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实用中医诊断学,套装共2册,全新正版,请看图片。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客观、准确的论述,又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一些创新性观点,或者纠正历来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偏颇见解,总以继承中医学术.发扬中医传统为主旨。可以作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提高读物,为广大中医理论研究者、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院校学生研习中医理论、提高中医学术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
27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邓铁涛 陈 群 吴弥漫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3627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货号赵
上书时间2023-07-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全新正版。限于篇幅,请参考本店单册上传的书籍信息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是在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主持下编写的.贯彻了邓老“原汁原味论述中医学术理论”的目的要求,从中医学术角度对中医基本理论做比较系统、全面的整理和阐述。全书内容分阴阳五行、藏象、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经络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体质与养生防病等七章,并附篇介绍五运六气学说。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既从传统角度对中医理论做比较客观、准确的论述,又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一些创新性观点,或者纠正历来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偏颇见解,总以继承中医学术.发扬中医传统为主旨。第四章经络图为全彩图,均由专人绘制,一目了然。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可以作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提高读物,为广大中医理论研究者、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院校学生研习中医理论、提高中医学术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 录
再版前言
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代序)
第一章 阴阳五行(1)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术渊源(1)
一、阴阳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形成(1)
二、五行概念的产生和五行学说的形成(2)
三、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4)
四、中医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引进和运用(5)
第二节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内涵(5)
一、阴阳学说的内涵(5)
二、五行学说的内涵(12)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15)
一、阴阳学说的医学运用(15)
二、五行学说的医学运用(20)
三、阴阳五行学说从哲学到医学的演变(24)
第二章 藏象(26)
第一节 藏象及藏象研究方法(26)
一、藏象的概念(26)
二、藏象研究方法(26)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27)
四、藏象学说的学术特点(29)
第二节 五脏(30)
一、心(30)
附心包络(33)
二、肝(33)
三、脾(37)
四、肺(41)
五、肾(44)
附命门(48)
第三节 六腑(50)
一、胆(50)
二、胃(52)
三、小肠(54)
四、大肠(56)
五、膀胱(57)
六、三焦(58)
第四节 奇恒之腑(62)
一、奇恒之腑的内涵、生理特点 及功能(62)
二、脑(63)
三、女子胞(66)
第五节 精 气 神(67)
一、精(67)
二、气(70)
三、血(76)
四、津液(79)
五、神(81)
六、 精、气、形、神的相互关系(85)
第六节 形身部位(88)
一、形身(88)
二、官窍(94)
三、体内部位(98)
第三章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102)
第一节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演变与研究(102)
一、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术理论提出(102)
二、五脏相关理论古代学术源流的探讨与梳理(103)
三、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科学内涵(106)
第二节 五脏之间的相关关系(113)
一、五脏的相互影响(113)
二、 五脏相关的中介(115)
三、 脏与脏的关系(116)
第三节 五脏的相关(120)
一、五脏与六腑的相关关系(121)
二、五脏与奇恒之府的相关关系(122)
三、 五脏与“五华”的相关关系(123)
四、五脏与五体的相关关系(124)
五、五脏与七窍的相关关系(124)
第四节 五脏相关与辨证(125)
一、 两脏相关的证候(125)
二、多脏相关的证候(129)
三、五脏相关理论对重大疑难疾病防治的指导(131)
四、实验研究探讨微观物质基础,佐证中医五脏相关之理(140)
五、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研究前景(146)
第四章 经络理论(149)
第一节 经络和经络学说(149)
一、 经络的概念(149)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50)
三、经络的基本结构(151)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157)
第二节 十二经脉的循行?主要病候和zhi疗(160)
一、手太阴肺经(160)
二、手阳明大肠经(161)
三、足阳明胃经(161)
四、足太阴脾经(162)
五、手少阴心经(163)
六、手太阳小肠经(163)
七、足太阳膀胱经(164)
八、足少阴肾经(165)
九、手厥阴心包经(165)
十、手少阳三焦经(166)
十一、足少阳胆经(166)
十二、足厥阴肝经(167)
第三节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和主要病候(168)
一、督脉(168)
二、任脉(168)
三、冲脉(169)
四、带脉(170)
五、阴维脉 (170)
六、阳维脉(171)
七、阴跷脉(171)
八、阳跷脉(172)
第四节 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172)
一、十五络脉的循行、主要病候及治疗(172)
二、十二经别的循行(175)
三、十二皮部(177)
第五节 十二经筋(177)
一、足太阳经筋 (178)
二、足少阳经筋(178)
三、足阳明经筋 (179)
四、足太阴经筋(179)
五、足少阴经筋(180)
六、足厥阴经筋(180)
七、手太阳经筋(181)
八、手少阳经筋(181)
九、手阳明经筋(182)
十、手太阴经筋(182)
十一、手厥阴经筋(183)
十二、手少阴经筋(183)
第六节 腧穴简介(184)
一、腧穴的概念(184)
二、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84)
三、腧穴的功能与作用(185)
四、腧穴的分类(186)
第五章 病因病机(192)
第一节病因(192)
一、中医认识病因的基本观念和方法(192)
二、外感病因(194)
三、内伤病因(202)
四、其他病因(207)
第二节 发病(213)
一、发病机理(213)
二、发病途径(216)
三、发病形式(217)
第三节 病变机理(221)
一、八纲病机(221)
二、病理从化与六气病机(229)
三、脏腑病机(234)
四、经络病机(245)
五、气血津精病机(248)
六、外感热病病机(253)
第四节 疾病传变与转归(257)
一、外感疾病的传变(258)
二、内伤疾病的传变(261)
三、疾病转归(263)
第六章 辨证论治(266)
第一节 辨证论治(266)
一、病 证 症(266)
二、辨证论治(267)
第二节 诊法理论(268)
一、诊病原理(268)
二、诊法原则(269)
三、诊病方法(270)
四、辨证审机(278)
第三节 治则治法(283)
一、治疗原则(284)
二、治法(286)
第四节 方药理论(292)
一、药物理论(292)
二、方剂理论(302)
第七章 体质与养生防病(314)
第一节 体质学说(314)
一、体质的内涵(315)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316)
三、中医对体质的分类(319)
四、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324)
第二节 养生学说(327)
一、生命节律与养生的目的意义(327)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329)
三、养生方法(332)
第三节 治未病理论(341)
一、“治未病”理念的形成与确立(341)
二、“治未病”的内涵和具体内容(342)
三、“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意义(344)
附篇 五运六气学说简介(348)
一、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348)
二、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推演方法(349)
三、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356)
四、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365)
五、运气学说学术价值的发掘与利用(368)
主要参考文献(371)
后记(373)
实用中医诊断学
内容简介
对《中医诊断学》“2版”教材进行了修订补充、完善提高,使之图文并茂,精彩新颖,对学习者、爱好者、感兴趣者深有启迪和临床意义。《中医诊断学》包括绪论、四诊、八纲、辨证、诊断与病案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回顾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指出了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主要内容及学习的要求与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诊查方法。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以八纲和辨证为依托,运用不同的辨证方法,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加深对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思维和理解。第五部分是诊断与病案,阐述了四诊与辨证的运用,病案的特点、内容、要求、整理、格式等内容。该书附篇为症状鉴别诊断以及原文选录等。书末附有舌诊彩色图谱,以加深学者对舌诊的感性认识与理解。
作者简介
邓铁涛,教授,1916年出生,广东开平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代 的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8年从事中医医疗。曾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guo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guo中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所长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