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文学史纲 9787544757126 范存忠著 译林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国文学史纲 9787544757126 范存忠著 译林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29.5 5.0折 59 全新

库存4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存忠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57126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8665553

上书时间2024-03-08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英国文学史纲(精)》悉心收录范先生六十多年学术生涯中散落各处的著作、论文和学术报告,系统呈现跨文化研究先驱的学术成就,以及开创比较文学影响学派的重要思想及其历史观、文学观、文化观。作为宝贵的学术熏陶与研究资料,“范存忠文集”为当代文学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提供范本。

作者简介
范存忠(1903—1987),字雪桥、雪樵,上海市崇明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语系;193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44—1945年在牛津大学讲学;1931—1949年间,历任原中央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56年后,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图书馆馆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英美史纲》《英国文学史纲》《英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化在英国》《中西文化散论》等。

目录
CHAPTER I ENGLISH LITERATURE TO THE TIME OF CHAUCER 
I Old English Poetry: Beowulf 
II Old English Prose: Bede and Alfred 
III Chivalry and Romance 8IV Folk Tales and Folk Songs
CHAPTER II CHAUCER AND THE 15TH CENTURY 
I Langland, Wycliffe and the Lollards
II Chaucer and His Canterbury Tales
III The Popular Ballad 
IV Forms of Early Drama 28
CHAPTER III THE RENAISSANCE 
I Humanism in England 
II Non-dramatic Poetry 
III Tudor Prose 
IV Predecessors of Shakespeare 
CHAPTER IV WILLIAM SHAKESPEARE

CHAPTER I ENGLISH LITERATURE TO THE TIME OF CHAUCER 
I Old English Poetry: Beowulf 
II Old English Prose: Bede and Alfred 
III Chivalry and Romance 8IV Folk Tales and Folk Songs
CHAPTER II CHAUCER AND THE 15TH CENTURY 
I Langland, Wycliffe and the Lollards
II Chaucer and His Canterbury Tales
III The Popular Ballad 
IV Forms of Early Drama 28
CHAPTER III THE RENAISSANCE 
I Humanism in England 
II Non-dramatic Poetry 
III Tudor Prose 
IV Predecessors of Shakespeare 
CHAPTER IV WILLIAM SHAKESPEARE 
I Shakespeare and the Renaissance 
II Early Tragedies and Comedies 
III Historical Plays 
IV Great Tragedies 
V The Art of Shakespeare 
CHAPTER V THE EARLY 17TH CENTURY 
I Francis Bacon 
II Ben Jonson and John Donne 
III Milton and the English Revolution 
IV Paradise Lost and Samson Agonistes
CHAPTER VI THE LATE 17TH AND THE EARLY 18TH CENTURY 
I John Bunyan and John Dryden 
II Addison, Steele and Pope 
III Daniel Defoe 
IV Jonathan Swift 
CHAPTER VII THE MID-18TH CENTURY 
I Richardson, Smollett and Sterne 
II Henry Fielding 
III Johnson and His Circle 
IV Poetry: From Neo-Classic to Romantic 
CHAPTER VIII THE ROMANTIC PERIOD (I) 
I Radicalism and Romanticism 
II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III Sir Walter Scott 
IV Jane Austen 
CHAPTER IX THE ROMANTIC PERIOD (II) 
I George Gordon, Lord Byron 
II Percy Bysshe Shelley 
III John Keats 
CHAPTER X THE VICTORIAN PERIOD (I)  
I “Cruel Thirties and Hungry Forties” 
II Charles Dickens 
III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IV The Bront.s and Mrs. Gaskell 
CHAPTER XI THE VICTORIAN PERIOD (II) 
I Tennyson, Browning and Poetic Retreat 
II Carlyle, Ruskin and Huxley 
III George Eliot and Samuel Butler 
IV Morris and Socialist Romance 
CHAPTER XII SOME MODERN WRITERS 
I Thomas Hardy 
II John Galsworthy 
III H. G. Wells 
IV George Bernard Shaw
第一章 乔叟以前的英国文学
一 古代英国诗——《贝尔武甫》
二 古英语的散文:比德和阿尔弗雷德
三 骑士制度与传奇
四 民间故事与民间歌谣
第二章 乔叟与15世纪
一 朗格兰、威克利夫与罗拉德派
二 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三 民谣
四 早期戏剧的形式
第三章 文艺复兴
一 英国的人文主义
二 诗剧以外的诗歌
三 都铎王朝时代的散文
四 莎士比亚的先驱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
一 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
二 早期的悲剧和喜剧
三 历史剧 
四 伟大的悲剧
五 莎士比亚的艺术
第五章 17世纪早期
一 弗兰西斯·培根
二 本·琼生和约翰·邓恩
三 弥尔顿和英国革命
四 《失乐园》和《力士参孙》
第六章 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早期
一 约翰·班扬和约翰·德莱顿 
二 艾迪生、斯蒂尔和蒲伯 
三 丹尼尔·笛福 
四 乔纳森·斯威夫特
第七章 18世纪中期
一 理查森、斯摩莱特和斯特恩
二 亨利·菲尔丁 
三 约翰逊和约翰逊的游从
四 诗歌: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第八章 浪漫主义时期(上)
一 激进主义和浪漫主义
二 华滋华斯和柯勒律治
三 华尔特·司各特爵士
四 简·奥斯丁
第九章 浪漫主义时期(下)
一 乔治·戈登·拜伦 
二 珀西·比希·雪莱
三 约翰·济慈
第十章 维多利亚时期(上)
一 “残酷的30年代和饥饿的40年代”
二 查尔斯·狄更斯
三 威廉·梅克庇斯·萨克雷
四 勃朗蒂姊妹和盖斯凯尔夫人
第十一章 维多利亚时期(下)
一 丁尼生、勃朗宁以及诗歌创作思想上的后退
二 卡莱尔、罗斯金和赫胥黎
三 乔治·艾略特和塞缪尔·勃特勒
四 莫里斯及社会主义浪漫文学
第十二章 一些现代作家
一 托马斯·哈代
二 约翰·高尔斯华绥
三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四 乔治·萧伯纳

