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原剂量经方带教录,全新正版,套装共2册,本书记录了作者李宇铭在临床上运用经方的病案及其对经方应用的心得体会与理论研讨。作者尝试严格按照张仲景的原方,不加减或只按原书加减法加减,且按汉代剂量一两约等于现代15g折算经方药量。书中记录了约三百例病案,大部分疗效显著,体现了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的速效,打破了古方不能今用、经方必须灵活加减、原方剂量过大等观点,力图恢复经方原貌。

206 九五品

仅1件

湖南岳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宇铭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0088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货号

上书时间2023-05-05

盛世中医师的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全新正版,实物拍照。请注意:套装书籍中一本大32开,一本16开。限于篇幅,请参考本店单册上传的书籍信息
商品描述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
编辑推荐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记录了作者李宇铭在临床上运用经方的病案及其对经方应用的心得体会与理论研讨。与一般经方病案之别,作者尝试严格按照张仲景的原方,不加减或只按原书加减法加减,且按汉代剂量一两约等于现代15g折算经方药量。书中记录了约三百例病案,大部分疗效显著,体现了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的速效,打破了古方不能今用、经方必须灵活加减、原方剂量过大等观点,力图恢复经方原貌。
内容简介
  《原剂量经方治验录》汇集了作者李宇铭在临床上运用经方的病案,及其对经方应用的心得体会与理论研讨。该书病案与一般经方病案之别在于,作者尝试严格按照张仲景的原方,不加减,或只按原书加减法加减,且按汉代剂量一两约等于现代15g折算经方剂量。书中收集了约300例病案,大部分疗效显著,体现了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的速效,颠覆了古方不能今用、经方必须灵活加减、原方剂量过大等观点。

前     言
  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科学体系,各自都包含着基础科学、临床技术和临床经验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的基础科学,决定并代表着两种医学各自的本质属性。如果把中医比作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尤其是哲学)是其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基础科学体系是其本,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辨证论治的临床技术体系是其主干,内、外、妇、儿各科与方剂、药物等则是其分枝、花叶与果实。这里的根、本和主要枝干是中医学的主体、中医学之魂。中医基础科学体系,包括藏象、病机、诊治、治则、方剂、中药六大范畴。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辨证论治的临床技术体系,包括外感病与杂病两大部分。它在《黄帝内经》藏象、病机、诊治、治则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证候一四诊一病机一治则一方剂一药物一疗效”环环相扣的辨证论治的临床技术体系。而且,中医基础科学体系中方剂、中药这两大范畴,应当是张仲景在前人基础上的成功总结与发挥。长期年来,《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一直被人们奉为中国的经典医著,为中华民族的防病治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德国的汉学家、中医学家M.波克特教授2005年在北京一次学术演讲时说:“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而且在两千年前就达到了成熟科学的水平。”这一说法,代表了现代国际上有见地的汉学家对中医学本质的准确评价。
  历史与实践表明,中医经典医著,须臾不可偏离。如果将自己从业中医五十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做一辈子临床,读一辈经典”。这一辈子里,需要我们在读经典、做临床中,按照先后步骤在三个层面上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第一步是熟读,要做到“使其言如出于吾之口”。趁年轻时熟背《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的重要章节以及温病学家的代表著作,十分必要。第二步是精思,要做到“使其意如出于吾之心”。以《伤寒杂病论》为例,需要对全书从同一类的证候、同一类的方剂以及用药规律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期对其辨证论治的思维程式与方法,逐步达到心领神会。第三步是善用,随时带着临床中的具体问题,在学中用,在用中学,逐步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只有迈入善用这一步,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医经典医著不朽的价值和作用。
  对原剂量经方的研究,是读经典、做临床中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为我们带了一个好头。中医临床用药与西医临床用药的最大区别是,中医以方剂为中心,而不是以药物为中心。中医临床上交给病人的是一张特定的、完整的配方,而不是一些独立的、定型的药物商品名称。这一张配方代表着医生治疗病人当下病情所用的具体方剂,构成这一方剂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以治则为根据,以病机为准绳。其中每一味药物的选择与用量,是由方剂配伍的需要而决定的。就是说,治则是针对病机而制订的战略决策,方剂是针对病机而确立的战术部署,药物是战术部署中所需要的不同军种、兵种的配备。至于具体军种、兵种在战术部署中发挥什么作用,那是担任指挥者的医生所做的战术安排,而不是具体军种、兵种的独立行为。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常说的“用药如用兵”,其实是“用方如用兵”。

目录
绪论 原方原量的基本观念
1.还原古代“效如桴鼓”的传说,一改中医“慢郎中”的形象
2.切勿将“原方剂量”与“大剂量”画上等号
3.中药“常用量”并不常用
4.原方煎服法方便患者,一改中医不方便形象
5.中药也有假劣问题——使用原方必须注意“原药”

上篇 走上原方之路
经方的理论特点
1.经方与时方的争论
2.经方的理论分析
3.经方与时方区别的进深讨论
4.结语
经方药量衡重折算刍议
1.剂量较小的折算方式
2.剂量较小折算方式的问题
3.剂量较大的折算方式

中篇 经方原方医案
感冒
1.桂枝汤案
2.桂枝汤案
3.桂枝汤案
4.桂枝汤案
5.桂枝汤案
6.桂枝汤案
专题讨论:桂枝汤原方原药
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案
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案
专题讨论:厚朴杏仁原药
9.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案
10.多诊次病案
1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案
……
下篇 辨证论治原意
后记

原剂量经方带教录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作者李宇铭博士临床上运用经方的病案100例,纪录他使用经方原方以及原方剂量的体会与理论研讨。本书的病案有别于一般的病案,作者在临床上处方汤剂全部使用经方原方、不加减、不合方,或只按原书加减法加减,且按汉代剂量一两约等于现代15g折算经方剂量。 本书案例除了体现了经方疗效之迅速,通过作者师徒对话,将经方与时方对比,每一个经方病案与教材诊治思路作比较讨论,有助贯通古今中医理论异同,并纪录了作者对经典理论的独到见解,展现以仲景医学原意应用经方的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李宇铭,男,香港人,1981年生,中医学博士、博士后,香港注册中医师,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李宇铭坚持传统理念,专研医聖仲景医学。著有《原剂量经方治验录》、《伤寒六经原意》、《伤寒解外方证原意》与《伤寒治内方证原意》等四部学术著作。李宇铭于香港浸會大学完成中医本科与硕士学位,师承李致重教授,学习《伤寒论》与中西医学比较;其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中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东直门医院大內科学术带头人姜良?I教授,专研仲景学说以及经方的剂量理论。博士毕业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潘桂娟研究员,本书即为当时博士后课题的研究成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实物拍照。请注意:套装书籍中一本大32开,一本16开。限于篇幅,请参考本店单册上传的书籍信息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