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第2版,全套共21种,25册,现缺《骨伤科学(上下册)》,实存20种,23册。请看图片展示。极具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2680 九五品

仅1件

湖南岳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学敏 钟赣生 等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64122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上书时间2021-02-20

盛世中医师的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全新正版,请看图片。
商品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第2版)在保持第1版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充分吸收和反映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全书内容分为绪论、哲学基础、脏象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康复等5篇,共20章。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两章是新增内容,对进一步理解中医理论、发展中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历代沿革、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并在总结近60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科研、临床成果的基础,特别是吸取了“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所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果,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成为一部既能深入系统发掘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能汲取历代医家的学术精华,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专业、实用、创新的特点,是现今内容全、体例新、论理深、文献精丰富且实用的中医基础理论高级参考书。可作为具有一定中医理论水平的中医教师、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研究生及高年级大学生强化理论学习的必备参考书。

中医诊断学(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之一,由全国二十余所中医院校,医院的专家编写而成。
     本书在保持头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博采了近十几年国内外中医诊断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并进行梳理与提炼,以便为今后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仍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体系进行章节划分,每单元都从基本内容,补充阐发,古代文献、研究进展四个方面阐述,力求全面深入系统地发掘整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汲取历代中医学家在中医诊断学方面的精华,反映当代的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丰富,反映了现阶段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高水平,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实用,创新的特点,是现今内容全,体例*、论理深、文献精且实用的中医诊断学高级参考书。可作为具有一定中医理论水平的中医教师、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必备参考书。

医古文(2版)
内容简介
  本書是《中醫藥學高級叢書》這一力作之穴醫古文》分冊。醫古文日疋含有醫藥學內容的古代文言文。為了讀懂這方面的文言文乙厦要學習一些與之密切相關的古代語言知識。因而與醫藥學古文相關的古代語言知識便是醫古文的主要內容。醫古文是中醫藥學基礎的基礎。
  本書分上、下、附三編。上編是閱讀文選,收錄古文一百二十四篇,分為醫家傳記、醫著序跋、醫學文獻、文人醫論、醫家醫論及醫案醫話。下編為閱讀指導,包括工具書、漢字乙日韻、詞義、句讀人7譯六章。附編收錄醫古文研究生論文的選題與寫作、詞語匯釋。
  學習中醫藥學識得門徑,並能登堂入室,本書當為首選、必備之參考書。

中药学(上下)(第2版)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临床常用中药531种,而文字量高达260多万字,足见其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在继承历代本草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现代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药的传统药性理论、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古今临床应用、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既展示了古代本草学的知识精粹,又反映了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辨证与辨病用药的最佳结合,突出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本书体例新颖,条理明晰,论理深刻,文字流畅,基本实现了编写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在编写内容深度、广度方面,较好地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水平。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由全国十余所中医药院校中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及科研精英编写而成。本书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了近十年国内外中药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
    该书分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总论,邵分系统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各论部分收载了五百余种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二十一类,系统介绍了各药的别名,来源、采收炮制,商品规格、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鉴别用药,药论,现代研究等内容。其中药物的来源、药性、功究水平和进展。
    《中药学》内容丰富,系统规范,新颖实用,是一本难得的中药学高级参考书,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科研人员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参考。

方剂学(上下)(第2版)
内容简介
    《方剂学(第2版上下)》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之一,是由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李飞教授率领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而成。本书于2002年5月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并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在方剂研究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本次再版,在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当代方剂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成果,对一版存在的一些讹误和脱漏,进行了修订。
    全书分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篇三个部分。总论阐述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剂型与前服法等。各论根据以法统方的原则,将方剂归纳为解表、泻下及和解等二十章,渐次展开论述,是全书的主要内容。附篇介绍方剂学的教学与科研方法,主要参考书目评价与方剂索引。该书力求全面、系统地总结方剂源流发展、主治功用,配伍意义、类方比较,方论评议,临床运用,疑难阐释、方剂临床研究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方剂实验研究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充分反映了前人与现代中医方剂学研究的学术水平、科研前沿和发展前景。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考订严谨,评议中允,实用性和指导性强,具有较高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
    《方剂学(第2版上下)》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教学人员、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级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和中药新药研发者参考。

