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颐和园/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9787302197737 贾珺 清华大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颐和园/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9787302197737 贾珺 清华大学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63.3 6.4折 9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珺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197737

出版时间200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30667419

上书时间2024-05-13

白湘云书社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丛书》历时数年,图文并茂,堪称最权威、最全面的古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的图解著作。兼具了科技与文化艺术之所长,好像在学术和科普读物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在大历史兴衰的语境之下,阐释了北京颐和园的前世今生,有着厚重的人文浓度,又不失恣意挥洒的表达。
整本书犹如一场颐和园的时光之旅,皇家建造的故事,诗词歌赋下的赞叹,帝后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每个局部景观的典故,亦是细致着墨,娓娓道来。精致的版面设计,典雅的文字,细细品味,唇齿留香。

作者简介
贾珺,1992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6—2007年任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建筑史》丛刊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北京圆明园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1项,独立完成专著7部,参与编写专著6部,翻译专著3部,在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并以主要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建筑、规划设计和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20余项,曾经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等奖项。

目录
楔子:颐和园概貌
上篇:清漪篇
 壹  清漪园的建造过程与历史背景
    乾隆上谕
  瓮山西湖
  清漪园记
  筑园动机
  宏大工程
 贰 清漪园的整体山水架构
  西湖情结
  湖山改造
  西堤六桥
  钱塘余韵
  衔山抱水
 叁 清漪园宫廷区与前山建筑
  勤政乐寿
  悠悠长廊
  大报恩寺
  高阁耸立
  琉璃世界
  画中畅游
 肆 清漪园的前湖与后山后河风光
  昆明湖上
  海上仙山
  曲溪通幽
  后山小景
  水街集市
  须弥灵境
  七彩宝塔
 伍  清漪园的造园意境
  移天缩地
  假山堆叠
  巍巍城关
  花木栽培
  外围借景
  象征寓意
  水陆游线
下篇:颐和篇
 陆  颐和园重建过程与历史背景
  御苑沧桑
  万寿献礼
  恢复改建
  巧匠杰构
  戊戌庚子
 柒  颐和园的帝后生活空间
  仁寿大殿
  玉澜宜芸
  太后寝宫
  等级差异
  大小戏楼

内容摘要
 作者在中国古典园林史领域浸淫多年,又曾赴国外做访问学者,对于古建筑的文化传承,投入感情甚深,因此著述本书,实乃心血之作。
全书在大历史兴衰的语境之下,阐释了北京颐和园的前世今生,有着厚重的人文浓度,又不失恣意挥洒的表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前身清漪园的建造过程与历史背景、整体山水构架、建筑布局与庭园的风光,以及造园的意境手法。其中乾隆年间的盛世风华,洋溢在字里行间,甚至于乾隆对于西湖胜景的偏爱,对海外仙山的向往,以及对造园的出尔反尔,都被亦庄亦谐地笔调,细致地摹写下来,兴致盎然。然而笔锋陡转,历史兴衰,清漪园的奢华胜景,顷刻间在兵焚战火中化为齑粉,令人心生民族的慨叹。
下篇包括颐和园重建过程与历史背景,以及颐和园的帝后生活空间,及至现今的名胜景区。自从家国危难之际,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建了颐和园以后,颐和园便背负了过于沉重的意义,湖光山色、亭台楼阁
,再不复单纯的自然与艺术之美,砖石土木亦散发着
历史的人文味道。
整本书犹如一场颐和园的时光之旅,皇家建造的故事,诗词歌赋下的赞叹,帝后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每个局部景观的典故,亦是细致着墨,娓娓道来。精致的版面设计,典雅的文字,细细品味,唇齿留香。

精彩内容
 大清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是一个灰色的年份。年初到年终,全国从南到北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自然灾害,水灾、旱灾、雹灾,全赶上了。三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弘历(图1-01)频繁应付救灾工作之余,还两次抽空陪伴皇太后钮祜禄氏出京巡幸,一次是去五台山进香,另一次是去拜谒东西皇陵,大概有请求菩萨和祖宗保佑一下的意思。可是灾害依然不断,年底的时候西藏又发生叛乱,简直是祸不单行。幸亏名将岳钟琪迅速平乱,并擒获逆首卓呢罗布藏扎什,算是为这一年画上了一笔亮色。不过就算没有这个好消息,相信乾隆帝的心情也不会太糟,因为一项筹划已久的大型园林工程已于当年悄悄开工,皇帝苦心期
盼的一片湖山胜景正在慢慢地由蓝图变成现实,足以抵消其他所有的不快。
这一年的三月,乾隆帝从五台山回朝后,接连下了几道重要的圣旨,主要是分别免去安徽、湖北、山东等受灾地区的赋税,还有一道则是嘉奖抚慰正式退休回乡的三朝老臣张廷玉。就在同月的十三日,皇帝还颁布了一条似乎与军国大事毫无关系的上谕:把北京西北郊的瓮山改名叫“万寿山”,把瓮山旁边的西湖改称“昆明湖”。这条上谕悄悄地透露出—个讯息:救灾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皇帝心爱的行宫园林也在紧锣密鼓的兴建之中。
北京西北郊山峦起伏,属于太行山的支脉,自古被称作“神京右臂”,其中凸起许多山峰,附近又有很多湖泊泉水,林木茂密。风光十分秀丽(图1-02)。瓮山就是其中的一座小山峰,山形比较平缓,有点像大坛子,因此被称为瓮山;另一个说法是有一位老翁曾经在此挖到过一个大瓮,因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势低洼,汇集了周围的泉水溪流,形成了一大片湖面,就叫瓮山泊。这一带在元朝以前并不为人所知,名气远远比不上西边相邻的玉泉山和香山。元朝建都北京(当时叫大都),曾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主持下修筑大规模的水系,完善了首都地区的供水系统和水上运输设施,瓮山泊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以天然的湖泊兼具蓄水库的功能,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关注,逐渐成为游览胜地,后来又慢慢地在湖滨和山脚出现了一些寺庙和园林,为自然风光增色不少。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座大承天护圣寺,元朝皇帝经常来此游玩并住在寺中,另外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墓园也建在这里。
明朝的时候瓮山泊改名西湖,水面种植荷花、蒲苇,湖边构筑了堤坝,周围还开辟了广阔的水田,被当时的文人誉为“北国江南”。环湖增添了一些新的寺院和园林,特别是明稀集翁现哿嗲氏捐资在山南坡新建了一座圆静寺,东临莹莹稻田,西对柔柔碧波,北倚幽幽瓮山,景致不凡。春秋之季,瓮山、西湖一带游人如织,逐渐成为北京最著名的郊游胜地,暮春四月的时候还举办游湖盛会,几乎可以和盛唐时期长安的曲江池相媲美了。(图1—03)清朝初年,瓮山、西湖周围的寺庙、园林一度有些荒废,但很快就重新振兴起来,依然很受游人青睐。来自江
苏苏州的一个名叫沈德潜的官员曾写过一首《西湖堤散步》诗,诗中说:“闲游宛似苏提畔”,已经直接把这座北京西湖与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相提并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