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稻盛和夫【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对话稻盛和夫【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4 6.7折 36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稻盛和夫,[日]梅原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0097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0455979

上书时间2024-06-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裁,董事长,1997年起任京瓷名誉会长。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2001年起就任优选顾问。2010年2月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请,出任处于破产重建中的日本航空(JAL)公司的会长。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奖”,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很好贡献的人士。同时,他还作为为年轻企业家开办的经营研修学校“盛和塾”的塾长,为后辈的培养倾注了心血。主要著作有:《活法》、《活法贰:不错“企业人”的活法》、《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活法肆:开始你的明心之路》、《活法伍:成功与失败的法则》、《创造高收益壹》、《创造高收益贰:活用人才》、《创造高收益叁:实践经营问答》、《稻盛和夫的实学:阿米巴经营的基础》等。 

梅原猛,1925年生于日本仙台市。哲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曾经担任过立命馆大学教授、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及校长,东日本大震灾复兴构想会议特别顾问(名誉仪长)。1987年5月自1995年5月担任了靠前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任所长。现为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名誉教授,靠前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顾问。1972年获得每日出版社文化奖,1974年届大佛次郎奖,1992年文化功劳者奖。以日本佛教为中心研究日本人的意志。虽然是从西洋哲学出发的哲学者,以超越西田几多郎的自我目标为根基,对在西洋文明(既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思想)中形成的西洋哲学、进步主义有着批判的态度。其根本原因是对深植于西洋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在西洋哲学家颇多的日本哲学界中,成为极具特色的人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哲学缺失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小泉“构造改革”的虚幻
我们必须直面“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
《稻盛和夫的哲学》是汲取了**理念的实践哲学
哲学能够渗透到心灵的哪一个层面才是问题的关键
日本左翼人士没有一人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自杀殉道
被认为说谎成性的政界
政府委员会结论先行的欺骗行为
一个难以坚守自身哲学的社会
日本纯文学缺少对人性“善”与“庄严”的描写
对人鼓吹利他,自己却不愿身体力行的日本经营者
只为“自私自利”所驱动的政治家们
们公然向世人示范着错误的人生态度
精英阶层失去自律才是导致牛肉产地作伪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
机要费丑闻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道德沦丧的日本们

第二章 道德复兴是当务之急
较之法律,道德更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知识
宗教缺失是道德沦丧的根源
《教育敕语》根本无法与宗教的道德观相提并论
与其推动教育改革不如先制定道德教科书
孩子连做人的最基本准则都一无所知
重视《十七条宪法》精神
不传授道德的教师,其自身也会丧失道德观
树立与日本宪法相匹配的道德观的必要性
承认自身弱点,无碍光明磊落地宣扬道德
通过道德说教获取信徒钱财的新兴宗教组织问题多多
那些没良心的政治家们
道德教育的根本就是无私的慈母之心
宽容一切的神灵无助于捍卫道德
战前的《教育敕语》具有强制力的理由
“不善钻营的人生态度”必定能够赢得支持者

第三章 劳动的意义与“利他”精神
劳动的目的是磨砺心性、提升人格
棒球手铃木一郎的“精进”与“禅定”
即使在出人头地后也不能舍弃“精进”
日本天皇也曾亲自躬身种稻和养蚕
“儒教是米店”、“法家是药店”、“佛教是百货店”
“利他行为”就是基督教所倡导的“爱”
“为了社会和他人”并非羞耻之事
“利他”就存在于劳动之中
让我们祈愿从“自利”能不断向“利他”延伸
让“自利”与“利他”共存

第四章 重新审视宗教
稻盛先生在身为企业家的同时为何又要出家为僧
六岁时“隐蔽念佛”的体验至今记忆犹新
给偷盗我家财物的小偷当担保人的养父
孩童时期接触“伟大存在”的重要性
二战后衣食足却不知荣辱的日本人
认为“来世皆无”、“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的现代人
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自利利他”
我们周围有许多仿佛来自于极乐净土的人
灵魂能够在此世与彼世之间无限往来
濒死体验也证明了灵魂的存在
笃信怨灵曾经是日本人高尚品德的支点