内容摘要
 《英国文学史纲(精)》分十二章展现各个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和作品。作者范存忠从“英国文学史是英国人民的文学史”这个观点出发,站在哲学、历史及社会学的高度,讲述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重点讨论剖析社会现实,反映人民情感、思想和意愿,而对社会起进步作用的伟大作家与卓越作品,从而说明这些文学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一定的局限性。

精彩内容
《英国文学史纲(精)》分十二章展现各个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和作品。作者范存忠从“英国文学史是英国人民的文学史”这个观点出发,站在哲学、历史及社会学的高度,讲述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重点讨论剖析社会现实,反映人民情感、思想和意愿,而对社会起进步作用的伟大作家与很好作品,从而说明这些文学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一定的局限性。

媒体评论

                                                                                    
                                            

第一章
乔叟以前的英国文学
一  古代英国诗——《贝尔武甫》
1. 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  英国人民最初的文学与其他人民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先是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地扩大、改进。人民参与了这一类文学的创作。
自然,这类故事与传说都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复述的,因此每个团体渐渐有了专门讲故事的人,称为“斯可卜”,意为歌曲的制作者。因为这些故事都是歌唱的,都是用一种吟诵体裁来讲述的。他们认为任何好故事,经过说唱或吟诵,就会更为动听。“斯可卜”(即诗人)以及“格利门”(即吟诵者)在氏族和封建社会里享有受人尊敬的地位。
在早期的撒克逊英国,“斯可卜”吟诵人民的英雄事迹的歌曲。他们对这些故事每唱一次就增饰一次,有时把几个不同的故事编成一个长篇纪事。这些故事在“斯可卜”之间通过口耳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最后才有写本。但是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保存下来的又是写本中的一小部分。现存古代英国诗歌中最长最好的一篇就是《贝尔武甫》,它被称为英国人民的民族史诗。
2. 《贝尔武甫》的情节  《贝尔武甫》讲的是一个冒险故事,一个传奇故事。英雄贝尔武甫是瑞典南部的高特族人,是斩杀妖魔的勇士。他听说有一个名叫格兰代尔的妖魔,一次又一次地夜袭丹麦国王的大厅,掳走在那里睡觉的武士,丹麦人民深受其害。于是,他就带领了十四名伙伴前往丹麦,去打格兰代尔。在一次可怕的短兵相接的夜战中,贝尔武甫扯下了妖魔的一只胳膊,妖魔身负重伤,逃回了他海底的窝窟。
格兰代尔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格兰代尔的母亲却出来要为儿子报仇。她又来袭击大厅,贝尔武甫追赶她,一直追到一个荒湖激流下的洞穴里,和她搏斗。他用古时巨人留下来的魔剑砍下了这个妖魔的头。就在那里,他发现了格兰代尔的尸体,把他的头也割了下来。他带着这两个毛发毵毵的头,当作战利品,回到了丹麦大厅,在欢宴和歌声中庆祝胜利。
