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年有鱼.民间美术中的隐秘欲念/沈泓
正版
¥
21
4.0折
¥
5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沈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44838
出版时间2013-0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TR2
上书时间2024-10-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莲年有鱼——民间美术中的隐秘欲念》由沈泓著。鱼是民间年画中表现最多的动物之一,也是古人贴用最多的年画之一,是中国吉祥图案中非常喜闻乐见的标志性符号。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鱼有特殊的吉祥寓意。鱼与“裕”谐音,是富裕的象征,鱼又与“余”谐音,余即富裕的意思,因此,民间年画中的“莲年有鱼”和“年年有鱼”,也常常写为“年年有余”。
作者简介
沈泓,湖北江陵人,现居深圳,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民俗文化、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收藏鉴赏丛书和专著120多部,作品入选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热爱旅行,尤爱独自上路,足迹遍及全国33个省市区,以及东南亚、欧洲20多个国家。
目录
第一章
丰富精彩的鱼文化
第二章
鱼的历史源流
第三章
鱼与生殖崇拜
第四章
食风俗中的鱼
第五章
鱼纹的演变
第六章
鱼是民俗的符号
第七章
鱼文学中的诗意
第八章
鲤鱼是鱼文化的精魂
第九章
鱼的传说
第十章
鱼梦的解析
第十一章
鱼的吉祥图
第十二章
趣说鱼字鱼词
后记
内容摘要
《莲年有鱼——民间美术中的隐秘欲念》由沈泓著。本书以《莲年有余》年画为焦点展开,从民俗角度透视和解析中国古代这一最流行的吉祥图案,对传统文化爱好者、民间美术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画家、设计师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大中学生和时尚白领也是富有趣味的知识性读物。
《莲年有鱼——民间美术中的隐秘欲念》适合大众阅读。
精彩内容
鱼文化不仅指客观的物质财富,更体现在物质生活中人们心理价值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人素来爱鱼,鱼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文化又对鱼赋予了很深的情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鱼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深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鱼文化。鱼文化作为炎黄子孙创造的精神财富,反映了古人一定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
鱼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狩猎、采集时代起,鱼就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
物之一,并一直与人类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赋予鱼以丰厚的文化内涵。
·古代典籍中的鱼文化古往今来,人们在捕鱼、吃鱼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鱼文化。中国的汉字中很早就有了象形的“鱼”字。从原始社会的彩陶起,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单体鱼
纹、双体鱼纹等鱼文化的图案。
在20世纪中期,中国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钓鱼用具。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大溪口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及龙山文化遗址等处,都有种种捕鱼工具,如带索鱼镖、骨质鱼钩、石质陶质网坠等物出土。
沿海地区也出现了磨制石器渔具,如石制、陶制的网坠,骨制的鱼钩、鱼
又、鱼镖和织网用的骨针等,这都充分显示了远古时代渔业的繁荣。
1955年,在河北省唐山市大城山遗址出土了属新石器时代的一枚鱼
镖和二枚鱼钩,鱼钩一枚长四公分左右,另一枚仅长两公分左右,并在鱼
钩上使用了倒钩技术。
1952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商代遗址发现属商代的三枚鱼钩。
1958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发现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个渔钩坠子(和现在用的铅片、铅块作用相同),同时也发现了三枚鱼钩。
1958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牛场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一枚鱼钩。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从事捕鱼作业,这在考古发现中已被证实。
1983年,我国考古学家在辽宁省海城县海城河右岸的小孤山仙人洞遗址
中,出土了一枚用鹿角制作的用来射鱼的用具“鱼镖头”,加工采用了锯切、
研磨等方法,在鱼镖头上还制成倒钩、正钩、锐尖和利刃,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捕鱼工具,可见当时的加工技术已经大有发展。
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还有骨质的鱼钩。郑州商朝早期遗址的出土器物中,有青铜制的鱼钩。
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用来捕鱼的工具已十分精细、实用,可见当时人类的生活已与捕鱼业十分密切。随着劳动的深化,鱼类不仅作为人类食物的可靠来源,同时也构成其精神世界的神秘意象。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已经有涂红、穿孔的草鱼眶上骨出土,作为一种饰物,它表明鱼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鱼骨成为先民最早的饰物,不仅仅是因为原始人类唯美情感的需要,还出于对自然力的崇拜,并寄托着同化于大自然、受惠于大自然的祈望。
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鱼图,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块鱼
图,更使中国鱼文化发展到了早期的高峰。
鱼类摆脱单纯的食用价值,成为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创造的对象,鱼文化便开始萌芽和形成了。
古代典籍中有关鱼的记载很多,如《易经》《诗经》《礼记》《春秋》《左传》《尔雅》,乃至于《本草纲目》《说文解字》等,都有一些鱼类的相关记载。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诗歌经典作品,创作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在305篇精选出的古诗中,出现的鱼类有鲂、鲇、
鳟、鳢、鲦、鳞、鲨、鳣、鲤、
鳏及鲜等。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人文地理志,也是一本集古代地方神话大全的古书。其中叙述了不少飞禽鸟兽及鱼类,图绘其形态,并予批注,其中有不少鱼是怪鱼,属神话中的鱼,经过作者之想象,穿凿附会或过度夸张所绘出。
《闽中海错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本水产动物志,是最早的一部海洋生物专著。这本书是1596年明代屠本唆所编撰,后来徐勃又写了《补志》。
这本书分三卷,凡鳞部即有鳞片的鱼类共有两卷,记载了167种鱼;介部是贝类和甲壳类,为一卷,记载有90种。
还有明朝黄省曾的《鱼经》,杨慎的《异
鱼图赞》、胡世安的《异鱼图赞补》《异鱼赞闰集》等,都对鱼类及捕鱼、养鱼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金鱼是古代宫廷或仕绅最常饲养的观赏鱼
类,在宋朝初期由野生的金鲫鱼经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培育而成,作为玩赏鱼饲养在皇宫大院和达官贵人家的庭院之中。明朝屠隆的《金鱼品》及其后的《金鱼谱》和《朱砂鱼谱》详细地介绍了金鱼的品种和饲养的方法。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