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讲演录(精)/人文大讲堂【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子讲演录(精)/人文大讲堂【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35.2 5.2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国荣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9698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258517

上书时间2024-07-0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内容摘要
 《老子讲演录》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在研究生讨论班有关《老
子》的疏讲,根据录音整理,并经进一步的修订而成书。本书略人所详、详人所略,不以具体字、词的考释为旨,而主要侧重于阐发《老
子》哲学的智慧。
《老子》对人的把握不限于本体论上的终极追问,而同时体现为对人的存在境遇及存在方式的关切。
可能一旦展开,人便容易被限定于某种既成的形态
,并同化于特定的文化模式,逐渐由壮而老,失去其内在生命力。《老子》要求“复归于婴儿”,无疑流露出对自然、质朴的向往,但其意向更注重存在与发展:守护可能,也就是守护存在的根据。
《老子》的社会批判,既以自然状态的理想化为前提,并相应地表现出对文明和文化的疏离,又以“为无为”为根据,其中多少渗入了尊重民意以及宽容和不干预的观念。

精彩内容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老子首先开宗明义提出并阐释了“道”的概念。从宽泛的意义上看,中国哲学中的“道”既涉及存在的法则,又关乎存在的方式,两者难以分离。这里所说的“道”,也包含以上两重含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中包含“常道”与“可道”之道、“常名”与“可名”之名的区分。“常道”也就是表现为存在原理的道,作为存在法则与存在方式的统
一,其实质的内涵不同于“可道”之道。与“常道”相对的“可道”之道,也有两重含义:它既关乎言说,也在引申的层面蕴含引导之义。前者(言说)涉及言语的运用,《诗经》中有“中冓之言,不可道也”①,其中的“道”即表示言说;后者(引导)与规范性相联系:在先秦,“道”与“导”相通,常常在规范的意义上被使用。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其中的“道”便以“导”为实际所指。按老子的理解,作为存在法则和存在方式,“道”既无法用一般的语言或概念来加以表述,也不具有引导
日常行动的特定规范意义。
“道”固然具有普遍的引导性意义或规范性意义,但这样的规范不同于日常生活或日用常行过程中所遵循的特定规则,“可道”之道主要涉及日常活动中特定的行动规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