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城市研究【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球城市研究【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52.7 6.8折 78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约翰·哈里斯,迈克尔·霍伊勒 著; 周振华 译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33683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703966

上书时间2024-07-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首先要给读者提示的,是“global urban”与“global cities”的区别。虽然翻译成中文都叫作“全球城市”,但前者意指全球(范围)的城市,后者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即丝奇雅·沙森(Saskia Sassen)等人所定义的在全球化中起战略性作用的某些特定城市。本书作者在最后一章专门指明,特意取书名为“doing global urban research”,是为了广泛研究全球(范围)的城市,而不是作为特定概念的全球城市。当然,全球(范围)的城市也包含了那些作为特定概念的全球城市。

 

本书是在一次全球城市研究国际研讨会所提交论文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严格来讲是一本论文集,但与一般论文集的“拼盘”模式迥然不同,本书特点是:(1)有一条鲜明的主线,各章之间始终贯穿“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及运用,尽管这些新理论、新方法有很大的跨越度和差异性。(2)有统一的写作范式,除了前后两章外,其余各章均由重要性及意义、面临的挑战、技术方法、案例分析及未来思考与展望等基本模块构成,结构相当整齐划一。(3)尽管各章内容有较大跨度,分别在不同尺度(宏观、中观、微观)上进行分析和阐述,但相互之间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还是有一定的呼应和连接,没有明显的割裂感。(4)第一章提出基本命题和最后一章归纳总结,是在吃透其余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将整个论文集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得本书的整体轮廓清晰、内容综合完整,读者不觉得零散和碎片化。这本论文集之所以像一本专著,是由于在研讨会之前提交论文时即提出了明确的统一选题——如何做全球城市研究,并提出了论文写作规范——要求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其实,统一的规范和语境也更有利于研究者互相交流和探讨。

 

本书更令人兴奋的是其新颖而丰富的内容。第一章批判性地提出全球城市研究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做,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的基本命题,看似很普通、很简单,实质是值得所有进行全球城市研究的学者反思的深刻问题。最后一章归纳的全球城市研究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揭示的全球城市研究五大发展趋势,非常具有理论抽象度和思维前瞻性。其余各章分别介绍的全球城市理论及其方法均是最新的学术前沿,尽管有的还不成熟,但均力图拓展新的视野,开辟新的领域,填补相应学术空白。而且,这些新的理论及其方法很多都是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域、跨空间尺度的,具有浓厚的理论创新色彩,大大拓展了全球城市研究范围及其路径。更具特色的是,本书不仅告诉你不同的全球城市研究有什么不同的技术方法,而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告诉你这些技术方法在研究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问题或挑战、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效等。这对我们研究全球城市将有很大启发,对我们掌握相应的技术方法及其运用也有很大帮助。

 

 


【书摘与插画】

为什么要可视化行星城市?

 

在21世纪初,城市化被普遍认为是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些变化一直在重塑地球上的生活(Soja and Kanai, 2007)。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背景下,当今全球城市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争论之一集中在新兴的行星城市化(planetary urbanization)范式上。受Henri Lefebvre(1970[2003])的著作启发,在21世纪头十年,尼尔·布伦纳(Neil Brenner)和克里斯蒂安·施密德开始了一场智力之旅,以强调“城市时代论文”的局限性(Brenner and Schmid, 2014),并进一步发展了一种新的城市认识论。在作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城市理论实验室一部分的研究团队,以及其他参与研究学者[最著名的有Merrifield(2013)、 SevillaBuitrago(2014)]的支持下,这一研究议程在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物(Brenner and Schmid, 2011, 2015; Brenner, 2013, 2014)中诞生并得到巩固。

 

新兴的行星城市化范式从理论和认识论两方面将城市重新定义为一种超越城市边界的状态,以及建立概念和方法论的工具包,以便在没有外部边界的情况下对城市化的一般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行星城市理论的核心是新城市理论的既定目标,用布伦纳的话来说,“巨型城市区域(城市、城市区域等)的条件和轨迹必须与更大尺度的领土重组并最终涵盖整个世界空间的(劳动力、商品、原材料、营养物质和能源)流通以及资源开采过程的分析联系起来”(Brenner, 2013:103—104)。

 

当我们思考如何最好地开展行星城市研究时,除了形成新的理论和概念外,新兴的行星城市化范式也推动了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新的地图调查、地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方法正在成为行星城市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像“城市新世”(Luke, 2014)这样的术语试图强调城市化过程的广域性和复杂性,但遥感、数据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技术进步有望促使这一前所未有的维度可以被彻底理解、绘制成图表,并最终得到适当的管理(Potere and Schneider, 2007; Solecki et al., 2013)。随着掌握多标量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和生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可视化行星城市的新工具和方法论的激增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潜力。

 