内经(第2版)
内容简介
   《内经(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内经》的成书及其科技学术、文化背景、学术发展概况等;第二部分为理论篇,从医学原理、哲学思想和学术专题等方面加以阐述;第三部分为原文导读,选择《素问》36篇、《灵枢》20篇,以原文为基础,从原文训解到理论研究、临证指要等进行全面阐发;第四部分为导研篇,介绍《内经》古韵研究及《内经》研究思想和方法。

伤寒论(第2版)
内容简介
  
《伤寒论》第一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十年过去,对《伤寒论》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成果亟待补充,故对该书进行修订。本版仍以刘渡舟教授据明代赵开美摹宋刻本《伤寒论》主编的《伤寒论校注》为蓝本,分上。下两篇编写。上篇十章,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分章论述。每证设原文,词解,提要,释义,选注,评述,治法,方药,方义,方论选,点评,临床应用,按语,现代研究等项阐述。下篇四章,分别为类证辨析,类方辨析,用药辨析。专題研究。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在第一版基础上,对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栏目内容进行了筛选与补充,增补了部分专題研究,对第一版中存有争议或不规范之处进行了修订。力求内容准确。文辞精炼。符合学科的发展要求。《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挖掘,整理。研究,既有历代医家的精辟论述,又有当代新的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平正通达,全面。系统。深入地发掘《伤寒论》理论和实践资料,汲取历代研究精华,反映现代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当代伤寒学发展的高水平。《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第2版)》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高级临床中医师参考使用。

金匮要略(第2版)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编写而成。《金匮要略(第2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普遍认可与好评。为了反映十年来《金匮要略》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成果,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
本版仍保持上一版的体例结构,全书共分七篇。篇绪论,介绍《金匮要略》的沿革,版本、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与学术特色等。第二篇至第五篇对《金匮要略》至二十五篇的各条原文,分别从“词语注解”、“经义阐释”、“方药评析”、“文献选录”、“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讲解、评析、引录和介绍。其中,“临床应用”、“现代研究”项的内容较上一版有较多修改和更新,博采近十年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与《金匮要略》相关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作为增补的内容,“临床应用”项,精选历代医著,现代医家运用《金匮要略》理、法、方、药于临床之文献,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文献选录”项对古代文献的引用尽量选择了好的版本。第六篇介绍了《金匮要略》的现代研究。第七篇为《金匮要略》本文、注本,参考书精选评价。
本书对《金匮要略》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挖掘、整理、研究,既有历代医家的精辟论述,又有当代新的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平正通达,汲取历代研究精华,反映现代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在《金匮要略》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精度、高度和深度,反映了当代研究《金匮要略》的高水平。对读者在中医医疗、科研、教学等,万面理论思维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会有较大的裨益和帮助。
《金匮要略(第2版)》适宜读者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各级医师,中医药大专院校教师,中医药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中医药科研工作者。

温病学(第2版)
内容简介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第2版)》在保持第1版框架及内容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梳理完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第2版)》分五篇。第一篇为基础理论,对温病学发展史、温病的概念与特点、病因与发病,辨证,诊法、治疗与预防等予以论述。第二篇为温病证治,详述了14种四时温病与温疫的中医证治。第三篇为现代疾病证治,对44种现代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证治予以阐述(删除了1版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3种,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人类猪链球菌感染和手足口病4种),且能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并充分一还用温病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凸显了时代特征。第四篇为名家名著选介,介绍了18位古代温病名家的学术观点及成就,精选了23种古代温病名著予以诠释(较1版减少4种),旨在为从事温病研习究者提供文献参考。第五篇为学术研究与展望,反映了最近10年温病领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指出了温病研究的思路与方向。《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第2版)》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实用、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温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也反映了各位参编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现今内容全、体例新、论理深、文献精丰富且实用的温病学参考书。书末附有,万剂汇编和试题精选答疑,方便读者查阅。《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教与学的必备案头书,也可供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参考。

