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中国药材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编中国药材学

全新正版。本书的出版,能对从事临床用药、中药材生产、经营、科研、教学、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合理开发应用中药材资源产生积极作用。 极具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2250 九五品

仅1件

湖南岳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璐琦 匡海学 孟祥才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19313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货号

上书时间2020-12-08

盛世中医师的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全新正版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药材学(第一卷)》: 
  本卷包括全书总论和第一部分各论。总论包括药材学概述,中药材资源调查与区划,中药材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及道地药材,中药材品质评价及中药材开发与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内容。第一部分各论收载了69种主产于我国东北片区的药材或在其他片区也出产的部分药材和民间习用中草药。每种药材重点介绍了药材名、别名、基原、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主产地、栽培要点、采收与加工、商品规格、药材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用药警戒或禁忌、分子生药、附注等内容,每个品种附有原植物图、药材图以及药材显微结构特征图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供中药教学、科研、生产、检验等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和使用。 
   
  《新编中国药材学(第二卷)》: 
  本卷收载了主产于我国西北片区的药材或在其他片区也出产的部分药材和民间习用中草药,共收载111种药材,包括植物类107种、树脂类2种、菌类2种。每种药材重点介绍了药材名、别名、基原、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主产地、栽培要点、采收与加工、商品规格、药材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用药警戒或禁忌、分子生药、附注等内容,每个品种附有原植物图、药材图以及药材显微结构特征图等。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供中药教学、科研、生产、检验等领域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和使用。 
   
  《新编中国药材学(第三卷)》: 
  收载了82种主产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药材或在其他片区也出产的部分药材和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每种药材重点介绍了来源、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主产地、栽培要点、采收与加工、商品规格、药材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用药警戒或禁忌、分子生药、附注等内容,每个品种均附有原植物和药材彩色图片以及药材显微组织、粉末图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供中药教学、科研、生产、检验等部门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 
   
  《新编中国药材学(第四卷)》: 
  收载了101种主产于我国华中地区常见的中药材和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每种药材重点介绍了来源、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主产地、栽培要点、采收与加工、商品规格、药材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用药警戒或禁忌、分子生药、附注等内容,每个品种均附有原植物和药材彩色图片以及药材显微结构特征图片。 
  该书内容丰富,文图翔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一体,适用面广,可供中药教学、科研、生产、检验部门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 
   
  《新编中国药材学(第五卷)》: 
  本卷收载了126种主产于我国华东地区的药材或在其他片区也出产的部分药材和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每种药材重点介绍了来源、本草考证、原植物(形态)、主产地、栽培要点、采收与加工、商品规格、药材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用药警戒或禁忌、分子生药、附注等内容,每个品种均附有原植物和药材彩色图片以及药材显微组织、粉末图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供中药教学、科研、生产、检验等部门广大医药工作者参考。
.............

前言/序言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并得到广泛认同。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是全球竞争中国家优势的体现,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我国是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有12,807种药用资源。但在长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不断出现,药材品种复杂、混乱,真伪优劣难辨,必须认真研究;二是野生资源锐减,大量常用中药材野生资源枯竭,市场上以栽培(养殖)中药材居多;三是栽培(养殖)中药材存在盲目引种驯化、滥施农药化肥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栽培(养殖)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我国中药材现状,为中药材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我们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研成果,组织全国近50所高校、科研院所、药检机构及企业的500余位专家学者编撰了《新编中国药材学》。编者们以药材基原品种鉴别、质量评价等内容为重点,从药材别名、来源、本草考证、原植物(动物、矿物)、主产地、栽培(养殖)要点、采收与加工、商品规格、药材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用药警戒或禁忌、分子生药等有关药材学知识与新技术、新方法及其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介绍。 
  全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包括中药材资源调查与区划,中药材生产与流通、品质评价、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各论收载植物、动物、矿物药材共计882种,其中大多为常用中药材,少数为具有区域特色或有开发应用前景的品种。为更好地体现药材道地特色和便于组织编撰,经过集体多次讨论后形成共识:先将植物药材按其主产区大致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共7个片区,分别收录编撰;总论和动物药材、矿物药材分别编撰。再根据最后收录品种及内容篇幅,又将本书总论内容与东北片区收录药材合编为1卷(先总论、后药材的顺序),动物药材、矿物药材合编为1卷,其余6个片区收录药材各自成卷,全书共8卷。 
  本书历时三年编撰,数易其稿。在编写过程中,专家们结合自身经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编写品种、体例及内容反复推敲,书中涉及的原植物彩色照片、药材照片和组织、粉末显微照片均为作者科研一手资料,既丰富了书的内容,使其图文并茂,又增强了可读性,以突显本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书稿编写完成后,我们又另组织审稿专家对书稿文字内容和图片进行全面系统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供编者修改完善,力求做到本书内容科学严谨、特色鲜明。 
  本书有幸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项目,以保证编写出版能够顺利进行。在此,对国家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及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各承担单位予以的大力支持以及编者和审稿专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从而使本书最终付梓,表示感谢。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科研、教学、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合理开发应用中药材资源产生积极作用。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无论是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还是《新编中国药材学》的编纂工作,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只有通过一往无前的努力,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提高中药材质量.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