯的利维坦 269 第九章 笛卡尔 274 第十章 斯宾诺莎 279 第十一章 莱布尼茨 284 第十二章 哲学上的自由主义 288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292 第十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295 第十五章 洛克的影响 304 第十六章 贝克莱 307 第十七章 休谟 311 篇 从卢梭到现代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运动 317 第十九章 卢梭 320 十章 康德 325 十一章 十九世纪思潮 336 十二章 黑格尔 341 十三章 拜伦 347 十四章 叔本华 351 十五章 尼采 355 十六章利主义者 360 十七章 卡尔· 马克思 366 十八章 伯格森 371 十九章 威廉· 詹姆斯 379 第三十章 约翰· 杜威 384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388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纵观全部历史,最令人感到惊讶或者说最难以解释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希腊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已经为人熟知,但是他们在纯粹的智慧领域,甚至取得了更加非凡的成就。他们开了数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先河;他们优选写出了不同于单纯编年表的史书;他们无拘无束地思索世界的本质和生命的结局,不被任何传承下来的正统观念束缚。那时发生的一切如此惊人,以至于直到最近,人们还在满意地凝视着希腊时期的天才们,感叹他们的不可思议。 希腊文明孕育出的个有名的天才就是荷马。有关荷马的一切都是推测,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荷马是一系列诗人,而不是一位诗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著作是在两百年间完成的,有人说是在公元前七五○年至公元前五五○年。另外一些人认为“荷马”在公元前八世纪末就差不多完成了。现存形式的荷马诗是被公元前五六○至前五二七年(中间有过间断)当政的庇西特拉图带到雅典的。在那以后,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典青年就开始诵读《荷马史诗》。但在希腊的某些地区,尤其是斯巴达,荷马的威望并不像在雅典那样,直到后期才享有同样的声望。 必须承认,《荷马史诗》中描绘的宗教,实际上不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诸神和人类没有太大差别,不同之处仅在于他们拥有永恒的生命以及超人的能力。道德方面,他们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很难看出他们怎么能获得那么大的敬畏。在《荷马史诗》中,我们很难从奥林匹斯诸神那里感受到真正的宗教情绪,更多的是连宙斯也无法摆脱的“命运”,或者“必然”“定数”这种更神秘莫测的东西。命运对希腊的整体思想产生了很好大的影响,而这或许就是希腊人从对自然的信仰发展出科学的众多原因之一。 我们能感觉到,古代希腊世界的很多东西,就是我们理解的宗教。这种感觉与奥林匹斯诸神无关,而是狄奥尼索斯,或者说巴库斯带来的。对酒神的崇拜,导致影响深远的神秘主义兴起。许多哲学家深受神秘主义影响,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发展。酒神崇拜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任何想要研究希腊思想发展的人,必须对此有所了解。 狄奥尼索斯,或者说巴库斯,原本是色雷斯人的神。色雷斯人的文明程度,远比不上希腊人。在希腊人眼中,色雷斯人就是野蛮人。他们和所有原始的农耕文明一样,崇拜丰收,有一个保护丰收的神。这位神的名字就叫巴库斯。人们一直不太清楚巴库斯究竟是人形还是牛形。当他们发现酿造麦酒的方法时,就认为醉酒是神圣的,给巴库斯以荣誉。后来,他们认识了葡萄,当他们懂得去饮葡萄酒的时候,便把巴库斯想象得更好了。他促使一般作物丰收的功能开始居于下位,他与葡萄的关系,以及饮用葡萄酒导致的疯癫状态,反而上升到了主位。 谨慎,或者换成一个更宽泛一点的词——深谋远虑,是文明人与野蛮人优选的不同。为了将来的快乐,人愿意忍受现在的痛苦,哪怕将来的快乐还很遥远。文明不仅通过深谋远虑,还通过法律、习俗与宗教,来核验冲动,这种核验是自我管理式的。但是谨慎很容易导致失去生命中好看好的东西。巴库斯崇拜者的表现,就是反对谨慎。一个人在醉酒状态下,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重新获得了那种已经被谨慎摧毁的强烈感情;他发觉世界充满快乐和美;他的想象原本已经被日常的种种顾虑禁锢,如今突然获得了解放。人类伟大的成就大多与酒醉的要素有关,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用热情扫除谨慎。生活中如果缺失这种酒醉的元素,就会变得无趣;有了酒醉的元素,就会变得危险。谨慎与热情的冲突贯穿历史。这不是我们应该选边站的那种冲突,接近支持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 在思想领域,清醒的文明,大致等同于科学。但是,纯粹的科学,是无法令人感到满足的;人也需要热情、艺术与宗教。科学或许可以给知识圈定界限,但是无法给想象设限。和后来时代的科学家一样,希腊哲学家中,有本质上的科学派,也有本质上的宗教派;大多数宗教派哲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酒神崇拜的影响。这尤其适用于柏拉图,以及受柏拉图影响,最终通过基督教神学加以体现的一系列后续发展。 P5-7



主编推荐

  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本珍贵的书。我认为,在我们如此枯燥乏味而又残酷的这一代,能出现这么一个聪明、正直、勇敢而同时又幽默的人,实乃幸运。这是一部和意见冲突的、适宜于教学的著作。   ——阿尔伯特·爱因   和其他书相比,罗素的这本《西方哲学史》突显了在人类历,允许理自由发挥其作用的时间是多么少,其时长是多么短暂,其间隔又是多么遥远;同时,本书也强调了当理得以从桎梏中解放出来时,其成效是多么明显,其工作是多么有益。   ——以赛亚·柏林   我们向罗素先生致敬,因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理与良知的代表之一,是思想自由的勇敢捍卫者,其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敏锐,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致辞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代表著作,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哲学史。   ※我国哲学史著作累计发行量无法的,它对我国普及西方哲学知识、启迪民智起了积极的作用。   ※别具一格的西方社会文化结晶,一部和意见冲突的时尚经典。   ※本书用原著四分之一的厚度,呈现《西方哲学史》的思想精华,便于读者从多方面快速把握本书的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

  《西方哲学史》写作于二战期间,源自罗素在美国费城的一系列哲学史讲座。全书共分三卷,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代哲学。在本书中,罗素从一位哲学家的视角,完整地展现出他对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理解,其中括对重要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讲述,含罗素本人对这些思想的批判。   本书将罗素原著七十万字的内容凝练为不到二十万字,既保留了原著中重要的思想观点与分析论证,也更贴合当下读者快速掌握、理解经典的阅读习惯,便于读者从多方面把握本书的精彩内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