中医内科学(第2版)
内容简介
《中医内科学(第2版)》旨在对20世纪我国中医药学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对20世纪我国中医药学学术发展的脉络做一次系统的回顾和全面的梳理,为21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丛书出版后,在中医药界反响很大,并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对中医药教育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方剂学》分册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中医内科学》获第16批全国优秀书奖(科技类)及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中医外科学(第2版)
内容简介
   《中医外科学(第2版)》主要增加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成果,完善疾病谱,增加医籍选读、各科古代参考文献,改正一版的错误。此书修订后仍是当前全面、系统、先进的中医外科科专著。

中医妇产科学(第2版 套装共2册)
编辑推荐
   《中医妇产科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在于体现创新,力求在保持学科理论体系较完整、临床病证翔实的基础上,突出新与精,尽力反映学科领域中领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体现切合实际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临床实验研究的新成果。《中医妇产科学》在以上理念的指引和全体作者的努力下完成了内容的调整与补充,如在总论中增加治未病辨证,临床病证补充了卵巢早衰、中医药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等,对常见、多发、疑难疾病诊治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并增设了重要病种的“重点提示”项目,目的是为全书在理论与临床诊治方面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深度和层次,同时对第1版的错漏也进行了纠补。
内容简介
   《中医妇产科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在保持第1版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修润完善。全书共分6篇,总论篇对中医妇产科理论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反映了当代妇产科领域的进展及成果。疾病篇结合现在临床实际,共计阐释119个病证,补充2个病种(卵巢早衰和乳核),分月经病、带下疾病、妊娠疾病、妊娠合并症、产时病、产后疾病、不孕症、妇科杂病、外阴阴道盆腔疾病、乳房疾病、老年妇科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性传播疾病和计划生育及其并发症等共14章予以分述。每种病症均从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辨病论治、辨证治疗、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疗效判定等方面阐述,部分疾病还增加了重点提示,是为编者临床经验的总结,增强了临床实用性。第3-6篇保持了1版原貌,其中第3篇展示了当代妇科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点;第4篇介绍了当今临床必需的西医妇产科知识和诊疗技术;第5篇收集汇编了历代妇产科文献资料;附篇为女性解剖生理检查及辅助检查图示、妇产科常用中成药、方剂汇编和主要参考书目。《中医妇产科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实用、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妇产科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也反映了各位参编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现今内容全、体例新、论理深、文献精丰富且实用的中医妇产科参考书。可作为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也是中医妇产科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必备案头书。

中医儿科学(第2版)
内容简介
《中医儿科学(第2版)》的编写,就是立足于满足中医儿科高级专门人才学习和提高的需要,适应学科发展,力图充分反映学科学术进展,照顾到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不仅介绍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进展,总结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而且注重介绍了中医儿科学实验研究的新成果和已建立起的研究方法。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临床分支学科,几千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建立起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目前,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高速发展与现代技术的进步,学科间交叉渗透,中医儿科学在保持其自身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和提高自己,开始了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历程。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第2版)
内容简介
  《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第2版)》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是由卫生部教材办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大型高级参考丛书之一。王永钦主编的《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第2版)》由基础篇、疾病篇、文献篇、医籍篇、药物篇等组成。基础篇主要论述了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发展史、学科特点、阴阳五行学说、耳鼻咽喉口腔解剖与生理,脏腑经络相关论、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体系、治法、养护等;疾病篇由耳科、鼻科、咽科、喉科、口腔科疾病四部分组成,详细论述了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涵义、释名、沿革、病因病理、临床征候、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治、外治疗法、针灸疗法、预后转归、护理预防等,介绍了古今医家的不同学说、观点与治疗方法;文献篇主要精选历代医家有关耳鼻咽喉科的论述,并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方便阅读与系统学习;医籍篇精选近百部历代著作,简介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卷次、内容、成就,并摘出病名,具有较好的工具性,方便研究时查找;药物篇介绍了耳鼻咽喉口腔科常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专科应用等。

中医眼科学(第2版)
内容简介
  《中医眼科学(第2版)》是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李传课教授主编。《中医眼科学(第2版)》分为五篇,第一篇为眼科基础,主要介绍发展史,眼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五轮八廓学说,病因病机,眼科诊断等内容;第二篇为眼科治疗,含治法、方药与针灸;第三篇为眼科病症,计114个;第四篇为眼的解剖生理与检查;附篇为眼部肿瘤与先天异常。《中医眼科学(第2版)》既努力发掘了前人业已取得的成就,又汲取了当代新经验、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可供眼科教学、医疗、科研等人员参考。