然而,尽管在可视化行星城市方面的技术和数量进步是必要的,但它们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足以充分把握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只要它们仍受到特定城市概念化的限制:一种以各种形式的巨型城市区域状况(城市、大都会、特大城市)所构建的概念,主要关注其社会空间结构(增长、扩张、经济和人口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城市网络、多中心城市区域)。这种概念化导致了一种矛盾的情况。虽然人们已广泛认识到巨型城市区域与行星其他地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它的了解却很有限。此外,当它被考虑时,它通常是通过一种无益的二元主义来建构的,即城市世界对其农村环境施加某种影响(Seto et al., 2012; Seitzinger et al., 2012)。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 2016)关于“全球背景”议程的介绍性陈述概述了这一理解:城市虽然占地面积不超过总土地面积的2%,但却拥有世界上大多数人口,贡献了约70%的世界GDP。同时,它们吸收了全球60%以上的能源,产生了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和70%的全球垃圾。简而言之,城市世界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而大多数人口却集中在那里(Burdett and Sudjic, 2007; UN, 2012),其特征是贡献经济盈余的能力(Glaeser, 2011; Florida, 2012),但也有生态赤字,这是在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的广大外部农村地区产生并蔓延的(Rees and Wackernagel, 1996; Seto et al., 2010)。

 

随后,大多数对可视化行星城市的尝试已被简化为主要绘制高密度巨型城市区域的维度、增长和扩张,以及城市世界如何在巨大的外观层面变化的努力。

 

 



 
 
 
 

商品简介

本书是“全球城市经典译丛”中的一种,汇集了当今全球城市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论前沿,探讨了世界城市网络、全球城市政策流动性、参与全球城市治理、评估全球城市可持续性、全球重大事件、全球“士绅化”、全球郊区新城、纵向城市发展等内容,不仅呈现了全球城市研究领域丰富的跨学科视角,而且提供了一系列多元化的研究工具、技术和方法。



作者简介

约翰•哈里森,拉夫堡大学人文地理学讲师,全球化和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的副主任。他是一名城市-区域地理学家,对巨大城市和区域空间是如何被一体化和政治动员感兴趣。他最近的出版物关注全球城市和区域治理。他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治理》(劳特利奇,2013)、《巨型区域:全球化的新城市形态?》(爱德华•埃尔加,2015)和《区域和领土地理手册》(爱德华•埃尔加,2018)的合编者,以及《区域研究》杂志的编辑。

 

迈克尔•霍伊勒,拉夫堡大学人文地理学讲师,也是全球化和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的副主任。他是一个城市地理学家,感兴趣于当代全球化下城市和巨型区域转型。他最近的著作集中在(世界)城市和城市区域网络的形成。他也是《全球城市分析》(Earthscan, 2011)、《全球化与世界城市国际手册》(Edward Elgar, 2012)、《全球化中的城市》(劳特利奇, 2013)、《巨型区域:全球化的新城市形态?》(爱德华•埃尔加,2015)和《全球城市创造者》(爱德华•埃尔加,2018)的合编者。

 

【译者简介】:

周振华,现任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目录

1 第1章 理解全球城市

 约翰·哈里森 迈克尔·霍伊勒

15 第2章 可视化行星城市

 尼科斯·卡齐克斯

40 第3章 探索世界城市网络

 彼得·J.泰勒 本·德鲁德

61 第4章 将城市作为网络进行分析

 扎卡里·P.尼尔

79 第5章 检验全球城市政策的流动性

 克里斯蒂娜·特梅诺斯 凯文·沃德

98 第6章 追踪全球城市规划者

 唐纳德·麦克尼尔 安德列·波利奥

116 第7章 参与全球城市治理

 米歇尔·阿库托

134 第8章 全球城市可持续性评估

 约翰·洛尔曼

152 第9章 审视全球大型活动

 克里斯托弗·加夫尼 斯文·丹尼尔·沃尔夫

 马丁·穆勒

169 第10章 研究全球士绅化

 申铉邦

187 第11章 研究城市的全球权利

 大卫·瓦克斯穆特

206 第12章 逐步建构全球郊区及其批判理论

 罗杰·凯尔

223 第13章 比较民族志城市研究

 蒂姆·邦内尔

241 第14章 开展纵向城市研究

 凯瑟琳·V.高夫

260 第15章 研究全球城市的历史方法

 玛丽安娜·丹塔斯 艾玛·哈特

278 第16章 推动全球城市研究

 迈克尔·霍伊勒 约翰·哈里森

 


【前言】

主编推荐

全球化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共同主题,“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研究也备受关注,但关于全球城市研究的实操却一直被忽视。相对于全球城市研究本身,本书更为强调“做”全球城市研究,也即强调进行全球城市研究的方法、实操。本书提供了关于“做”全球城市研究的指南,从全球城市研究相关主题的各个视角——涉及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规划学科等,给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研究工具、技术和见解。本书对于从方法论和理论视角进行“交叉”研究城市的学者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