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的媒体与司法关系【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时代的媒体与司法关系【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9.9 6.6折 45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一飞 著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11830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340886

上书时间2024-06-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第一章网络时代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新变化
一、媒体与司法关系的传统规则模式
(一)通过缄口令直接限制媒体模式
(二)司法自我约束模式
(三)信息控制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媒体影响司法的新特征
(一)司法系统受到媒体更大的影响
(二)媒体编辑“把关人”的作用大大降低
(三)因发帖人采用假名而加大了媒体查处难度
(四)言论自由的标准不断提高
(五)陪审员可能利用网络实施不端行为
三、互联网时代各国对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修正
(一)微博直播庭审开始兴起和发展
(二)英国、美国联邦法院禁止电视直播的传统正在被颠覆
(三)司法对媒体的缄口令成了“无用的原则”
(四)英国已经明确废止缄口令的部分内容
第二章司法裁判中网络民意的传播心理学分析
一、网络时代媒体传播的新特征
(一)网络时代自媒体和公民记者的崛起
(二)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传播学特征
(三)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互动性和匿名性
二、司法裁判中网络民意的社会心理学分
(一)理论解释之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二)理论解释之二:詹姆斯·斯托纳的群体极化理论
(三)理论解释之三: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
(四)理论解释之四:社会流瀑效应、群体盲思理论、群体精神统一理论
(五)网络民意对司法案件的主要心理特征
(六)网络舆论容易导致司法失信和舆论审判
三、司法机关应对网络媒体言论的基本策略
(一)司法机关提高自身应对媒体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平台
(三)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适当监管和限制
(四)司法对媒体言论应当尽可能包容
第三章互联网时代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构建
一、传统的司法自我约束规则应当继续坚持
二、通过合理界定办案秘密限制信息释放
三、通过司法公开防止媒体的误导
四、通过媒体自律体现对司法的尊重和理解
五、通过网络执法过滤或删除违法的司法报道
六、对媒体的不当报道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章司法信息通过网络公开的新义务
一、电子形式公开司法信息是国际准则的要求
二、网络时代司法公开的主要方式
(一)人民法院官方网站
(二)司法公开三大网络信息平台
(三)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三、网络时代司法公开的主要例外
(一)涉及国家安全的例外
(二)涉及个人隐私的例外
(三)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外
第五章司法机关对网络民意的引导与回应
一、网络民意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界定
(一)网络民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二)网络民意有其自身的特定性
二、完善网络民意的多渠道收集机制
(一)对网络民意收集渠道的现状分析
(二)网络民意收集现状的完善措施
三、完善网络民意的引导与分析
(一)正确判断与应对网络民意
(二)引导网络民意向理性化发展
四、建立健全网络民意回应机制
(一)继续拓展网络民意的回应方式
(二)建立网络民意的反馈与评价机制
(三)健全司法回应网络民意的监督机制
第六章我国检察机关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制度
一、检察机关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意义
(一)检察机关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检察机关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制度的现实意义
二、检察机关重要案件信息的发布机制
(一)重要案件信息的发布范围
(二)重要案件信息的发布方式
(三)重要案件信息的发布程序
三、检察机关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案件信息发布执行被打折扣
(二)重要案件信息发布效果反馈渠道不畅
(三)重要案件信息发布监督与救济困难
四、检察机关重要案件发布制度的完善
(一)规范重要案件信息的内容构成和更新
(二)建立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双向交流机制
(三)建立监督与救济互补的双重保障机制
第七章网络时代犯罪现场新闻报道的限度
一、犯罪现场报道的意义及其边界
(一)犯罪现场报道的意义
(二)犯罪现场报道的边界
二、警方允许下的犯罪现场报道
(一)前提:允许报道的内容与时机
(二)事前:媒体以抽签方式进入现场
(三)事中:警方合理引导报道秩序
三、末经警方允许的犯罪现场暗访报道
(一)对犯罪现场进行暗访的正当性及其危害
(二)对犯罪现场暗访的规范化
(三)犯罪现场暗访记者的拒绝作证权问题
四、不当犯罪现场报道的防治
(一)警方通过采取技术手段防范案件信息泄露
(二)禁止警方邀请媒体进行犯罪现场报道
(三)警方人员跟随拍摄并主动公布现场情况
(四)规范公民记者的犯罪现场报道
(五)警方应当适当公开犯罪现场侦查信息
(六)对违反限制报道规范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八章自媒体直播庭审的规则
一、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的迅速发展
一、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的经验借鉴
二、中国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的初步形成
四、中国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的实施策略
(一)自媒体直播庭审的主体
(二)自媒体直播庭审的批准
(三)自媒体直播庭审的内容限制
……
第九章网络时代媒体报道涉罪人员姓名的规则
第十章网络实名制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及其方式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将靠前提供新闻信息的媒体分成三种类型:靠前种是传统的主流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第二种是网络新闻媒体,包括各类新闻门户网站,它们以Web1.0的特点为主;第三种是自媒体,即赋予草根网民内容创造权力的新型网络媒体。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不仅分析了域外媒体与司法关系以及规则的新变化,还挖掘了它们背后蕴含的理论基础,并对网络时代司法信息的公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