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老班长"小曾【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0.6 4.6折 45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勤 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20938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354701

上书时间2024-06-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赶上吃“轮饭”的小子
没有围墙的“幼儿园”
学校乐队的二胡手
痴迷音乐的男生
次离家出走
高考名落孙山
第二章
走进绿色军营
当上新兵连的教歌员
《新兵想家》感动军营
教导队出了个“音乐才子”
军中“小芳”
离开部队的那一天
第三章
怀念部队和战友
在文化馆的日子里
一见钟情的姑娘
第四章
政教系来了个艺术生
《我的老班长》点燃创作激情
首次提出“军营民谣”
“军营民谣”风靡全国
第五章
再次南下广州
父亲的遗嘱
初涉广州娱乐圈
续写春天的故事
《兄弟情深》感动歌友
《军中绿花》创造音乐传奇
次在盗版盒带上
成立“老班长音乐工作室”
难忘2000年
第六章
开始北漂新生活
在李向群生前部队当“兵”
世界屋脊青藏行
晕倒在演出的舞台上
不穿军装的“军营歌手”
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七章
军营民谣拿到了“出生证”
《解放军生活》专题报道《军营民谣十年》
第八章
情系老山
向老山进发
麻栗坡来了位知名歌手
老山场演出
登上老山主峰
可爱的战士
与战士们交流
冒雨为战士们演出
不亚于一堂政治课
又有了写歌的冲动
第九章
火车上的小曾迷
送给好朋友的生日礼物
南昌举办个人演唱会
海口接听歌友热线
在老山女兵的“木南驿栈”
风雨冰雪赶路忙
古都西安高歌“战友情深”
漂浮不定的“北漂”
第十章
用歌声播撒爱心
招募“退伍兵增援突击队”
在龙泉村救灾的日子
与灾区小朋友过儿童节
为抗震救灾的战友们演出
妈妈,孩儿回部队了
第十一章
献给部队的一份好礼物
张学友买断《那盏茶》
唱不尽的军歌唱不尽的情
第十二章
满怀激情《再唱老班长》
教师节为海科院师生放歌
到西藏摩步团体验生活
当上文山消防形象大使
献给医护工作者的歌
为王宏伟创作《我又看到你》
探访玉树地震伤员
第十三章
在南宁分享艺术人生
扶植“军营民谣”新秀
《十五个兄弟》成为独立营的“营歌”
战士们眼里的小曾
为战士唱歌是我的义务
开唱不忘感恩“老班长”
第十四章
走阿里
《高原兵歌》高原情
落泪写下《永远的老班长》
与“老班长”同台演唱
努力是我们普通人的希望
“一排一班”背后的“高人”
第十五章
挺进墨脱
病床上度过新年天
为了去前哨排演出
《墨脱阳光》唱出战士的誓言
为军嫂创作《墨脱新娘》
第十六章
阎肃盛赞小曾为兵服务
一个军旅歌手的职责
送给高原战士的专辑
赴北疆边陲采风
走进岗巴营
第十七章
好想有个家
感谢一路有你
第十八章
永远的兄弟、战友
忠哥,生日快乐
我想去监狱看望崔英杰
华表奖颁奖典礼意外听到我的歌曲《战士》
《士兵突击》大的遗憾
副市长曝《我的老班长》曾要了一条人命
妈妈,我再次实现了您的愿望!
沉默是金
爱上喝茶
学会放弃
再次踏上军旅路
让羡慕成为动力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徐勤著的《我的老班长小曾》是一部当代纪实文学作品,记录了当代军营民谣的代表人物小曾的成长历程。作者通过当面采访和大量阅读资料,勾勒了当代有名军营歌手小曾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爱兵爱军为兵为军的年轻歌手的成长足迹,生动立体,感人至深。

精彩内容
为军营而歌
(代序)