第五章 宗教与人类的未来
一神教的危险性在于人类中心主义
并非仅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
现在的美国是一个没有上帝的一神教国家
美国需要回归宗教的原点
对立冲突的哲学只会进一步激化仇恨
以色列也需要“利他”和“忍耐”
人类最早创立的宗教就是“森林宗教”
创设一个以日本为核心的世界宗教会议
如果所有宗教都能接受“对立之统合”
人类如果不能立刻警醒,地球将变成地狱
为沦为废墟的世界创立思想
要在丧失了领导资格的美国培养真正的
赞成入侵阿富汗就意味着赞成屠杀
日本作为核武器受害国更拥有对美国的话语权
以释迦牟尼的精神来斩断仇恨的锁链
全人类都应将恐怖袭击事件当成反面教材进行反省

第六章 建立一个以哲学为基础的社会
将本属手工业的陶瓷融进现代工业中的创思出自何处
所谓发明就是抓住从“智慧宝藏”中泄漏出来的真理
真理就隐藏在我们身边
一无所有才能够触及到真理
在找到灵感后仍需要为论证付出努力
现在的日本社会是一个压制个人灵感的社会
把构想变成现实还需要勇气
在未知领域里研发新产品的困难程度
热衷察言观色、立场飘忽不定的日本人
创建第二电电时体验到政府官员的僵硬思维
被京都大学撵出来的诺贝尔奖得主们
创业失败者与成功者之间的区别
不错歌舞伎《日本武尊》大获成功的理由
人类拥有“神力”后的正确态度
经营小公司容易让人获得自信
日本应成为一个“德治”和“法治”的国家
后记

内容摘要
目前日本已沦为道德沦丧和伦理缺失的社会。两位哲人以政商界为首,对社会各个阶层都进行了严厉批判。在政界,官员们只追求“自利”,为了自身利益,就像“墙头草”一样见风使舵,没有那种勇于牺牲自我,为信念殉道的坚定哲学理念;在商界,日本的经营者鼓励别人利他,自己却口是心非,不愿身体力行;在学校,老师并没有尽到传授给学生做人大力度优惠原则的义务,从而导致少年犯罪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把眼界放宽到优选范围,类似问题也不胜枚举。美国的恐怖事件频发,以牙还牙的战争永无休止,人类无法斩断仇恨的锁链,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淖。 
针对这些问题,两位哲人不仅仅停留在忧国和哀叹的层面,而是指出了症结所在以及提出了对国家的寄语。两位哲人一致认为,当前日本的“病根”是战后的日本人从不考虑“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本质性问题,内心缺乏笃定如一的哲学。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以哲学为基础的”社会。稻盛和夫提倡“人之道”,即重视以信仰和伦理为基础的“良心”。 梅原猛则提出应该创建新道德,即基于曾经在历史长河中塑造了日本民族灵魂的很好宗教的佛教、儒教和神道,再借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智慧而创建的道德。两个人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他们呼吁,应该及早构建一个以经历漫长历史而形成的 “慈悲”、“爱”、“仁”、“自利利他”为精神基础的社会。 
具体到如何形成宗教所提倡的“慈悲” “爱”、“仁”、“自利利他”的精神,两位哲人结合儿时的体验、自身生活工作的经历,从文学和宗教等层面,围绕劳动的意义、导致美国恐怖事件频发的世界宗教的本质以及鼓励创造性的社会条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梅原猛认为“利他”就存在于劳动之中。稻盛和夫则认为劳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为了社会和他人”。而这种“为了社会和他人”和梅原猛先生所说的宗教的基本精神接近一致。对于经营企业这种创造性劳动,稻盛和夫认为企业能否成功都取决于不懈的努力和灵感,而现在的日本社会却是对创新缺乏足够包容的社会,因此作者认为应该树立牢固的“利他”理念,并以此高尚的哲学观来重构日本社会的道德体系。 

主编推荐
    近年来,日本政商界各类丑闻频发,批评日本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解构容易,建构难。一旦谈到应该如何重建道德时,却又有很多人担心会产生意识形态的对立,造成无法收场的残局,直到2005年,由日本“经营之圣”、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先生和日本文化大师、有名哲学家梅原猛先生两人对谈构成的《话说新哲学》的问世,才使人对如何重建道德的路径方法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话稻盛和夫:话说新哲学》于2005年在日本出版,到目前虽已将近10年,但却日久弥新,其所传递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反倒显得愈加重要。《对话稻盛和夫:话说新哲学》贯穿了从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普遍适用的哲学观。当下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与辉煌的经济成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情形,与两位哲人谈到日本二战后的情形极其相似。重建社会道德体系,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反思,“是不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书对于当今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