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辞典 第3版
全新正版、请看图片。本书作为大型中医工具书,共收中医基础理论、诊断、药物、方剂、临床各科、历史人物、医学著作等方面的常用辞目44000余条。选收辞目力图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医学术体系的实际内容,同时也选收了现代临床与科研实践中出现的新词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常用词,旨在更好地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服务。
¥
39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38512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字数6262千字
货号赵
上书时间2024-07-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中医大辞典 第3版》作为大型中医工具书,共收中医基础理论、诊断、药物、方剂、临床各科、历史人物、医学著作等方面的常用辞目44000余条。
《中医大辞典 第3版》选收辞目力图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医学术体系的实际内容,同时也选收了现代临床与科研实践中出现的新词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常用词,旨在更好地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服务。
前 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工具书的编撰工作是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关注下从1971年开始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1973),《简明中医辞典》(1979),《中医大辞典》8个分册(1981-1987)、《中医大辞典》合订本(1995)先后出版,逐步构成了适用于不同读者群体的小型、中型、大型中医工具书系列,多年来为中医学术和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中医大辞典》合订本即第1版出版10年后的2005年,修订出版了《中医大辞典》第2版,在规范化、实用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工具书的编撰是一项十分繁难的工作,无论选辞还是释义,错讹或欠妥之处总是在所难免,而时代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又总是提出新的需求,所以工具书的修订将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曾将修订《中医大辞典》作为重点项目列入科研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实。2017年6月,李经纬先生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和读者建议,向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提出了修订《中医大辞典》的书面申请,于是,“修订《中医大辞典》”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十一批院级自主选题研究项目于2017年12月正式立项,王振瑞、李经纬担任课题负责人。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的修订编写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于2021年10月基本完成了修订稿,之后又与出版社编辑同仁通力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文稿,《中医大辞典》第3版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本次修订,依然坚持规范化、实用性、时代性的指导思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删除合并重复辞目。原版中辞目重复现象,既有辞形相同的重复,又有辞形不同的重复。前者如“陈文治”重出,二条释义均欠详细,修订时将二条合并,重新撰写了释文;后者如“脏结”与“藏结”,“小趾次趾”与“小指(趾)次指(趾)”,“刮痧”与“刮痧法”,“表寒里热”与“表寒里热证”等,辞头重复而释义不同,修订时对此类辞目的释文均进行了重新撰写和整合。另外,还有个别错误辞目“重出”的现象,如“安金藏”与“金安藏”被排在不同笔画之下,而“金安藏”是错误辞目,径直删除。
2.补充订正定义词。辞目释文应尽量首先标注定义词。本次修订,对缺失、错误或欠妥的定义词进行了补充和订正。如,第2版绝大部分古代医著辞目的定义词为“书名”,有些辞目没有定义词,修订时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和古籍的具体内容,尽量将定义词具体化,如“内经刺法”条,补充定义词“针灸著作”;“内经知要”条,将定义词“书名”改为“医经著作”。再如,第2版中绝大部分中药辞目的定义词为“药名”,而中成药辞目的定义词为“中成药”,为使定义词更加准确,逻辑更加严谨,将定义词“药名”改为“中药材”,以与“中成药”相对应。又如,原版中定义词“病名”“证名”“病证名”“症状名”使用比较混乱,修订时根据当代医学界对“病”“证”“症”“症状”“体征”的理解做了一些修改,如将“急喉风”条的定义词“病证名”改为“病名”;“牙齿焦黑”定义词“症状名”改为“症名”。
3.补充义项。原版中有些辞目所列义项不够全面,修订时做了补充。如“肝脾不调”只有“病机”一个义项,修订时补充了“证候名”作为第二个义项;“种痘法”义项只有“痘苗接种法”,修订时增加了另一义项“痘疹专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