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李泽厚对话集、全新正版,请看图片。本书 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人文关怀。
¥
8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李泽厚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3236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3页
字数165千字
货号赵
上书时间2023-09-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全新正版,实物拍照。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但他八十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
1.著名思想家李泽厚80年代对话录的最新全集。
2. 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人文关怀。
3. 立足时代,勇敢正视与深切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把脉、体会自己本民族深切的精神危机和意义渴求,做出自己创造性的回应。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依旧具有启发意义。
我觉得在二十世纪这么多思想文化人士里面,有自己思想的人并不太多,而李泽厚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一系列的著作一一相继问世,几乎是独领风骚,风靡了神州大陆。任何人大概都无法否认他的著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大价值、影响和意义。
——何兆武(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李泽厚先生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能解决,但他提出的问题对我们有理论也有现实的意义。如果他的问题成为我们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又成为大家的问题,那么真正具有时代性的“公论”就为期不远了。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回过头看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80年代,影响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泽厚,……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我们现在能举出来的就是李泽厚,这样一个全局性影响的就这一个,……我们需要李泽厚式的思想家,李泽厚式的哲学家。我们不是超越李泽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
——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80年代至今,30年来,有一个人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目录也不看。只有一个人,就是李泽厚。
——黄子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泽厚老师的书,尽量想从当时历史是怎么发生、怎么变化的,当时人怎么想的这个角度看,所以读起来,一直都印象很深。
——赵汀阳(中国社科院院哲学所研究员)
李泽厚作为思想家、学者给人深刻印象有两点:一是他独立的个体思想方式,二是对时代深层精神大问题的把捉意识。后者极其重要,不需要刻意持守一门一户,中国问题自然会诞生中国思想与中国哲学。李泽厚风格之魅力并非流行的所谓审美生动云云解释,而是在其高度专业学术化语言深处自然质朴传达出的人文激情,这使他同时与那些肤浅的情绪宣泄和无问题意识、无人生深情的纸面讨生活学者(孔门所说“为人之学”和阳明所说“口耳相传”之学者)区别开来。
——尤西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泽厚先生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十余年中,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影响了包括笔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颇像英国的著名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国的著名思想家让保罗萨特。……他的美学思想自成体系,可以代表中国文艺学的最高成就。李先生的原创性足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之列。
—— 顾明栋(美国德州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读《八十年代》?
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
但他80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
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极大启示。
他,仍未过时,未被超越。
本书为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8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8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目 录
美学热与学术研究(1978—1985)
关于技术美学的答问(1985)
文化热与学术多元化(1986)
文学研究视角及其他(1986)
封建尘垢阻挠社会前进(1986)
精读大师, 潜移默化(1986)
中国现在更需要理性(1987)
关于“文化”问题的问答(1987)
我把希望寄托在新的一代(1987)
静悄悄地工作(1987)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1987)
单靠道德建设不了社会(1987)
先有法律, 才有民主(1987)
新加坡的成功与新儒学(1988)
关于《美的历程》的对谈录(1988)
把文学比拟于地球, 我很难理解(1988)
礼乐远古已有, 非孔孟所创造(1988)
谈男欢女爱(1988)
文化传统人人有份(1988)
关于“改良与革命”答记者问(1988)
思想启蒙与反传统(1988)
“新权威主义”与现代化(1989)
“我也狂热过”(1989)
“五四” 回眸70 年(1989)
“五四” 的是是非非(1989)
美学答问(1989)
中国需要“语言的洗礼”(1989)
语言的迷宫及其他(1989)
现代心态是具有多元的宽容的精神(198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