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儿科双璧
第3版,全新正版、请看图片。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民国年间杨鹤龄《儿科经验述要》,亦是名重一时的儿科著述,它们代表着自清代中叶以来岭南儿科学术成就,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殊为珍贵,今合为一书,名之为《岭南儿科双璧》。该书既适合于临床中医师、中医大专院校师生使用,同时也可供中医科教研人员及西医学习中医者参考。极具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
48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清] 程康圃,杨鹤龄 原著,邓铁涛,邱仕君,刘小斌,肖衍初 点校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6166844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货号9号箱
上书时间2024-06-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全新正版,实物拍照。珍稀书籍,售价高于定价!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岭南儿科双璧(第3版)》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古籍书之一。整理出版古籍,继承发扬祖国文化,党和人民政府历来都很重视。1958年国务院就提出古籍整理的要求,1981年又遵循党中央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指示,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卫生部特邀请中医界学者、专家,座谈了中医古籍的整理问题,会上确定1982-1990年的中医古籍出版规划。整理中医古籍这项上对祖宗、下对子孙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计划陆续选择一些既有地方特色,又对医学教育有关之古籍医书进行点校,以供读者参考。
岭南儿科素有优良传统,宋代刘防《幼幼新书》、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都是儿科巨著,早已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和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名闻全国。而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民国年间杨鹤龄《儿科经验述要》,亦是名重一时的儿科著述,它们代表着自清代中叶以来岭南儿科学术成就,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殊为珍贵,可惜这两册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经绝版。
早于1984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就希望广州中医学院邓铁涛教授能将绝版的岭南医籍发掘整理,加以校勘点注,现经我们艰苦的劳动,把《儿科秘要》及《儿科经验述要》一起加以点校,并对两位儿科名家之学术思想进行分析,详加论述,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两书之精华。《儿科经验述要》本来不属古籍范围,但与《儿科秘要》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故合为一书,名之为《岭南儿科双璧》。该书既适合于临床中医师、中医大专院校师生使用,同时也可供中医科教研人员及西医学习中医者参考。
目录
点校说明
上卷
程氏《儿科秘要》之学术思想及特点评介
儿科秘要
序
凡例
小儿科家传秘录
幼科总论
论风热症治第一则
论急惊症治第二则此症小儿常多
慢惊症治第三则
慢脾风论症治第四则
脾虚论治第五则
疳症论治第六则
论小儿燥火第七则
论咳嗽症治第八则
总论八证
八症论治用药
言症论治
识症避凶列后
死症四十候
脏腑五行干支部年岁司天法
三症验录
跋
下卷
杨氏《儿科经验述要》之学术思想及特点评介
儿科经验述要
清光绪两广盐运使司谕文摄影
清光绪两广盐运使司经厅谕文摄影
序(一)
序(二)
自序
凡例
……
第一篇 儿科看症用药大要
第二篇 儿科诊断纲要
第三篇 儿科证治
第四篇 医案摘录
跋
程杨二家学术思想之异同及其关系
附录:《儿科秘要》方剂
附篇一:读《岭南儿科双璧》的临床体会
附篇二:喜读新版书《岭南儿科双璧》
精彩书摘
《岭南儿科双璧(第3版)》:
1.八证论治用药
程康圃不仅在选方组方上运用儿科八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而且还灵活运用到药物的归类和选择中去,书中特设“八证论治用药”于证论立方八则之后,“以取条晰易看”,这种以证选药方法主要是根据各证的不同病变,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把药物的作用同疾病的临床特征结合起来,采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从而收到更加满意的效果。这里往往蕴含有各个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得出的经验,也是我们整理研究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小儿疳证常用莪术、三棱、尖槟、山楂、枯硼、元明粉、杏仁、使君、神曲、海螵蛸等有针对性药物;小儿咳嗽清润用天冬、麦冬、百合、玉竹、瓜霜;夹去惊热用杷叶、款冬、紫菀、桑白;小儿燥火泻心用川连、生栀、淡竹叶、连翘、麦冬;泻肝用川连、龙胆、丹皮、黑栀、羚羊;泻肺用桑白、杷叶、花粉、款冬、天冬;泻脾用大黄、朴硝、黄芩;泻肾用六味丸或用元参、丹皮、泽泻、黄柏;泻胃用知母、石膏、茅根、人中白、人中黄等,不一一列举。