几年前,就有很多人对我说:小曾,你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应该对自己的过去做个总结。这其中,既有重视军营文化建设的军内外领导,也有大量热爱“军营民谣”的朋友们。
我知道,领导们这么说,是站在“军营民谣”对部队文化建设所起作用的角度,是对“军营民谣”的肯定。我也知道,朋友们这么说,是站在对我了解的角度,是对我的期望。
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深深感激。
二十多年前,我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我无比的自豪。我忘不了我的第一首歌受到战友们欢迎,领导们肯定的那一刻。我想,我可以在部队为战友写一辈子,唱一辈子。但随着退伍,我却只能脱下心爱的军装,无奈地重新回到社会……
可是,我从未忘记,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无论是否身着戎装,这二十多年来,我都从未停止过为兵写歌。无论雨雪风霜,我也从未停止过为兵表演。我热爱军营,无论在做什么工作,我都心系部队。我热爱战士,无论我身在何方,我都在为兵而唱。
于是,我把这些被战友们广泛传唱的歌,起名叫作——“军营民谣”。
在这二十年里,“军营民谣”给上百万的战友带来了欢乐,也使他们对部队的感情更加深沉。更多参加军训的莘莘学子,从“军营民谣”中了解了部队,爱上了军人。“军营民谣”更让无数的有志青年迷恋上军营,穿上橄榄绿,成了我的战友。
能为军营文化建设做一些工作,是我的荣耀,更是我的责任。有人说,我是唯一走遍青藏线、川藏线各兵站,做义务慰问演出的歌手。我想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真的不是。是部队各级领导的支持,广大战友的信任,给了我这么多机会,能让我不断地圆为兵服务的梦。这份沉甸甸的感动,长久以来,深深地藏在我的内心深处;这份沉甸甸的感动,让我的心,和部队贴得更紧。我只有更加努力,为部队、为战友写出更好的作品,回报所有的支持与厚爱。
部队也没有忘记我。终于,我重新穿上了军装。那天,我流着泪给母亲发去了一条短信:“妈妈,孩儿回部队了……”
如今,“军营民谣”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来,军人的责任和荣誉感让我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这期间,军内外的领导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全国的战友和朋友们给了我无数帮助。记得一次在央视军事频道现场录制《军营大拜年》节目时,老艺术家阎肃老人对在场的所有人说:“为兵服务,战旗文工团的小曾是做得比较好的。”印青老师在全军中青年歌曲创作研讨会上也专门对我说:“‘军营民谣’是能够慰藉战士心灵的,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所以我想,我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军营民谣”的使命也还没有结束。
我是一个普通的战士,过去是,今天是,明天还是。只要部队需要,我会一直写下去。只要战友需要,我会一直唱下去。战友的情谊,雪亮的钢枪,是我讴歌的对象;火热的练兵场,曾经的老营房,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希望,“军营民谣”能为我的战友带来更多的欢乐;我盼望,“军营民谣”能让更多的人爱上军营,投身部队;我祈祷,“军营民谣”能为部队文化建设哪怕多增一块砖,多添一片瓦;我期待,下一个二十年,我的部队一定会比今天更好。
我想,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是为部队服务、为战友歌唱却是永恒的。
我会用手中的笔,继续描绘军营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会用歌声,让我的战友笑得更加阳光。
为军营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一生的梦想!
我相信,明天,我们的部队一定会更加雄壮!

“军营民谣”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
——祝贺《“我的老班长”小曾》出版
鲍庆

歌德曾说:“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来。”但改革开放后的年轻人、包括青年官兵,由于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主观意志强,深受现代流行音乐表现方式的影响,对不符合自己审美要求和口味的歌曲是相当排斥的。
在这种状况下,“军营民谣”却能够二十年长盛不衰,甚至成为一种独特的军营文化符号,这与她在关注角度、传播方式、内容题材,到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的独特性是分不开的。
首先,“军营民谣”与以往传统军营歌曲的关注角度不同。
军歌至少分“战歌”和“民谣”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战歌,也就是传统军营歌曲的表现内容大都属于战场杀敌,表现形式上也是呈现出慷慨激昂。而民谣类的军歌则更多地表现军营日常生活和人物感情。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军营歌曲形式,也形成了独特的军营文化。
“战歌”虽然能让人斗志昂扬,但是却不能囊括所有军营歌曲的范围。无论是训练场下,还是老营房前,甚至退伍离开部队,战士们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心灵的慰藉。这和保持战斗力并不矛盾,而且可起到重要、不可替代的增强战斗力的作用。“军营民谣”通过独特的细腻和感人的旋律歌颂部队,表现军人的内心世界,满足了官兵这方面的需求。
其次,“军营民谣”的传播方式完全是“平民”式的。
军营歌曲的“传统”宣传方式,大部分是由上至下,统一宣传发动。但是“军营民谣”由于来自于基层,又回到基层,反映的也是官兵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因此,受到了广大官兵发自内心的喜爱。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鼓动,也没有媒体集团的强力推荐,完全是靠战士们二十年来主动的口口相传,却能仍然长盛不衰,越传越广。
最后,“军营民谣”在全社会成功地打造了军营文化软实力。
“军营民谣”影响范围不光包括部队,对地方的影响力也是惊人的。无论是大学生军训,还是军事爱好者,很少有不知道《军营绿花》和《我的老班长》的。在我国大陆的绝大部分KTV,也都是绝对的保留曲目。很多年轻人就是听着“军营民谣”爱上了绿色,最终投身军营;还有更多的人通过“军营民谣”了解了部队,变成了拥军的一分子。甚至在一些周边邻国,也有为数不少的爱好者。
这些歌曲的传唱,不光可以扩大军营文化影响力,而且起到了在全社会甚至在华人文化圈打造军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军营民谣”已经成功走过了二十年,她还要继续走下去。因为发展“军营民谣”,就是在发展军营文化。这不仅需要小曾的继续坚持,还需要更多人辛勤的付出和无私的支持。只有这样,“军营民谣”才能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战士、为了部队、为了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