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学讲堂【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类学讲堂【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9.9 6.6折 45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蛟 主编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7746

出版时间2017-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504088

上书时间2024-06-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蛟,教授,博士生导师,彝族。1954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后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任教,并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族群理论。代表作有《略论等级制度的起源》(合著)、《人类学通论》(作者之一)、“两种生产说争论的症结何在”、“从民族学史看民族学的发展趋势”等。主要讲授族群认同与民族主义理论、西方人类学史、当代人类学理论等课程。

目录
国家、民族与公民权利
从现代国家到文化利维坦
主讲人:张旭东(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东亚系系主任)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非地域民族法人理论与中国民族政策
主讲人: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社会发展视野下的公民权——基于韩国的经验
主讲人:张庆燮(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产权、环境与发展
产权的人类学思考
主讲人:张小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草原环境与牧区社会
主讲人: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在非洲的“新遭遇”
主讲人: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农学博士、教授)
家政工人的劳动与组织化
主讲人: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历史与革命
韦拔群:位于中心与边缘的革命家
主讲人:韩孝荣(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电报与晚清政治
主讲人:周永明(威斯康星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重庆大学兼职教授)
“天人合一”与“他者”:为回应某些论述而做的一部分准备工作
主讲人: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内容摘要
潘蛟主编的《人类学讲堂》中的文章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人类学前沿及进展”系列讲座。讲座旨在邀请靠前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类学及与之相关各科学者前来发表他们很近取得的研究进展或正准备进行的研究计划。集子中的文稿绝大多数是根据讲演录音整理而成,其中大多数文稿经过讲演人的审阅校订。本书是《人类学讲堂》(第5辑),由“国家、民族与公民权利”、“产权、环境与发展”、“历史与革命”三部分内容构成。

精彩内容
这个文集中的文章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下称“民社院”)的“人类学前沿及进展”系列讲座。这个讲座创于2009年秋季学期,经费最初来自北京市“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项目-重点学科人类学”,以及民社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经费。如今,北京市教委的资助仍在,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也把这个讲座列入了资助重点。   “人类学前沿及进展”讲座旨在邀请国内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类学及与之相关各科学者前来我校发表他们最近取得的研究进展或正准备进行的研究计划。我们希望由此能为中国人类学研究进展的发布和思想的交流构建一个重要平台。   受邀前来讲演的专家学者均来自校外,此举当然是意在以有限的经费诚邀天下菁英为我校培养人材,让我校学生一睹各路专家的风采,领略各校专家的讲学风格,但是,通过听讲,提问、讨论、茶歇、聚餐等互动,事实上也为校外专家学者了解我校的人类学传统和现有的学生、教员的知识关切创造了机会。   这个讲座是对我校人类学专业博士生一年级和硕士生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这样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们觉得,再快的专著或期刊出版都会滞后于学者实际的所做和所思,通过这个讲座能让学生接触到尚未出版发行,今后会出版发行,甚或今后不会再出版发行的成果和思想,由此不仅能尽快把学生带进学术前沿,而且能让他们对于学术成果和思想的成熟过程有所了解,因此我们把这个讲座看作了比一些常规系统课程更为高端和重要的研究生训练课程。   此讲座虽是人类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但却是对校内外开放的,以致更多的听众其实是来自校内外其他相关专业,其中既有学生也有教员。把这讲座当作课程来修的学生每期其实不过三四十人,但我们却必须设法把民大文华楼一层那个能容三百多人的报告厅抢订下来,免得听众来了没有座位。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倒也是很给面子,一学期十多讲演场下来,这个报告厅至多也不过是一二场没让我们订去。然而,即便如此,这个讲座仍有爆棚的时候:报告厅通道上的阶梯全被坐满,有的围坐到了讲台周围,有的甚至在厅尾和厅的边缘一直站立着听。记得James Scott就曾遭遇过此况,以致他感叹从未料到自己也会像明星一样受到如此热捧。被民大师生对人类学知识热情所感动的中外学者,远不止James Scott一人,很多人因此把民大的这个报告厅当作了人气最旺的人类学讲场,而这也正是我们的期望。   当然,讲座是否爆棚主要取决于讲演者人望的高低,但的确有也不少人类学讲演者是在民大确认了自己的人望竟可以是如此之高。这个讲座被安排在秋季学期的每个周五晚上的7-10点,其中2小时用于讲演,1个小时用于提问和讨论。与此讲座竞争听众的并不仅是校内其他院系开设的讲座,而且还有文华楼斜对面广场上的周末露天舞会。庆幸的是,这个露天舞会并没有抢走多少听众,反倒是此讲座散时涌出的人流让广场上的舞会显得有些寂寥。   民大学生喜欢这个讲座,他们常常相互打听周末会是谁来讲演。以致有人戏称,“倘没有这个讲座,周末学生们都不知该干什么”。判定民大人为什么会对人类学有如此高的热情,这可能是一件容易惹麻烦的事情,但我还是想说,这可能是因为民大师生关心人类学对于人类多样性所做的探讨,更喜欢这个学科因此生成的对待人类多样性的态度。   这个讲座的成功得益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众多教员的积极参与。他们与学生一起在座听讲,创造出了一种难得的师生同堂受业,相互砥砺、切磋学问的氛围。教员们在场评议和提问有助于学生印证自己对于讲演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提问,活跃和深化了对于讲演的讨论和理解,而通过学生们的提问和讨论,在场的教员对他们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这个集子中的文稿绝大多数是根据讲演录音整理而成,其中大多数文稿经过讲演人的审阅校订。少数文稿未经讲演人审阅,原因据称是他们太忙,没能按期交回审阅稿。但我猜测,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想交回更为完善的稿子,一时抽不出足够的时间罢了。但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我怕他们大改这录音稿,添加许多学生们在讲座中不曾听到的东西,以致讲座上的评议、提问和讨论互动失去了根据。因此,我没有坚持去催稿。此文集中的一些稿子,后来的确也被讲演人经过加工完善后投放到了其他一些刊物和专著中去发表,但这并不是我顾忌的,因为通过这个文集,我想反映的除了是这些作者的起初成果和思想之外,而且还有这些作者当时与民大师生的教学互动。为此,除了因没能收集到更为完整精细的加注讲稿而觉得有些遗憾之外,我也还心怀侥幸地以为,这些作者或许也还是喜欢以这种方式发表其讲稿的,因为这毕竟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他们当初的讲演,及其引来的评议、提问和讨论,较为充分的反映了他们讲演时与听众发生互动的真实场景。      最后,我想说的是:谢谢民社院的各位领导!没有您们在资金和人事安排上的大力支持,这个讲座将难以为继。谢谢民社院研究生会的各位同学!没有您们提供的组织支持,讲演录音整理,办成这个讲座和编成这个文集将十分艰难。谢谢周末前来参加这个讲座的所有师生!没有您们在场,这个讲座将毫无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