2.善用药引中药引经学说,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在方剂中引经之药的运用亦相当广泛。程康圃《儿科秘要》也很重视用药引。如引热下行,去惊去心火用灯芯;发散通阳,风重则用生姜,风轻用生葱;镇惊用金箔、银箔;引药入脾胃用伏龙肝;止咳通心肺用莲叶蒂;和中同姜止呕用大枣;和胃止渴用白米。程氏还特别提出此类药引“必告其知,加入煎药,因药铺执无此味,遗忘则作用不齐或不应效”。可见药引之作用不可轻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程氏常用的药引中有金箔、银箔和莲叶蒂等味。固然,在当时的情况下,程氏主要还是根据中药归经理论去指导药引的具体运用,可能认为金银重坠能够镇惊,莲叶蒂气味薄能止咳通心肺,是因为“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适其所至。近年来,不少人对中药引经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中药引经的作用可能在于调节有病脏腑经脉的功能活动,从而有利于药效的发挥。金银器同煎,历代医书记载不多,尤其现时已很少使用。但新中国成立前的广东中医仍喜用之。农村的老太太都懂,小孩抽惊马上把金镯子、金环子,拿来煎汤加点灯芯,是镇静的。张伯熙医案就有鲜荷叶一方,金器一具煎汤代水熬药以治小儿湿温出现壮热如燔,头摇目瞤、手足牵制无定、神烦不定等症候。①传统配制紫雪丹要用100两金子熬汤以后用汤熬药。目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作用的研究有所进展,也许不久可以揭示金银器同煎作为药引作用的实质奥秘。我们大胆设想金银作为微量元素的添加剂可能增加了药物的微量元素含量,从而发挥其所含元素的性能和作用。
..........
前言/序言
岭南儿科,素有优良传统。早在宋代,潮州刘防著《幼幼新书》,为我国儿科学之巨著,早已为医界所熟悉;清代有罗浮陈复正著《幼幼集成》,目录及内容提要为《清史稿续》所载。及至近代,高明程康圃《儿科秘要》、大埔杨鹤龄《儿科经验述要》,亦是名重一时的儿科医家医著,国医大师邓铁涛(下尊称邓老)教授,把程、杨二氏著作称誉为“岭南儿科双璧”。
1975年广东省医药研究所中医研究室编写《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共收入潘兰坪、程康圃、易巨荪、陈伯埴、黎庇留、吕楚白、吕安卿、杨鹤龄等八位已故广州近代名医论著摘要资料,提及程康圃《儿科秘要》、杨鹤龄《儿科经验述要》两部著作“现已绝版”。有鉴于此,从1979年开始邓老指导我们进行文献资料挖掘整理,并躬身实践,前往岭南名医何梦瑶故乡南海西樵调研,1982年与徐复霖点注何梦瑶《医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回忆当时研究工作非常艰苦,我们还年轻,没有认识这一研究工作的意义。而邓老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首先从广东开始,我国中医学术重心有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逐渐转移的趋势,他题词“中华文化,黄河起源,长江发展,珠江振兴”。邓老是岭南地域医学研究的开拓者,《岭南儿科双璧》是邓老开拓的岭南地域医学研究学术成果之一,而我们也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成为邓老学术经验的传承人。
《岭南儿科双璧》一书自1987年2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读者好评如潮,在撰文对岭南著名儿科医家程康圃、杨鹤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研讨同时,纷纷要求再版,直到最近,仍然有读者来信咨询是书出版情况。可见岭南儿科程杨二氏学术影响之深远,确是名重一时的岭南医家。2002年8月,应广大读者要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二版《岭南儿科双璧》。二版前言引述邓老1988年在首届“岭南医学研讨会”会议总结发言: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历史上开发的先后,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医学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岭南医学就是具有地方与时代的特色。五岭以南旧称岭南、岭表、岭外,包括现在的广东、海南、广西大部地区。由于五岭横亘于湘赣与粤桂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中原的地理环境,不仅气候、风土、人情有异,人的体质、疾病亦不尽相同,因此岭南医学重视南方炎热多湿、地处卑下、植物繁茂、瘴疠虫蛇侵袭等环境因素,着眼于南方多发、特有疾病的防治,勇于吸取民间经验和医学新知,充分利用本地药材资源。这就逐渐形成了以研究岭南地区医疗保健药物资源为主要对象的岭南医学。岭南医学是祖国医学的普遍原理和岭南地区医疗卫生保健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岭南医学的意义及其研究之成果,不仅可以表现岭南地区医学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特殊性的研究,反过来也有助于认识整个中国医学发展的全过程。那种认为地方医学研究成果只适用于局部,其实是一种误解。所以深入研究地域性医学,并不是只局限于一个区域,而是与中医药学的整个发展全局有关的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