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地理学【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地理学【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37.2 6.2折 59.8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威廉·P.安德森(William P.Anderson) 著;安虎森 等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5447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01559181

上书时间2024-06-2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威廉·P.安德森(William P.Anderson)加拿大温莎大学安大略省跨界运输政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

目录

基本概念
章导言
1.1离散空间和连续空间
1.2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
1.3地点和位置
1.4本书的结构
第2章距离障碍
2.1运输成本
2.2运输和时间
2.3通信和信息经济
2.4交通运输和通信服务
2.5距离障碍、效率和环境
附录:运输网络和市场接近性
第3章聚集
3.1聚集经济与规模经济
3.2聚集经济的分类和起因
3.3聚集经济的经验证据
3.4聚集总是好的吗?
3.5聚集中的发散
第4章市场
4.1市场理论
4.2不完全竞争
4.3空间中的市场
4.4空间市场
附录:垄断下的价格决定
第5章空间相互作用
5.1空间相互作用的三要素
5.2引力模型
附录:引力模型的标定
第6章资源与环境
6.1资源与人口
6.2公共资源的困境
6.3外部性与环境政策
6.4空间、时间与环境
附录:贴现与环境
第7章生产技术
7.1生产性投入
7.2生产技术
7.3技术进步
7.4生产技术与经济地理
7.5家庭、效用与消费
附录: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
第二编
多区域经济
第8章专业化与贸易
8.1绝对优势
8.2比较优势
8.3区域专业化的经验证据
第9章劳动力和资本的区际流动
9.1劳动力迁移
9.2资本的区际流动
9.3工资趋同的经验证据
9.4区际工资差距的持续性
0章多区域经济中的极化现象
10.1自我强化的区域经济增长
附录:投入产出乘数
1章多区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
11.1垄断竞争
11.2差异化产品和多样化偏好
11.3两部门两区域经济
11.4区际贸易和运输成本
2章失业与区域政策
12.1自愿性失业
12.2非自愿性失业和工资刚性
12.3区域政策
附录:单个厂商的劳动力需求
第三编
区位论
3章运输和区位
13.1韦伯区位模型
13.2直线上的区位选择
13.3平面上的区位选择:韦伯的区位三角形
13.4网络上的区位选择
附录:数学方程
4章规模经济和投入替代
14.1规模经济和直线市场上的区位
14.2规模经济和韦伯三角形
14.3规模经济和为多个市场服务的厂商
14.4投入替代性和韦伯三角形
5章劳动力、租金、税收和补贴
15.1劳动力成本
15.2租金
15.3税收、补贴和区位
附录
6章相互关联的区位选择
16.1空间产业综合体
16.2战略性区位
16.3其他相关关系
第四编
空间市场
7章农业土地利用
17.1两种农业土地利用理论
17.2冯·杜能的模型
17.3冯·杜能和现代农业分布模式
附录冯·杜能模型中农产品供给函数的推导
8章城市土地利用:单中心城市
18.1城市土地利用
18.2程式化的事实
18.3简单的居住区模型
18.4厂商的土地利用
附录:同时决定居住租金和密度
9章城市扩张和多中心城市
19.1城市扩张和单中心城市模型
19.2多中心城市
19.3公路、开发商和城市形态
19.4公共部门的作用
19.5规划和管理
19.6提供公共服务
第五编
城镇体系
第20章城市化
20.1城市的起源
20.2城市的功能和区位
20.3城市发展模式的出现
20.4首位城市
第21章城市规模分布和等级体系
21.1齐普法则和位序—规模法则
21.2位序—规模与城市等级体系
21.3城市等级体系类型
第22章中心地理论
22.1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22.2中心地等级体系
22.3比率k的意义
22.4中心地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23章网络城市系统
23.1网络与等级体系
23.2单中心城市网络
23.3不同尺度上的城市网络
23.4多中心城市区域
第六编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第24章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
24.1贸易壁垒和国际贸易
24.2全球市场的自由化
24.3外国直接投资
附录:关税的福利效应
第25章生产系统的全球化
25.1生产系统一体化
25.2边界
25.3跨国企业
25.4全球化和经济地理学
第26章知识经济
26.1信息通信技术和经济地理
26.2知识经济下的产业聚集
26.3知识经济下的区域差距收敛
26.4全球化与知识经济
参考文献
术语表
译后记

内容摘要
经济地理学家研究和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经济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转移以及商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效用的转化。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不仅涵盖经济活动在地图上呈现的分布模式,而且还包括发生在不同区位上的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些空间布局是由大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经济代理人的决策造成的,而参与其中的经济代理人既有企业、家庭、政府,还有各类私人和公共机构。本书的目的是向广大学生提供有关分析空间决策和那些导致经济景观演化的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分析模式既有区别,又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本书从介绍对所有经济地理学主题而言都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开始,这些概念包括距离障碍、聚集经济、空间相互作用、市场机制、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等。接着讨论了目前正在进行探索的主要领域,包括多区域经济、区位论、空间市场以及城市体系等。很后综合并补充了当前给经济地理学家带来特殊挑战的两种主要趋势,即优选化的出现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本书不同于那些避开各种经济模型的现代经济地理学教材,这些经济模型很好有利于实证研究和学院式研究。本书也不同于一些早期的教材,并没有过多地强调通过模型推演而得出结论,这些模型推演常常需要很好复杂的几何学知识。在本书中,各种经济模型都是首先提出初始假设,然后通过简单的图式和代数运算建立起来的,建立模型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揭示各种结论背后的基本逻辑。对所有模型,本书都例举现实世界的空间经济现象来说明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