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二王名帖札记》《译注》《读白蕉》读“三大行书”笔法琐谈、书法直言 《书概》衍义 笔法琐谈 等。

219 5.2折 422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孟会祥 著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ISBN9787535082725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5页

字数15千字

定价422元

上书时间2024-11-26

z紫檀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竹堂文丛 第一、二、三辑(15本合售)

竹堂文丛《书法直言》是作者十余年来所写书法评论,大部分曾发表于书法类报刊。作者文史功力相对扎实,有创作实践,文风朴实典重,观点颇有独到之处,在书法评论界有一定影响,210000字。本书所选评论,均能切中书法时弊,对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启发意义。
竹堂文丛《曾经》是作者关于文学、生活及书法的随笔集,内容分为书内、书外两个部分。书外,指文学随笔、生活随笔;书内,指书法随笔。本书的两部分内容,相得益彰,既体现了作者全面的素养,也使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本书*版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襄城》为竹堂文丛中的一本,此为第2版,作者为孟会祥。本书为散文集,描绘了作者故乡风物人情,书写那些简单而敏感的岁月,让人与自然相呼吸吐纳,以真实真挚取胜,文风平实,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情,给人悠长的回味和参悟。
《笔法琐谈》共12篇,14万字,配图83幅。以帖学笔法为主线,在基本笔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笔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文化意义。内容隐括历代书论精华,特别注重汲取近年笔法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学书体会,甄别融会,含英咀华,孕育而成。行文风格语简而意密,平实之中,颇有推敲。
竹堂文丛《竹堂笔记》是关于书法的学术笔记,74000字。笔记体是传统文学艺术批评的常见体裁,当代此类著作并不多见。本书稿以半文言形式记录了作者孟会祥关于书画界内外的所思所想片段,文字简约精辟,有感而发,涉及书法、历史、文学、戏剧等等,在发散性思维中常有精妙精到之语,读来令人回味。本书书稿曾散发数百份征询意见,被读者誉为可与郑逸梅《艺林散叶》、唐吟方《雀巢语屑》鼎足的笔记体著作,在书法界广受嘉许。

作者简介
作者:孟会祥,《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作者系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参与编著各种图书数十种。

目录
竹堂文丛 书法直言(第2版)
竹堂文丛 曾经(第2版)
竹堂文丛 襄城(第2版)
竹堂文丛 笔法琐谈(第2版)
竹堂文丛 竹堂笔记(第2版)

