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 大师巨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师巨匠

人民日报推荐。百年大师,世纪巨匠,打造中国人的灵魂书房。大师们的智慧、风骨、气节,是中国人精神的典范。全新正版、请看图片。编辑推荐 郑贞铭教授与青年作家丁士轩耗时三年精心编著近百位大师性情小传。 严谨的考证,精简的笔墨,努力勾勒出大师们精彩的人生,他们的智慧、风骨、气节,是中国人精神的典范。 艺术家匠心手绘近百幅大师素描。 锁线精装裸书脊,典雅珍藏。

168 九五品

仅1件

湖南岳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贞铭,丁士轩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34887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字数660千字

货号

上书时间2024-03-24

盛世中医师的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全新正版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大师巨匠》分为上下两册,用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昆仑、狂狷名士、人间性灵、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学高峰和美的世界十个关键词,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刻画了百年来近百位大师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崇高,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大师画卷。

本书以精简清朗的小传,写就民国大师们的学养与风骨,可助当代青年以史为镜、躬身自照,持独立思考之精神,砥砺前行。

   当我们静下心来,逆着中国百年凝目回望,历史烟尘处,依稀有一群孑然挺立的身影,闪烁光芒。他们走过的道路,为百年后的我们,提供了一种生命的思量与前行的坐标。

作者简介
郑贞铭(1936—2018) 曾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所教授、主任、所长,台湾金门大学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新闻教育特殊贡献奖(台北扶轮社)
新闻教育终身成就奖(纽约世界中文传媒协会)
两岸交流特殊贡献奖(香港传播文教联会)
新闻教育终身成就奖(北美华人记者协会)
新闻教育特殊贡献奖(美国圣约翰大学)

