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研究(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方闻、班宗华作序推荐,鉴定家傅申集大成之作,四十余篇鉴定个案,写给每一位中国书画爱好者的鉴定实操手册。
¥
118
5.4折
¥
218
全新
仅1件
作者 王妙莲 傅申 著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 9787547928240
出版时间 2022-07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8页
定价 218元
上书时间 2024-09-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 开阔的视野、全面的内容、实用的方法,鉴定家傅申倾囊相授!一本书带你认识书画鉴赏 ★ 14种鉴定情形总结+1个艺术家专题研究+41篇作品个案分析,从理论到实践,写给每一位中国书画爱好者的鉴定实操手册 ★ 改变西方中国书画研究的里程碑巨著,不可错过的书画鉴赏经典之作 ★ 方闻、范景中、薛永年、白谦慎、班宗华、何慕文……海内外众美术史名家联袂推荐 ★ 作者亲自为中文版新作序言+题字 ★ 高清彩图,舒适用纸,精美印刷;锁线空背装帧,180°可平摊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书画鉴定研究》是中国书画鉴定领域中里程碑式的著作,由王妙莲和傅申合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对中国书画收藏和鉴定所知甚少的时期,本书对中国和西方学术传统做出了创造性的结合,将中国书画的鉴赏研究带到西方世界,并深刻影响了后来几十年中的几乎每一位中国书画研究者。 本书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一批赛克勒藏中国书画为研究对象,不仅以整体的目光阐释中国书画史,且集中讨论了书画鉴赏中的共性问题,四十余篇针对藏品的个案研究,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观看一幅作品并鉴定其真伪,既有方法论的总结,又有具体案例的分析,富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傅申,海内外知名中国艺术史学者及中国书画鉴定家。1936年生于上海,成长于中国台湾,早年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工作。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耶鲁大学美术史研究所教授、美国佛利尔赛克勒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历时近20年。2004年回到中国台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在中国建立起结合东西方美术史研究及鉴定的学科基础。有《宋代文人书画评鉴》《海外书迹研究》《张大千的世界》等专著。 王妙莲(Marilyn Wong-Gleysteen),出生于美国夏威夷,中国艺术史家,古琴演奏家。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博士学位、美国曼荷莲学院荣誉学位。历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副策展主任;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有《野色石涛》(The Wilderness Colors of Tao-Chi)、《宋元绘画》(Sung and Yuan paintings)等著作。 目录 丛书总序/傅申 序一 / 班宗华 序二 / 亚瑟·M·赛克勒 序三 / 方闻 前言 / 傅申 致谢 / 傅申 第一章 地理:中国绘画的“瞳眼地区” 第二章 鉴赏问题 第三章 鉴赏中的个案研究 第四章 石涛 第五章 赛克勒藏画研究 赛克勒藏品索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前言/序言 这部中国书画鉴定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写于1969年到1972年间,这是中国书画研究在西方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20世纪末海量资料相继出版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所以当时只有一些关于中国书画收藏的基本资料可为西方所知。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一个优秀的研究小组出现了,并且完成了这部书画鉴赏巨著。普林斯顿大学的方闻教授、收藏家赛克勒博士(Sackler),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两位年轻的艺术史学家王妙莲和傅申组成了一支梦幻之队,他们合作的成果即为这本以中国书画鉴赏为主题的艺术史巨著。 本书两位作者组成了一个完美的研究团队。傅申,在中国台湾接受教育,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学者,在方闻教授的邀请下赴美学习。通过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国早期绘画鉴赏方面的重要文章,他在中国台湾获得了很高的声望。王妙莲也同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们两人最终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把她在研究传统欧洲艺术史上的知识带到了合作研究之中。他们的这部著作,是在这个主题上对中国和西方学术传统做出的创造性结合。 我认为,在客观上,每个研究中国绘画的学者都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我自己也熟读此书,这些年来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收获,也是我研究书画鉴赏的关键性指南。自从1973年这部著作出版以来,关于这个领域陆续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但是没有人能在思维的严密性和对中西传统的综合性上超过这部书。令人惊奇的是,这也是一部对中国艺术史领域之外的读者来说易于理解和有益的著作:信息量很大的文章和精美的插图结合,这在最为专业的知识和对艺术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间架起了一座颇具吸引力的桥梁。 作者的论述在书中涵盖了很大的范围——从元代画家马琬直到20世纪大师张大千,而且对 17世纪的艺术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最引人瞩目的大概是他们对画坛巨擘石涛的研究。他们关 于石涛及其追随者的文章和个案研究把石涛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从个人视角,我 更想表达对作者研究鉴赏另一种类型作品的钦佩。通过对从前被忽视的一枚小小钤印的识读, 以及通过寻求在一个艺术黄金时期诸多画家中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之证据,他们把曾经认为是 戴进所作的巨幅山水立轴(“赛克勒藏画研究”中的第十一号作品)充满自信地归入几乎不为人知的张积素名下。 和两位作者一样,我也是方闻教授的学生,这部当代中国艺术史研究巨著中深含方先生诸多 治学理念,思之动容。此书写于四十年前,两位敏慧的艺术史家的学识亦令我钦佩。彼时我们都还年轻。 班宗华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地理:中国绘画的“瞳眼地区” 太湖周边的地理区域,即现在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交界的那一片,是诞生中国伟大艺术传统的核心区域,这里涌现了众多重要画家、书法家和诗人。[1]从地图上看,这片区域形似人的眼睛。“瞳眼地区”这个称呼之所以恰当,还因为在中国的诗评中有“诗眼”一说,用来标示那些表现全诗寓意的关键词语。在艺术批评领域,这个概念也被移用到书法评论之中。[2]在这里,我们将会探讨这个概念在地理和艺术史上的某些含义。 “瞳眼地区”的名称反映了将名人与特定区域相关联的传统,它也显示了人的精神和潜能与文化的社会基础、人文基础和物质基础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中国历史 上,这一区域中有一块特别著名,它就是江南,或者说长江三角洲。10世纪中叶以降,这里是中国农田最肥沃、经济最富庶、文化最先进的地区。然而,黄山周边地 区在艺术上的重要性,直到最近才为人所知并得到认可。此地养育的那些富有创造 力的人杰,足以使这里比肩于江南地区的艺术中心。 照这个思路来看,“瞳眼地区”的“瞳孔”(或者说“焦点”),覆盖了江 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太湖。它的“眼睑”沿长江展开,从其出海口一直向西延伸到“瞳眼地区”最北边的城市扬州,然后再到南京,接着又转向安徽的芜湖和宣城, 在我们的考察范围内,它的终点在江西庐山附近。从这里开始,“下眼睑”画出了 一道通向大海的曲线,它起于黄山南部,沿着新安江,从今天的休宁和歙县一带经 过,再到杭州的西北面与钱塘江相遇,并随之一同入海。因此,这个“瞳眼地区” 有三条天然河流的边界,它囊括了大运河的主干及运河网覆盖范围内的周边城市。这片区域中的大多数地方都富裕、丰饶,人口稠密且文化繁荣;它还包括了今天的苏州、松江及其周边区域。5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