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碑帖名品二编(20种)
  • 中国碑帖名品二编(20种)
  • 中国碑帖名品二编(20种)
  • 中国碑帖名品二编(20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碑帖名品二编(20种)

★百家经典 临古 ★繁体评注 原色监制 ★全貌展现 四色精印 ★裸脊平装 180度可摊平设计

600 5.4折 1118 全新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著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27915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935页

定价1118元

上书时间2024-03-30

z紫檀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未翻阅的封套不是完全塑封那种(可拆可封那种)
商品描述
1甄选历代石刻中书法极佳却一直没有完整出版过的名品。 
东汉《池阳令张君残碑》为首次原大出版,且为三块残石缀合本。

2每种石刻拓本碑额、碑阳、碑阴完整且原大收录。
魏《上尊号》尠有印本,今碑额、碑阳、碑印齐全。且为名家递藏明拓善本。
东魏《敬史君碑》以往印本多只录碑阳,今碑阳碑阴齐全。
东魏《李仲璇修孔庙碑》以往印本多只录碑阳,今碑额及碑阴具收录。
唐《徐浩不空和尚碑》碑额拓本极少见,今原大收录。

3每种石刻皆有整幅拓本图,且多为难得善本。
东汉《韩仁铭》整幅为全碑拓本,清乾隆时所拓。
东汉《尹宙碑》整幅为极少见的清初不缺角本,且为朱彝尊、张廷济等递藏。
魏《曹真残碑》整幅为清道光时初出土拓本。
北魏《马鸣寺根法师碑》整幅为清乾嘉时所拓未断本。
东魏《敬史君碑》整幅为清嘉道时所拓“亮”字未损本。

4石刻拓本中有缺字的部分,今另用旧拓善本补全。原拓善本中有装裱错乱的部分,今重新调整文字顺序。
魏《上尊号》、唐《徐浩不空和尚碑》中均有缺字,今以旧拓善本补全。
东魏《敬史君碑》、东魏《李仲璇修孔庙碑》原拓本册中均有装裱错乱的部分,今均重新调整顺序。

5补充名家(如 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具有史学与书法双重价值)

6增加已有名家名作(《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米芾《研山铭 虹县诗卷》、文徵明《行书陶渊明饮酒诗》、董其昌《书论二则 临余清斋法帖卷》、傅山《草书与右玄诗册》)

7首次独家出版(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品4种)
《文徵明行书陶渊明饮酒诗》《董其昌书论二则 临余清斋法帖卷》《张瑞图草书古诗十九首卷》《傅山草书与右玄诗册》

8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米芾《虹县诗卷》,高清精印。

★百家经典 临古
★繁体评注 原色监制
★全貌展现 四色精印
★裸脊平装 180度可摊平设计

《中国碑帖名品》二编首辑
含碑帖、墨迹共20种

001《池阳令张君残碑 皇女残碑》
002《韩仁铭》
003《尹宙碑》
004《上尊号》
005《曹真残碑》
006《温泉颂》
007《马鸣寺根法师碑》
008《敬史君碑》
009《李仲璇修孔庙碑》
010《徐浩不空和尚碑》
011《宋人墨迹一 林逋 范仲淹》
012《宋人墨迹二 欧阳修 司马光》
013《苏轼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
014《米芾研山铭 虹县诗卷》
015《赵孟頫秋声赋 归去来并序》
016《文徵明行书陶渊明饮酒诗》
017《董其昌书论二则 临余清斋法帖卷》
018《张瑞图草书古诗十九首卷》
019《傅山草书与右玄诗册》
020《八大山人行楷千字文 桃花源记》

二编首辑共二十种,碑刻十种分别是:
《池阳令张君残碑 皇女残碑》
《韩仁铭》
《尹宙碑》
《上尊号》
《曹真残碑》
《温泉颂》
《马鸣寺根法师碑》
《敬史君》
《李仲璇修孔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墨迹十种分别是:
《宋人墨迹一 林逋 范仲淹》
《宋人墨迹二 欧阳修 司马光》
《苏轼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
《米芾研山铭 虹县诗卷》
《赵孟頫秋声赋 归去来并序》
《文徵明行书陶渊明饮酒诗》
《董其昌书论二则 临余清斋法帖卷》
《张瑞图草书古诗十九首卷》
《傅山草书与右玄诗册》
《八大山人行楷千字文 桃花源记》

前  言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文字实具功。从仓颉造字而雨粟鬼泣的传说起,历经华夏子民智能聚集、薪火相传,终使汉字生生不息、蔚为壮观。伴随着汉字发展而成长的中国书法,基于汉字象形表意的特性,在一代又一代书写者的努力之下,终超越其实用意义,成为一门世界上其它民族文字无法企及的纯艺术,并成为汉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中国知识阶层看来,书法是中国人“澄怀味象”、寓哲理于诗性的艺术表现方式,她净化、提升了人的精神品格,历来被视为“道”“器”合一。而事实上,中国书法确实包罗万象,从孔孟释道到各家学说,从宇宙自然到社会生活,中华文化的精粹,在其间都得到了种种反映,书法无愧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书法又推动了汉字的发展,篆、隶、草、行、真五体的嬗变和成熟,源于无数书家承前启后、对汉字美的不懈追求,多样的书家风格,则愈加显示出汉字的无穷活力。那些秀的“知行合一”的书法家们是中华智慧的实践者,他们汇成的这条书法之河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因此,学习和探求书法艺术,实际上是了解中华文化有效的一个途径。历史证明,汉字及其书法冲破了民族文化的隔阂和时空的限制,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发生了重要作用。我们坚信,在今后的文明进程中,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将发挥出巨大的力量。然而,在当代这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不同文化剧烈碰撞的时期,书法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间自有种种因素,而汉字书写的退化,或许是书法之道出现踟蹰不前窘状的重要原因,因此,有识之士深感传统文化有“迷失”和“式微”之虞。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中国文化、艺术真谛更深刻的体认,汇聚更多的力量做更多务实的工作,这是当今从事书法工作的专业人士责无旁贷的重任。

有鉴于此,上海书画出版社以保存、还原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为目的,从系统观照整个书法史艺术进程的视线出发,于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五年间出版《中国碑帖名品》丛帖一百种,得到了广大书法读者的欢迎,成为当代书法出版物的重要代表。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中国书法的魅力,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决定推出丛帖二编。二编将承续前编的编辑初衷,扩大名作的汇集数量,进一步提升质量,以利读者品鉴到更多样的历代书法经典,获得对中国书法史更为丰富的认识,促进对这份宝贵遗产更深入的开掘和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未翻阅的封套不是完全塑封那种(可拆可封那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