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5.6 2.1折 27 九品

库存22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颜秀茹、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040291865

上书时间2024-05-18

北京旧书社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颜秀茹、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040291865
  • 定价 2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5页
  • 字数 3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配套参考书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是为配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四版)而编写的学习指导书。全书内容分五部分,包括无机化学学习方法;疑难问题选析;思考题、习题解析;学习效果自我检测;考研试题选编。全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便于自学。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工、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学、制药、环境、冶金等专业,特别是适合使用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四版)的学校作教学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无机化学学习方法
    一、通过绪论课学习,初步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的
    二、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熟悉无机化学课程各章教学基本要求
    四、把握好无机化学课程的几个学习环节
    五、明了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特点,确定学习策略
    六、化学教学资源网站
    
    第二部分 疑难问题选析
    2~1 反应原理部分
    1.功为什么不是状态函数?
    2.“标准态”与“标准状况”含义是否相同?
    3.摩尔气体常数(R)的数值和单位如何导出?
    4.有人说“焓是指体系内部所含的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5.状态函数p、T、V、U、H是否都具有加和性?
    6.为什么可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求等压反应热?
    7.从热力学角度说明为什么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8.如何理解△rHm=Qp公式的“压力”条件?
    9.经验活化能的含义有几种说法?哪种说法较确切?
    10.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11.升高温度,任何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吗?
    12.为什么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项?
    13.化学反应“限度”和“程度”两者的含义是否有区别?
    14.△rSm、△rHm、△rGm的数值及单位与反应式的写法是否有关?
    15.为什么△rHm、△rsm值可以认为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
    16.为什么物质的焓和吉布斯(Gmbs)自由能是相对值,而熵却为“绝对”值?
    17.△rGm和△fGm的意义与作用有什么不同?
    18.有些反应的△fGm19.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把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充入到某气相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导致体系总压增大,试问该平衡是否发生移动?
    20.在计算酸、碱溶液的pH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考虑水解离出来的H+、OH-?
    21.如何计算酸式盐溶液的pH?
    22.如何计算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度和溶液的c(H+)?
    23.两种不同浓度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c(H+)是否都等于原溶液c(H+)之和的1/27
    24.H2SO4是强酸,H2SO4溶液中c(H+)=2c(H2SO4)?
    25.两种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混合后如何计算体系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26.易水解的难溶盐的实际溶解度为什么比不考虑水解计算的溶解度大?
    27.氧化数与化合价有什么区别?
    28.为什么有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会配出多组系数?
    29.实验室为什么可用MnO2与浓HCl反应制得氯气?
    30.同一电对的电极电势与氧化电势代数值为什么正、负号相反?
    31.标准电极电势是否有加和性?
    32.能斯特方程是怎样导出的?
    33.电极反应的△rGm能用公式△rGm=△rHm-T△rsm求得吗?
    34.根据电极电势能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35.只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组成原电池吗?
    2~2 物质结构
    1.氢原子光谱的谱线是一个氢原子还是大量氢原子产生的?
    2.为什么有些书上用扩表示电子的概率密度?
    3.H原子的1s电子离核越近处概率密度越大,但为什么在离核53pm处概率最大?
