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鄙视【正版新书】
  • 鄙视【正版新书】
  • 鄙视【正版新书】
  • 鄙视【正版新书】
  • 鄙视【正版新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鄙视【正版新书】

正版新书出版社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29.8 4.8折 62 全新

库存58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意)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5705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2元

货号1202414493

上书时间2024-06-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1907—1990)
莫拉维亚之于意大利,如同鲁迅之于中国。
他与卡尔维诺、夏侠被评论界合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
莫拉维亚22岁时出版享誉欧洲的存在主义小说《冷漠的人》,一举成名。20世纪中期,他在优选文坛如日中天,陆续出版了《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等巨著,冷静审视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失意者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危机,探讨人的行动力、人的责任以及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
在意大利文坛,他是认可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诺贝尔奖档案披露,他曾获得15次提名。他的作品对意大利的语言、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他以崇高威望当选欧洲笔会主席。

目录
《鄙视》无目录

内容摘要
《鄙视》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婚后两年,丈夫在工作、金钱和理想面前节节败退,妻子的鄙视成了对他而言优选的惩罚。他时时揣摩自己为什么被妻子鄙视,却把妻子越推越远,一桩原本幸福的婚姻即将轰然崩塌。“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

主编推荐
◆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
◆意大利的“鲁迅”。莫拉维亚之于意大利,如同鲁迅之于中国。
◆20世纪意大利国民作家
◆犀利审视时代的精神症候
◆15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诺贝尔奖官网档案
◆卡尔维诺、加缪、埃科、苏珊·桑塔格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鄙视》入选《世界报》20世纪百佳图书
◆由法国新浪潮名导戈达尔翻拍成《蔑视》,成为影史标杆
◆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

媒体评论
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罕见的一个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所略微缺乏的。
——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们不要忘了,中流社会说的意大利语,其至为高尚的形式,其实源自一些作家朴实而且接近为大家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维亚。
——翁贝托·埃科(意大利作家)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厌倦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
——米歇尔·玛利(《导读戈达尔》作者)

莫拉维亚无疑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而《鄙视》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写于20世纪50年代,却特别贴近当今中国的生活。
——陈英(意大利文学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
——魏怡(意大利文学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