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学概论 9787568083522 张东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药学概论 9787568083522 张东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64.7 8.1折 79.9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东方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83522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9元

货号1202674460

上书时间2024-05-14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药学类专业特色教材编写委员会针对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医药营销及相关专业的《中医药学概论》教材,依据药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中医药学的学科特色,以“三基”“五性”“三特定”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方针,在汲取类似教材精华的基础上,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上线搜索获取案例解析、思考题参考答案、药材图片等内容。本书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中医药临床实用性基础知识的介绍,强调与执业药师考试相关内容相结合的实用性;突出前瞻性知识,探索教材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安全用药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医药学概论》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方剂学基本知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和防治等内容。中篇系中药学基本知识,包括中药学基础理论和常用中药。关于中药的选择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临床常用中药,二是现代研究热点中药,三是常用中成药组成中涉及的中药。重点介绍近200味常用中药的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现代研究等知识,主要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华本草》及期刊报道。下篇是方剂学基本知识,重点介绍方剂学基础理论及常用方剂。关于方剂的选择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临床常用方剂,二是现代研究较多的方剂,三是常用中成药涉及的相关方剂,并与执业药师考试相关内容相结合。重点介绍100余首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现代应用等知识。在每章末,将其他非重点药物、方剂以简表的形式呈现。为便于学生学习,每章均附有学习目标,每章后均附有小结和思考题。本书在体现中医中药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拓展学科发展的知识前沿,充分体现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等非中药学专业开设中医药课程的特点。本书中方剂组成尽量与原方保持一致,但需关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的应用,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灵活处理,不可照搬照抄原方。编者



 
 
 
 

商品简介

 本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创新型系列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方剂学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共分为三篇。上篇为中医学基础,重点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与思维方法、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与病机、诊法、辨证以及防治与保健养生等基本知识。中篇系中药学基本知识,包括中药学基础理论与常用中药,重点介绍200种常用中药的功效与应用。下篇为方剂学基本知识,包括方剂学基础理论与常用方剂,简要介绍100首临床常用代表方剂的组成、功效与主治等相关内容。全书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基本思想,旨在为药学类或非医学类的学生传递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等知识信息。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药学及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临床药学,生物制药,中药学,医药营销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东方,男,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药学教研室主任,资深教学骨干,教龄近15年,教学经验丰富,曾主持和参与多项教学课题,发表多篇论文,并主编和副主编多本教材。



目录

上篇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中医药学的发展简史/3

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5

第三节中医学的思维方法/8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10

第一节阴阳学说/10

第二节五行学说/14

第三章藏象学说/20

第一节藏象学说的特点/20

第二节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21

第四章气血津液/33

第一节气/33

第二节血/36

第三节津液/37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38

第五章经络/41

第一节经络的含义和组成/41

第二节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43

第三节经络的功能和临床应用/44

第六章病因/47

第一节外感病因/47

第二节内伤病因/50

第三节其他病因/52

第七章诊法/55

第一节望诊/55

第二节闻诊/60

第三节问诊/61

第四节切诊/65

第八章病机与辨证/69

第一节八纲辨证与病机/70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与病机/73

第三节脏腑辨证与病机/76

第四节其他辨证/82

第九章预防与治则/84

第一节预防/84

第二节治则/84

中篇中药学基本知识

第十章中药学基础理论/91

第一节中药的采制/91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94

第三节中药的应用/98

第十一章解表药/104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104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110

第十二章清热药/117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18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121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124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129

第五节清虚热药/132

第十三章泻下药/136

第一节攻下药/136

第二节润下药/139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140

第十四章祛风湿药/143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143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145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146

第十五章化湿药/150

第十六章利水渗湿药/155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155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157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158

第十七章温里药/162

第十八章理气药/166

第十九章消食药/171

第二十章驱虫药/175

第二十一章止血药/178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178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180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181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183

第二十二章活血化瘀药/185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185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187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190

第四节破血消癥药/191

第二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194

第一节化痰药/195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199

第二十四章安神药/204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204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205

第二十五章平肝息风药/209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209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211

第二十六章开窍药/216

第二十七章补虚药/219

第一节补气药/220

第二节补阳药/224

第三节补血药/229

第四节补阴药/232

第二十八章收涩药/238

第二十九章涌吐药/243

第三十章外用药/245

下篇方剂学基本知识

第三十一章方剂学基础理论/251

第一节方剂与治法/251

第二节方剂的组成/253

第三节方剂的应用剂型与用法/255

第三十二章解表剂/258

第三十三章清热剂/264

第三十四章和解剂/272

第三十五章泻下剂/277

第三十六章祛湿剂/282

第三十七章温里剂/289

第三十八章消食剂/294

第三十九章理气剂/297

第一节行气剂/297

第二节降气剂/299

第四十章理血剂/302

第一节活血祛瘀剂/302

第二节止血剂/305

第四十一章祛痰剂/308

第一节燥湿化痰剂/308

第二节清热化痰剂/309

第三节润燥化痰剂/310

第四节化痰息风剂/311

第四十二章治风剂/313

第一节疏散外风剂/313

第二节平息内风剂/314

第四十三章治燥剂/318

第四十四章安神剂/321

第一节重镇安神剂/321

第二节补养安神剂/322

第四十五章开窍剂/325

第四十六章补益剂/328

第一节补气剂/328

第二节补血剂/331

第三节气血双补剂/333

第四节补阴剂/334

第五节补阳剂/336

第六节阴阳双补剂/338

第四十七章固涩剂/342

第一节涩肠固脱剂/343

第二节涩精止遗剂/343

第三节固崩止带剂/344

第四十八章驱虫剂/347

主要参考文献/349


【前言】

主编推荐

由*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专家担任丛书顾问和指导工作。全国近70所本科院校参与,其中教授及博导以上职称近100位,副教授以上职称近200位,副教授及以上占比达70%,本教材紧跟“十四五”教材建设工作要求,将纸数融合,同时注重学习目标的培养,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四十八章,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方剂学基本知识。本书在体现中医中药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拓展学科发展的知识前沿,并充分体现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等非中药学专业开设中医药课程的特点。本书可供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医药营销及相关专业使用。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