    4.化学上描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常用到的外层电子构型、价电子构型、外围电子构型和价层电子构型,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为什么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的变化情况在Be、N处出现反常现象?
    6.有些书上所列的电子亲和能数据正、负号为什么恰好相反?
    7.为什么仅有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之间才能形成稳定的(p-p)π键?
    8.为什么一些分子或离子中会形成离域π键?
    9.什么情况下发生不等性杂化?CHCl3是等性杂化还是不等性杂化?
    10.确定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有什么简易方法?
    11.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离子键的键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2.有些书上所列晶格能(U)数据的正、负号为什么恰好相反?
    13.离子晶体在水中溶解度相对大小有什么规律?如何解释?
    14.运用能带理论如何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为什么升高温度会使其导电性减弱?
    15.为什么单质硅掺人微量杂质(如砷或硼)后,导电能力会增大?
    16.各类晶体物质的熔点、沸点与晶体内晶格结点粒子间哪些作用有关?
    2~3 配位化合物
    1.如何命名由NO3-、NO2-、NO作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2.为什么螯合物一般比组成和结构相近的非螯合型配合物要稳定?
    3.为什么螯合物中五原子环或双键六原子环最稳定?
    4.为什么[Mn(H2O)6]2+、[Fe(H2O)6]3+和[FeF6]3-的颜色很浅或无色?而[Fe(CN)6]3-的颜色却很深?
    5.为什么不能用KP比较不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
    2~4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何谓金属氢?
    2.卤素在水中的反应与pH有什么关系?
    3.HCIO、HClO3、HCIO4的氧化性为什么依次减弱?
    4.H2O2在什么情况下呈现氧化性?在什么情况下呈现还原性?
    5.浓HNO3与稀HNO3哪一个氧化性强?为什么?
    6.为什么磷酸不具有氧化性,而浓硫酸、高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7.HNO2、H2SO3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为什么HNO2主要表现氧化性,而H2SO3主要表现还原性?
    8.产生“惰性电子对效应”的原因有哪些说法?
    9.CaCO3的分解温度是否指刚开始分解的温度?
    10.Si=Si双键为什么难以形成?
    11.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的氧化物类型为什么有所不同?
    12.有碱金属阴离子及其盐存在吗?
    13.从溶液中析出的盐类晶体,为什么有的含结晶水,有的不含结晶水?
    14.固体酸与难溶酸概念是否相同?各举例说明
    15.在无机含氧酸的命名中,高、正、亚、次、偏、焦、重、过、连等词头各代表什么含义?
    16.钾比钠活泼,但在金属钾的制备中,可以用钠来置换钾,为什么?
    17.为什么O3分子具有极性并且呈反磁性?
    18.生成棕色环的反应可用来鉴定NO3-和NO2-,为什么鉴定NO3-除加入FeSO4外,还要用浓H2SO4,而鉴定NO2-可用HOAc?
    19.为什么相同阳离子硫酸盐比碳酸盐热稳定性高,而硅酸盐热稳定性更高?
    2~5 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第一过渡系与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性质有什么不同?
    2.d区元素是否也有惰性电子对效应?
    3.K2Cr2O7与H2O2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吗?
    4.实现金属元素的高氧化态与低氧化态之间的转化有什么规律?
    5.Cr3+、Fe3+、Al3+等在氨水中能否直接生成氨合物[M(NHs)6]3+(M=Cr3+、Fe3+、Al2+)?
    6.为什么说普鲁士蓝与滕氏蓝是组成、结构完全相同的物质?
    7.从热力学角度如何理解Cu(Ⅰ)和Cu(Ⅱ)的相互转化?
    8.AgBr能溶于氨水吗?
    9.ⅡB族元素中,Hg有什么特殊性?
    10.为什么氯化亚铜的化学式为CuCI,而氯化亚汞的化学式为HgzClz?
    11.为什么锕系元素比镧系元素形成配合物的能力强?
    12.镧系元素能与C0形成稳定的羰合物?为什么?
    13.对ds区元素的归属有几种情况?
    14.一般情况下,形成配合物后使高氧化态变得稳定,是否全是如此?
    15.Fe3+与Co3+的电荷相同,半径也相近(分别为64pm和63pm),而Fe3+配合物的稳定性却比Co3+配合物差?
    16.Fe3+盐的水溶液为什么呈棕黄色?
    
    第三部分 思考题、习题解析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第3章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
    第5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第6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7章 固体结构与性质
    第8章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9章 氢、稀有气体
    第10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第11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第12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第13章 过渡元素(一)
    第14章 过渡元素(二)
    第15章 元素化学综述
    第17章 生态环境与无机化学
    第四部分 学习效果在自我检测
    第五部分 考研试题选编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