 丁士轩  青年作家,独立纪录片人,铭轩工作室发起人。现居北京,致力于口述历史、非虚构写作及媒介批评等。

前  言
阐扬大师典范

从受教到服务社会,有两位大师的话让我永生不忘。一句是在政大读书时,听胡适博士的周会演讲,他的讲题是“谈传记文学”,他认为一个人在成长中应该多读名人传记,以激励生命,引领人生。胡适大力提倡传记,并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
另一句深获我心的话是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台湾“清华大学长”的梅贻琦说过的,大学在大师,不在大厦。大学之可贵,并非在于若干栋雄伟的建筑,而是在于有否名贤、有否大师。
我生也有幸,对于这两位大师启发人生的名言体会极深;且也在求学与服务社会初期,幸遇许多大师,他们的风范、襟怀、胆识确实可以感化人,做我们一生永远的典范。
一次是在1955年,政大大学部复校,我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新闻系以后,又以名的成绩考入新闻所。那时政大在曾任北大校长的陈大齐领导下,名师如云,各门学科的掌门人,几乎都是一流名师,如刘季洪、罗志渊、曾虚白、周世辅、邹文海、浦薛凤、李焕、王云五、李其泰、吴兆棠、谢然之、阮毅成、王洪钧、张金鉴……个个学识渊博,风度翩翩,而爱学生如亲生子女;在大师的指导下,即使再愚昧笨拙,也不会对老师的教导无动于衷。
后来服务社会,有幸参加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之创办,那是另一场大师的盛宴。创办人张其昀原是学界泰斗,在他感召下,网罗一流名师进入华冈讲学;我经常代表新闻系与这些大师平起平坐。如吴经熊、钱穆、黎东方、胡品清、查良鉴、陈顾远、欧豪年、申学庸、宋晞、叶霞翟、卢毓骏等,他们都是学界泰斗,是每一种学问、知识的掌门人,我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怎会不领受他们的气质与风范呢?
由于这两次生命的感动,我发誓再怎么忙,也要与大师在一起,与知识为伍,与经典同行。
这个心愿让我勇敢向大师请教,接近大师;我其生也晚,若干无法亲炙教诲的大师,我则以阅读其传记,以神入他们的心灵世界。
所谓大师者,就是真正的读书人、知识分子。近百年来,孕育了许多大师。这些大师,对于近百年来的中国,都发生了重大的承先启后的作用,他们的理想、远见与智慧,为国家开拓了前程,也为国人指出了方向。具体地说,他们至少为国家做了三点重要贡献:
一、建立学术教育的观念
虽然中国自古重视教育,孔老夫子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但是中国现代大学的体制与规格,乃多受西方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纽曼教授的“博雅”、德国柏林大学洪堡校长的“研究”,这些先进的理念经过引进与思考,藉由大师们的倡导、发扬,发生了关键的影响。
清末民初,显然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变革期,大师们以制度理念化和规范化为特征;西学东渐,旧学与西学虽曾引起激烈论辩,但毕竟为中国大学的现代化指出一个方向。
在这个时期,如蔡元培、胡适、吴大猷、梅贻琦、傅斯年、竺可桢、张其昀、顾颉刚、张伯苓等,他们都曾经在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建设过程有过汗马功劳。
而民国十七年蔡元培筹备成立的中央研究院,为我国学术研究建立了规格与权威:首批院士八十一人,其中华罗庚、陈寅恪、赵元任、梁思成等不仅在不同领域有着卓越贡献,且名声远播至国外,为世界公认的杰出人士。
二、追求文化与传播
带着启发、民主、科学、自由、法治,甚至乌托邦的思想,知识分子不仅著书立说,且促使近代新闻、报刊与出版事业的日益蓬勃,孙中山与梁启超固然懂得以报刊为传播政治思想的重要管道,但更多出版家则以传播知识为己任。民国初年的杂志《新青年》《语丝》《新月》《生活》《独立评论》《观察》《良友》《东方杂志》《新潮》等,其蕴藏的是主办人徐志摩、王云五、张元济、朱自清、梁实秋、林语堂等大出版家的宏图大志。梁启超的文字被誉为“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钱穆的历史观更被认为是国人安身立命的稳定力量。
文化的理想与知识的传播永远是“士人”的高超使命。
三、“国士”的知识实践“报国”
中国的国士永远关怀国事,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民主思想东渐之后,有了更多的省思与探索。
尤其在辛亥革命之后,“富强救中国”是现代人的梦想,也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之路。“中国梦”永远魅力十足。
虽然维新派与革命派、本土派与西化派各有不同的思路,但是他们所走过的艰难困苦的路永远启发中国人必须有智慧地选择。
知识分子所实践的,不仅是政治的探索,事实上,他们也以专业的权威,领导各个领域的前路;尤其在集会、结社自由之后,更大开理论与实践结合之路,除参加政党外,更多加入实业、学术、教育、文学、艺术、宗教、慈善、新闻、妇女等各种不同社团,成为核心与标杆性人物。
以教育报国,以文化救国,是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他们永远积极希望透过人才培养,建立学术权威与前瞻远见,为所当为,不仅成为世人典范,且给国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许多忧心之士对青年人之彷徨、无中心价值深以为忧,但很多年轻人又向我抱怨无榜样可学。我也觉得,虽然社会变迁大,但核心价值不可动摇,仍然重要;而我也确实感受到“榜样教育”的不可代替性。
钱学森晚年,除了继续关注科学发展以外,还对教育问题格外关心。2005年7月29日,在国家领导人看望他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由于近年有更多自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在领受许许多多令人景仰的前辈风范之余,乃兴起写这部《百年大师》的意念,主要意在提供一些前辈努力的足迹,供青年有志之士得以有所参酌,有所借镜,有所学习。
每位大师都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本书不是他们的自传,我只是撷取大师们一生的片段,以精简的文字,使青年们能体会这些大师的风韵与典范。
我曾说,对青年永远不失望。我们怎能对青年失望?国家未来的希望在青年,青年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未来取自于他们这颗烛照真理的心。
大师启发青年人的自立、自律、自决与自主。所以有人说:“与大师邂逅,是一场伟大灵魂的精彩碰撞。大师让我们渴望超越、瞻仰伟大、引领人生、汲取智慧。”
一个人缺乏大师精神的滋养,其灵魂是贫瘠的。
有一回,作者访问昔日学子,在谈到当年在华冈接受“大师如云”的教育启发时,有一位校友说:“校园中的大师,对学生有一种安定心灵的作用。这些大师,即使不做什么事,只是在校园中走来走去,本身就是美的风景线。”
基于此一信念,我希望能以余生为青年做些有意义的事。
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网络传播更是无远弗届,要青年去读一本本数十万字的传记确有困难。所幸丁士轩、汪士伦(雨)都认同此意念,并以坚毅精神共同完成此一理想;遇到这样优秀的青年是我一生的恩典。能够对青年朋友有所启发、有所贡献,是我的荣耀。
我在近卅年的两岸交流中,有幸结识这两位优秀青年学者:一位是杰出艺术家汪士伦(雨),他为本书的每一位主人翁绘制一幅生动画像;另一位则是抱负高超、理念深远的丁士轩,他是潜力无限的希望象征,他搜集资料,编纂初稿,认真严谨,几乎已达废寝忘食地步。
有人说:“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我坚信不会如此!熊十力先生说:“不掌灯何以行路?”在人生漫漫长路中,更不能缺乏大师的掌灯指路。在家长、师长的正确教导下,青年人之向上心谁不如我?回顾是为前瞻,继往是为开来,我们希望藉大师典范的魅力,使下一代出现更多的大师。

