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验方心悟丛书
验方心悟—— 五十年临证效验秘方实录+ 本草心悟 ——五十年临证经验讲透中药,套装共2册,本草心悟,汇集了作者在近五十年临证中,应用本草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突出中药治病的特点,解读药物作用。每一味药物均紧密结合临床,便于读者领会; 验方心悟,本书共汇集了30多张处方,均是作者临床中总结的经验方。这些处方实用性强,即使不懂中医的人,只要针对病证,照方用药效果明显。
¥
92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绪前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27875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货号赵
上书时间2022-08-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 商品描述
-
验方心悟—— 五十年临证效验秘方实录
内容简介
本书共汇集了30多张处方,均是作者临床中总结的经验方。这些处方实用性强,即使不懂中医的人,只要针对病证,照方用药效果明显。作者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四十五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努力探索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结合于临床,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医的魅力,用中医来保健强身,用中药来祛除疾病,多年从事中医药,反复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个人之经验体会。本书不仅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医生研读,更为患者的自我调养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王绪前,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一直从事《临床中药学》《中医食疗学》等课程教学已39年。对临床中药学理论与实践、中医食疗学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在长期担任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为己任,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深受同学们的欢迎,2006年经全校学生海选评为“我喜爱的教师”,学校授予“师德标兵”,2011年在学校组织的第2次海选中再次被同学们评为“我喜爱的教师”。2014年学校授予“师德标兵”,目前已经出版个人著作15部。2009年*授予“模范教师”称号,2014年*再次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本草心悟 ——五十年临证经验讲透中药
内容提要
《本草心悟:五十年临证经验讲透中药/本草验方心悟丛书》汇集了作者在近五十年临证中,应用本草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书中讲解了315味中药,按照本草认知、药效比较、用药体会栏目编写,突出中药治病的特点,解读药物作用。每一味药物均紧密结合临床,便于读者领会。
《本草心悟:五十年临证经验讲透中药/本草验方心悟丛书》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王绪前,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一直从事《临床中药学》《中医食疗学》等课程教学已39年。对临床中药学理论与实践、中医食疗学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在长期担任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为己任,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深受同学们的欢迎,2006年经全校学生海选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学校授予“师德标兵”,2011年在学校组织的第2次海选中再次被同学们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2014年学校授予“师德标兵”,目前已经出版个人著作15部。2009年教育部授予“模范教师”称号,2014年教育部再次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前言/序言
吾崇尚岐黄,忝列中医门墙,白日登台授课,闲隙悬壶应诊,暮夜读书笔耕,研读医药典籍,尤重神农濒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恐学不博而误人子弟,技不精而祸人性命,如此凡近五十春秋。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时珍博学多才,余研读《本草纲目》,深感其发前人所未发,虽“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本草纲目》阐发自己的观点、见解,对于药物的解说恰到好处。作为读者,深感读此书受益匪浅,乃有感于发,著成“本草验方心悟丛书”。
本草使用之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亦是中华文化之瑰宝。神农尝百草,“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境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辟,避开也,不用也,慎用也;就,可用也,常用也,应用也,即告诉人们有可用和无用之物,岁月迁移,认知日臻丰富,药材种类不断增加,药物功效代有发挥,本草著作时时间出,各家学说异彩纷呈。古人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志,是故悠悠千古,名医辈出,而生民赖以立命,赢弱得以延寿,中华民族昌盛。时至今日,西学东渐,文化巨变,中医式微。或羡西医之精细解剖,而蔑中医之脏腑功能;或畏医书之浩如烟海,而难静心以仔细搜求;或言古籍之艰涩难懂,而置案头却终生不读;或秘效方而师门相授,苟非至亲而绝不外传。千古中医,恐有绝学之虞;医界同道,当效杞人之忧。“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虽国家扶持,舆论倡导,然学不由径,出不由户,亦难入中医之门。中医之学,无非理法方药。岐黄之径,法当博采兼蓄。理法非吾所长,不敢妄论;方药略有所得,或能言之。故将毕生之经验效方、药物新知条分缕析,和盘托出,希冀开小径于书山,置苇舟于学海,添枝叶于杏林,增滴水于橘井。
中医药大学开设本草课,一直称谓“中药学”,实际上对于中药学的认识、理解、应用来看,命名为“中药学”并不妥,其容易和诸如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化学、中药植物学等发生理解上的误会,现在将“中药学”称为“临床中药学”,乃因本门学科主要是从临床的角度来认知和探求药物作用特点的,是从怎样应用药物来论述其作用的,这是切合临床实际的。
吾执教临床中药学近50年,且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遍读古今本草,潜心研究多年,深知本草精华深邃,而又散见于诸家著述,苟非广征博览,精心研求,实难窥其全貌。乃搜罗百氏,融汇诸家,凡功效新异者,罗列条文,以备考究;持论争议者,验之临床,参以己见;文引典籍者,详明出处,便于查找;词述功效者,简洁文字,便于阅读。故是编也,乃著成此丛书。倘读者将药性烂熟于心,临证遣方用药,自能得心应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