竹堂文丛 第三辑 (套装共5册)竹堂文丛 《书概》衍义
竹堂文丛 竹堂笔记续辑
竹堂文丛 读“三大行书”
竹堂文丛 书法入门十八帖
竹堂文丛 竹堂余事

  文到深微见至情
  ——《竹堂文丛》第二辑读书札记
  俞丰
  一月末在微信圈看到朋友们转发孟会祥《竹堂文丛》第二辑出版的消息,我就留言,等网上有售就立刻买一套。孟会祥兄虽也是我微信圈的朋友,但我深知读书人出书不易,好书应当自己购买,实不忍向作者索要。
  《竹堂文丛》第一辑五册是我两年前购买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第二辑,竹堂笔耕之勤,令人敬佩。想来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第一辑文丛在书法圈内外引起的热烈反响,使得读者有再读续集的热切企盼,而出版社顺势而为,乃将新旧存稿一并推出。若果如此,真当为竹堂兄喝彩!
  几日来一直关注各网店,大前天上午,见此书已有发售,全套五本折扣价仅八十多元,遂欣然下单。此后不出半小时,就接到《书法》杂志杨勇兄来电,说社里有物品寄我,同时遵会祥兄之嘱有《竹堂文丛》一套馈赠。心之念之,若有神会,唯竹堂兄厚谊,感何如之!
  冬日之乐在静,这数日当窗作画,向壁读书,小斋暖炉,花影昏灯,人生佳美之境,不过如此。诚如学人所言,纵举天下与我,曰:“我不换!”当此良辰,读《竹堂文丛》,真可谓岁末一大快事。以余拙眼所见,竹堂之文,出朴实,见真诚,达至情,尽深微,“胸无大志”,“乐耽细事”,尽心尽力做一真书人、真文人。此语或似唐突,但这些特点,实是狂尘中的定水、沸鼎外的轻风,于今世为可贵,于书坛为可宝。
  我向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勾章条记,妄说臆评,尘点鸿文,实为不敬。今将零星所想,公之同好,美文共赏,唯祈竹堂兄勿罪为幸也!
  《读白蕉》
  竹堂于白蕉,可谓夙世前因,缘有一定,今夕相遇,法必如斯也。想来白蕉的孤傲脱俗、精雅纯粹之秉性与竹堂心耿耿如默契焉。人各自都是在发现自己潜意识中想要发现的东西,竹堂之于白蕉,亦复如是。竹堂认同白蕉的气质、书法,更进一步深研其生平、书学,是文人研书之题中应有之事。此虽不必过分拔高,然在今亦寥若晨星矣,试以书法、文章二者同时衡量,今有几人能达此等言行俱诚、心手无碍的一致高度?通俗地说,竹堂之于白蕉,是合了真胃口,动了真感情。
  余亦喜白蕉,但很少看,更没有学过。盖余为粗莽世俗人,白蕉之精粹并不和我的牙口,白蕉之狂傲更不敢效仿,故于白蕉只作“远观”,而无意“亵玩”。
  此书主要收录了竹堂读白蕉的两篇大文章,结构上稍有重复,但出于不同之年,体现了作者自身认识的过程。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其中第二篇曾在去年《书法》杂志刊登过,我作为审读者,当时是逐字点校加以细读的,印象深刻。总之,听当今学人说白蕉,竹堂是不二人选,从文中我也看到了许多原不曾留心的角度。更可说,看竹堂说白蕉,直可照见吾人自身之粗陋猥俗,唯虔诚受教而已。
  书后大量篇幅收录了竹堂的白蕉笔记、解读白蕉谈艺录和附录王浩州先生整理的白蕉年谱,因此此书也是本辑中丰厚的一本。关于白蕉论艺,所附篇章与金丹先生所编《白蕉论艺》一书略有不同,不仅某些文字更为全面,还有精辟简练的导读,比纯粹读白蕉或还丰富些。
内容简介
  《〈书谱〉译注》
  我在《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中曾全文译注《书谱》,因此对《书谱》比较熟悉,鄙意以为《书谱》文胜于质,句美于篇。微观之论多极精辟,而通篇之构乏善可陈。故余以为其局部优于整体,有散金断玉之感。然此亦是时代之限,文体之弊使然,非作者之才短也。孙虔礼于书,巨眼独具,不能不服,况盛名在兹,书人绝不敢轻视之也。
  本书的注释不作学术式的罗列辨析,少了繁琐和枯燥味,读来也比较轻松。而注释中常参以己意夹叙夹议,实为疏讲作风,在《书谱》的各种注释本中,这是此书的独特个性。因有深刻的实践体悟和坚持自我的思考习惯,作者所引发的议论之处多具卓见,或可以一篇篇精炼的小议论文视之。而此种文笔,正是作者之长。
  《二王名帖札记》
  本书基本囊括了二王传世墨迹名帖,计三十六篇。每篇先有关于帖文的简单解读,但不务辨析考证,仅作通俗的疏解。全书着重点在书法技巧的细致品味,作者以细腻的心思,加以数十年精研二王一路书札,于纯正的晋韵、精微的技法和消息漏泄之处,把握敏感而深刻。于前人定论,有心所不惬者,亦敢直抒己见,是文人著作应有之风骨。其一股清淡纯净、不为物扰的养学之志,对泛泛临帖、不能深入、浮光掠影、轻浮躁进的习书者当是一种垂范和鞭策。
  作者自序:“累年以来,二王法帖常置案头,或为临摹,或为休息身心,时时批阅,仰高钻深,陶然而醉。然而余性既懦愚且鄙,怠惰成性,不能肯习,冉冉半百,迄无所成,遂发心从头再来,重读元典,冀挹其高秀,亦将就有道而证焉。”这是本书缘起的坦然自述,文字间也流露出作者的细腻心思和谦卑的学风,言语之诚、文笔之雅,真乃书坛高人也!
  《竹堂闲话》
  “我越来越不喜欢艰深的东西,而喜欢平实而简单”,此语可为本书作一引言。琐琐屑屑的生活细节中,流露的是感情的丰富和为人的真纯。其文字的风格,朴实如日记,颇有民国的清素格调。
  大抵读名家散文,多见衣冠优游,徒增渴慕,而读竹堂散文,平实如话,这是竹堂的生活,也是你我众生的生活。甚至他的某些苦痛,比你我更多,这几乎令人生一种相惜之情。其对生活的细致感悟,尤能动人,如《病后》一文,曾于竹堂博客读之,今又重读,仍为感动。中年经病,感悟至深,虽自言“好名心重”,然能直道此语,恰是明心见性矣。又如《牙痛》一篇,娓娓道来,人生之辛酸苦楚令人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淡淡感伤。
  书后《游语》数十页,与第一辑之《竹堂笔记》相似,唯更短小精炼。此部分似出于早年一段时间的集中整理,只恨太少。其中世相百态,采撷笔底,或沉重、或智慧、或谐谑、或深省,要皆引而不发,妙谛暗藏,由知者心会。余半夜读之,时则沉眉嗟慨,时则忍俊不禁,大呼过瘾。故曰:宁可不读竹堂论著,不可不读竹堂笔记,此秘不足为外人道也。

目录
《读白蕉》:
读白蕉
水落石出:白蕉越来越受到关注
白眼向天:狂而懒之名士
合我其谁:当代帖派第一人
如何得神:日行所无事
三百年来一复翁
——再读白蕉
狂人、韵人、至人
楷书、行书、草书
伟大的《兰题杂存》
古典的书论家
读白笔记
《云间言艺录》解读
济庐艺言
临池剩墨
云间随笔
客去录
白蕉年表(王浩州 整理)
《竹堂诗词》:
诗词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拟古风

无题
花迹
《二王名帖札记》
《<书谱>译注》
《竹堂闲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