中医急诊学(第2版)
编辑推荐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急诊学》是对近些年来急诊学科发展的一个概括总结。中医急诊学的发展总是实践在前、理论滞后,中医急诊的各个病症的研究水平难以平衡,故各篇章的编写体例不强求完全统一。我们本着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较多的详述,研究内容较少的则略述的精神来编写。上篇探讨了中医急诊学的学术研究现状,中医急诊学学科特点及主要的诊疗思路,中医急诊学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急诊危重病病机学。中篇主要论述了中医急诊常见症状的诊治。下篇论述了多种急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等,如危重症、急性中毒及各科内科急症。附篇主要是急诊常用技术、方药、常用实验室诊断指标及中医急诊临床研究样本含量估算。本书可供临床各科医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尤其是急诊工作者参考。
内容简介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急诊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对中医急诊学科发展进行的全面、系统总结。《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急诊学》由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篇三部分组成。首次 梳理了中医急诊科学术发展史,系统阐述了中医急诊科基本理论、临证思 路和学习方法,介绍急诊科病症的诊疗方法、临床经验和研究新进展。本 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实用、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新 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也反映了各位参编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现今 内容全、体例新、论理深、文献精丰富且实用的中医急诊参考书。可作为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也是中医急诊临床、科研、教学 人员的必备案头书。

针灸学(第2版)
内容简介
    《针灸学(第2版)(精)》(主编孙国杰)系《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编写内容体现“全、新、高,精”的要求,在《针灸学》(第1版)的基础上,《针灸学(第2版)(精)》对当前针灸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方面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部融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针灸学著作,对针灸教学,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针灸治疗学(2版)
编辑推荐
   《针灸治疗学(第2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针灸基础理论,从临床实践角度分别对经络学、腧穴学及刺灸法做了论述。第二部分为常见病的针灸治疗,详细论述了针灸治疗原则和作用等方面,在治疗各论中论述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急症及其他病症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处方、操作及配方理论等,并附有大量临床医案,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
内容简介
   针灸治疗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如何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针灸治疗学(第2版)》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主编,上篇为基础理论,系统介绍了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方法,辨证施治原则等,下篇探讨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学(第2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药炮制学(第2版)
编辑推荐
   叶定江、张世臣、吴皓主编的《中药炮制学》分总论、各论?部分。总论论述了中药炮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其科学研究。各论按矿物药、不同药用部位的植物药、树脂类药、动物类药、菌藻类药、其他药分章,列举了330余种中药的古代炮制、现代炮制、饮片性状、质量要求、炮制目的、临床应用、参考资料一些药还含有附加内容和按语。
内容简介
  
《中药炮制学(第2版)》由全国十余所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编写而成。《中药炮制学(第2版)》第一版自一九九九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十年过去了,中药炮制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观点、新的成果、新的进展亟待整理,总结并补充入《中药炮制学(第2版)》,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
   《中药炮制学(第2版)》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了近十年国内外中药炮制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论述了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其研究方法。各论主要按药用部位分类,列举了三百三十余种中药的古今炮制方法,饮片性状、质量要求、临床应用及参考资料等。其中质量要求为新增项,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零一零年版)药物质量标准,以反映现代炮制对药物质量的新要求。
   《中药炮制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历代中药炮制理论、炮制方法及中药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反映了现阶段中药炮制的水平与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为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临床提供了一本可靠的参考资料。
   《中药炮制学(第2版)》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高级临床中医师参考使用。

中药药理学(第2版)
内容简介
《中药药理学(第2版)》分上、下两篇共24章,其中上篇6章,下篇18章。上篇重点阐述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中药毒理学的现代研究成果,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及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下篇按中药功效分类,重点介绍单味药161个,方剂66首。每味方药皆从【功效与药理】、【主治】、【现代应用】、【毒理研究】、【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论述,其中药物与方剂的功能主治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为参考标准,并将【毒理研究】与【不良反应】分别列项,前者主要反映动物毒理、安全性评价试验的结果,供研究参考;后者则主要记录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书后附有药名、方剂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中药药理学(第2版)》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高级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请看图片。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