郑贞铭于台北
2014年10月

目  录
编著者序之一 阐扬大师典范
编著者序之二 搭一座超越的桥
编绘者序 走向大师
·
蔡元培 永远的蔡先生
傅斯年 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
胡 适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梁启超 宇宙未济,人类无我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
鲁 迅 生生不息的灵魂
钱玄同 反纲常名教的完人
容 闳 中国留美人
严 复 精通西学人
顾维钧 民国外交家
蒋百里 中国是有办法的!
闻一多 后一次演讲
吴稚晖 永远与自然同在
于右任 三十功名两袖清风
朱自清 完整的人格
·
冯友兰 阐旧邦以辅新命
季羡林 真情、真实、真切
金克木 学术界的“老顽童”
金岳霖 顽童哲学家
连 横 富民族大义的学者
梁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吗
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
马一浮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钱 穆 一生为故国招魂
王国维 中国后一位士大夫 
·
陈寅恪 三百年来一人
费孝通 脚踏实地,胸怀全局
顾颉刚 要无恨于此生
黎东方 现代东方讲史人
李 济 中国考古学之父
梁思成 辽代的一块木头
钱锺书 人中之龙
赵元任 中国语言学之父
朱光潜 此身,此时,此地
竺可桢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
辜鸿铭 人中铮铮之怪杰
黄 侃 国学“狂人”
刘师培 出来依旧一身吟
刘文典 是真名士自狂狷
邵洵美 天生的诗人
吴 宓 疯人、情人、诗人
熊十力 中国的“狂者”
郁达夫 大胆的自我暴露
章太炎 有学问的革命家
周作人 渐近自然
·
冰 心 爱在右,同情在左
老 舍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梁实秋 一朵鸡冠花
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
沈从文 非常非常的“平常”
苏雪林 文坛常青树
徐志摩 毕生行径都是诗
余光中 与永恒拔河
张爱玲 一袭华美的袍
张恨水 民国写手
成舍我 终身的记者
丁文江 等到机会,努力去干
林海音 回望城南与旧事
台静农 新文学的燃灯人
王云五 有脚的百科全书
萧 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
张季鸾 布衣而为天下师
张元济 商务印书馆元老
·
蒋梦麟 有魄力,有担当
马相伯 生死护中华
马寅初 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
马约翰 强国必先强种
梅贻琦 大学在大师,不在大厦
潘光旦 位育概念的标本
杨振声 启蒙老师
张伯苓 中国不亡,有我!
张其昀 美哉中华,凤鸣高冈
·
丁肇中 苦、智、趣
华罗庚 圆与切线的位移
李政道 自尊向上,不进则退
钱学森 中国航天工程之父
李四光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童第周 中国人不是笨人
吴大猷 中国物理学之父
杨振宁 当尘埃落定之后
朱经武 要经常睁开眼睛
·
白先勇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曹 禺 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
程砚秋 闯必有饭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梅兰芳 关于中国的一个幻想
欧豪年 宇宙万象,奔赴腕底
齐白石 寂寞之道
徐悲鸿 悲鸿生命
张大千 一生江海客
·
谢词
后记“爱”之“桥”——深切缅怀郑贞铭先生
参考书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