贝尔武甫回国后做了国王,治理人民五十年。后来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条火龙在长眠中受到惊动,开始喷出火焰,焚毁它路过的一切东西。贝尔武甫虽已年迈,却只身和火龙搏斗。龙被斩了,贝尔武甫自己在战斗中也受了重伤。全诗以老英雄的葬礼和人民的哀悼结束:
他们,高特人,哀悼他们的亲人,
哀悼他们的王上;
宣称他是世上所有国王中
最善良的人,最温柔的人,
对人民慈爱,最渴望得到一个好的名声。
3. 《贝尔武甫》所反映的生活习俗  《贝尔武甫》的题材是条顿族从他们欧洲大陆的故乡带到英国来的一种民间传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在8 到9 世纪期间,由一个英国诗人写定的。它反映了从氏族制到早期封建社会许多世纪中的生活习俗。
主要的故事,即贝尔武甫与格兰代尔、格兰代尔的母亲以及和火龙的搏斗的故事,显然是原始条顿族的民间传说。这些氏族,如我们所知,居住在欧洲大陆东北部沿海一带,从莱茵河口到日特兰半岛。他们居住在一些狭小的地方,后面是一片广阔无边的森林,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北海。他们必须与野兽搏斗,与神秘莫测的自然界的力量搏斗。当武士冒险远征或航海归来的时候,就会讲述那些住在海底下或大泽森林里的奇异妖魔的故事。他们很英武,但又心有余悸。这就是此类神奇故事的背景。
但是,《贝尔武甫》绝不是一首只反映原始时代的诗篇。它是在基督教已传入英国以后写定的,那时英国社会正在向封建主义过渡。因此,这首诗也反映出了7 到8 世纪英国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民间的一种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即前一时期的刚毅和后一时期的柔和相结合,前一时期的勇敢带上后一时期的美德,显得更为高贵。《贝尔武甫》诗人喜爱的主题是采邑领主对国王的忠诚。领主和国王的关系极其密切。国王领导他们,在不友好的邻人中间保护他们,而他们也为国王而战斗,为国王而死。仇怨与阴谋,亲属谋杀与僭夺尊位是受到谴责的,因为这类行为在8 世纪的撒克逊英国都要受到谴责。
《贝尔武甫》是封建主义黎明时期所复述的一个氏族社会的故事。贝尔武甫这位英雄不只是一个氏族的酋长,他体现了骑士的品德。
4. 语言与诗的形式  古英语在许多方面和近代英语不同。它是一种有强重音和很多辅音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屈折变化形式。像近代德语或俄语那样,它的意义不决定于词的位置而决定于词尾的变化。再者,古英语里有很多同义词,其中大多数很像近代德语中常见到的那一类复合词。例如海洋一语就有不少种说法:“海豹浴场”、“鲸路”、
“天鹅路”。
古代英诗的基本形式是头韵,即用来押韵的单词都以同一辅音开始。每一行通常有四个重读音节,在第二与第三重读音节之间有一个停顿,这样就把一行分为两个部分。通常头三个重读音节,更多的是头两个重读音节(其中一个照例就是第三个重读音节),都用头韵,如:
Steap stanlitho —stige nearwe.
(陡峭的石级——狭窄的小路。)
Tha com of more under mist —hleothum
Grendel gongan; godes yrre bar.
(从云雾迷茫的荒野
格兰代尔走了出来,他忍受着上帝的愤怒。)
在我们看来,这些诗似乎生硬单调,但是在当时也许未必如此。我们无法想象早年的歌手(斯可卜或格利门)吟诵时,那些年轻武士在他们主人宴会大厅里倾耳聆听的情景与感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