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传播伦理失范现状及矫治研究(精)/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9787511560643 郭淼 人民日报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微传播伦理失范现状及矫治研究(精)/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9787511560643 郭淼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51.3 5.4折 95 全新

库存3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淼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60643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5元

货号9852547

上书时间2024-05-09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淼,女,黑龙江伊春人。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方向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网络政治传播、新媒体伦理、环境传播。西北政法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我国网络传播环境及微信兴起背景
  1.1  研究背景
    1.1.1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
    1.1.2  微信的异军突起
    1.1.3  微传播与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关系辨析
    1.1.4  微传播治理的时代呼唤
  1.2  国内外对网络传播伦理失范问题的探讨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关于微信传播伦理问题研究的简要评述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
    2.1.1  微传播
    2.1.2  传播伦理
    2.1.3  失范
  2.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指导
  2.3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一脉相承
  2.4  交叉领域理论成果的有益鉴照
第三章  微信传播的机理分析
  3.1  微信传播的主要元素
    3.1.1  信息来源
    3.1.2  信息内容
    3.1.3  信息形式
    3.1.4  用户主体
    3.1.5  使用动机
    3.1.6  外部环境
  3.2  微信传播的类型
    3.2.1  点对点的人际传播
    3.2.2  朋友圈的群体传播
    3.2.3  群聊的组织传播
    3.2.4  公众号与订阅号的大众传播
  3.3  微信传播的特点
    3.3.1  个人私密性与大众传播弱显性
    3.3.2  准实名制与个性化服务
    3.3.3  零资费与技术依赖性
    3.3.4  经济链接紧密性与监管模糊性
    3.3.5  共享需求与保护个体信息的博弈
第四章  微信传播行为的实证研究——以青年学生群体为例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指标的选择
    4.1.2  调研对象确定依据
    4.1.3  问卷的介绍、变量选择和数据分析
    4.1.4  量表信度
    4.1.5  量表的结构效度
  4.2  问卷结果分析
    4.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归纳
    4.2.2  微信传播内容分析
    4.2.3  微信传播来源分析
    4.2.4  微信传播使用主体及使用动机分析
    4.2.5  微信传播外部因素影响分析
  4.3  验证与结论
    4.3.1  内容与认知、态度、行为改变的关系
    4.3.2  信源与认知、态度、行为改变的关系
    4.3.3  使用主体、媒介习惯、使用动机与认知、态度、行为
改变的关系
    4.3.4  外部因素与认知、态度、行为改变的关系
    4.3.5  未解决问题
第五章  基于调查呈现的微信传播伦理失范问题
  5.1  微信传播伦理失范问题凸显,形势严峻
    5.1.1  以身份欺骗、网络诈骗为主的诚信价值观的缺失
    5.1.2  以网络语言失范及网络暴力言论为主的言论失范现象
    5.1.3  以网络谣言肆虐为主的网络秩序失范现象
    5.1.4  以色情、恶搞、暴力等为主的低俗泛滥现象
    5.1.5  对个人隐私权侵犯为主的隐私受侵现象
    5.1.6  推送广告、强制链接下载、流氓微信号等其他现象
    5.1.7  滴滴出行、微信运动、小程序与用户信息泄密的强制性
    5.1.8  微信转载对原创内容知识产权的侵权
  5.2  探究微传播伦理失范的根源
    5.2.1  微信作为群体传播的固有缺陷
    5.2.2  以市场为导向过度逐利行为
    5.2.3  微传播的便捷性与主体道德的不可控性
    5.2.4  网络监管制度及法律法规不健全
    5.2.5  特定群体驾取“跨场”传播能力不足
    5.2.6  网络冲击下价值观的多元异变
第六章  微传播伦理失范的治理路径
  6.1  国家层面的治理
    6.1.1  政府的传统管理职能与时俱进
    6.1.2  综合性监管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6.1.3  规范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6.2  社会层面的治理
    6.2.1  夯实网络传播伦理共识的社会基础
    6.2.2  提升职业传播群体的综合素养
    6.2.3  确立社会成员的理性网络技术观
  6.3  个人层面的治理
    6.3.1  微传播主体话语权的被约束性
    6.3.2  重视组织传播中的意见领袖
    6.3.3  微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互式管理
附录1  微传播伦理失范行为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微传播伦理失范行为研究的调查问卷过程说明

精彩内容
     本书以微信社交媒体平台存在的“微传播”伦理失范问题为切入点,以实证研究数据为参照,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对网络空间伦理治理路径进行探索性思考,提出了网络空间伦理治理路径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强网络空间伦理建设、构建和谐有序的网络传播环境、助力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