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传习十三经:黄帝内经素问
杏林传习十三经,中医入门最经典的著作,成为优秀中医必读的经典,涵盖理法方药及医案诸多方面,精校而成,疏朗易读。
¥
2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周鸿飞 范 涛 校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5515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字数228千字
货号赵
上书时间2022-08-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杏林传习十三经:黄帝内经素问》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书分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强调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为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前言/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医中药成为持续热门话题之一。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术领域,能像中医中药这样吸引普罗大众的热切关注,其中以下几个映像片段,尤其让人记忆深刻。
其一,刘力红,《思考中医》。一部副标题为“伤寒论导论”的学术著作,意外地卖成了畅销书,引爆了国人的潜在热情,以“××中医”为题名的图书出版市场一时风起。关注中医由此成为大众潮流,不少青年才俊由于《思考中医》的因缘而入岐黄之门。
其二,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千人诺诺的舆论氛围里,突现一人谔谔,自然地就成了焦点事件。这一场兆启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中医存废之争”,虽然学术内涵无多,更像是一场口水战,但影响所及,甚为可观,终以国家行政权力干预而收场。
其三,张吾本,中医养生乱象。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热切关心自身健康的表象背后,是对医疗消费沉重负担的隐忧,由此形成一个追求“简、便、廉、验”保健养生之道的巨大诉求空间,于是绿豆、茄子、泥鳅、拍打、拉筋、刮痧等纷然亮相,大都假以中医之名。
其四,屠呦呦,诺贝尔奖。四十多年前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终于获得国际学术大奖,一慰国人多年的“诺贝尔情结”。受一部中医古籍文献的启示,才有此项科研成果的关键性技术突破,由此更加强化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著名论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立法程序进展顺利,中医中药发展契机甚好。
身处这样的社会人文气交之中,对于中医中药学术发展,中医学人自有切身感触与深入思考。现代著名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名言:“乏人乏术难后继,中医中药总先忧。传承未解穷薪火,侈口创新缘木求。”自从西学东渐,中医学术遭遇生存危机,近一百多年来,如何传承中医学术,始终是萦绕不去、无可回避的大问题。就像一种沉疴痼疾,迄今没有理想的诊疗之道;然而,保一分胃气,便留得一分生机。《山东中医学院学报》自1980年第3期起开辟专栏“名老中医之路”,曾经陆续发表97名当时全国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回忆文章,着重介绍他们走过的治学道路和积累有年的治学经验。从中可见一个学术共识:深入学习中医经典,才能打下良好的学术根基。
近现代大凡取得一定学术成就,拥有较高临床造诣的名老中医,无不强调经典古籍的重要性。如李克绍先生说:“中医学的根柢是什么呢?就是《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这些经典著作,对于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则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掌握这些,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把中医学得根深蒂固,是不可能的。”中医现代教育模式实施已近百年,与之配套的新编教材体系渐趋丰富。然而,莘莘学子被新编教材引入中医门墙之后,欲求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并在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能在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有所造诣,则仍须深入研读经典古籍。
目录
卷之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之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之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卷之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之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卷之六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之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态篇第二十四
卷之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之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之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之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之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之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卷之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之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结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之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卷之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之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卷之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卷之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之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卷之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卷之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卷之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