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的历史维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制的历史维度

正版新华书店直发可开发票,支持7天无理由

31.6 7.0折 45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建鹏主编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ISBN978751974650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2105253

上书时间2024-04-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邓建鹏,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的法律政策及法律史,出版专著《财产权利的贫困:中国传统民事法研究》《中国法制史》《清末民初法律移植的困境:以讼费法规为视角》、合著《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区块链靠前监管与合规应对》,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立法论证咨询多项,研究成果被纳入“内参”若干,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研究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及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效果“靠前教师”等奖励。

目录
目录法律史学科的悲情与所谓贡献邓建鹏专题一儒学视界与法制叙事的局限:《汉书•刑法志》新论邓建鹏杨潇一、问题与研究的缘起二、《汉书•刑法志》反映的儒学思想三、《汉书•刑法志》中的政治理想(一)儒学的政治目的(二)明君的政治标准(三)政治理想下的价值导向四、《汉书•刑法志》中的历史虚构(一)“三代之盛”的理想建构与历史事实(二)“汤武仁义”的儒学视野与历史真相(三)汉朝司法领域的儒学评判与司法实况(四)对秦制的批评与“汉承秦制”的矛盾(五)“慎刑慎罚”的儒学视界与“罪疑从重”的事实(六)“矜恤折狱”的儒学视野与“依法处断”的法制真相五、历史虚构的原因分析(一)治史的主观目的(二)著史的客观现实六、《汉书•刑法志》中的认知偏差(一)对于“秦废礼制”的质疑(二)对于“专任刑罚”的探讨(三)关于“刘邦仁厚”的证实(四)对于法制主体内容的分析七、认知偏差的原因分析(一)“前见”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认知错误(二)自身知识与记忆的局限性八、结论专题二诉冤与“健讼”:晚唐至宋元时期诉冤法律研究海丹一、导论(一)概念界定与选题意义(二)研究综述、目的、方法与路径二、唐以来的传统和五代时的变化(一)制度沿革与立法原因(二)狱讼淹滞与词讼投匦三、两宋诉冤法及其运行(一)两宋诉冤机制的架构(二)豪强与“健讼”(三)当诉冤成为策略(四)司法的困境四、元代的诉冤法律制度(一)纠弹不法与肃清风俗(二)论告官吏与把持诉讼五、诉冤制度与“健讼”风气(一)监察与诉讼的冲突(二)诉讼策略的变化(三)法律的时间与空间性专题三命债必偿:清代谋殴与谋杀共犯归责的机理吴饶竹一、引言二、谋殴命案犯的法律规定(一)原谋者的处罚机理(二)下手致命伤重者与法律拟制(三)余人的处罚机理三、谋共殴中的胁迫四、谋殴命案中“一命一抵”的代偿机制(一)代偿时情法两尽的考虑(二)代偿时因果关系的考虑五、谋杀命案中谋和谋杀的法律限定(一)造意者的界定与法律责任(二)加功者的法律内涵与判定(三)行而不加功、从者不行的界定六、谋杀案中的“胁从犯”七、谋杀案中一命数抵的补偿思想八、结论专题四清朝“光棍例”研究——基于“流氓罪”的比较视角刘吉庆一、导论(一)研究对象(二)研究现状(三)研究现状评价二、“光棍”的概述(一)“光棍”一词的产生及其含义(二)“光棍”进入国家法律三、从“光棍”到“光棍例”的变化(一)“光棍例”的形成(二)“光棍例”的定型四、“光棍例”在清代的司法实践(一)“光棍例”的适用(二)“光棍例”适用的趋势五、“光棍例”与“流氓罪”:比较的视角分析(一)“光棍”与“流氓”:历史错位中的身份对比(二)立法的价值取向六、结语专题五清代中期“邪教”案件的惩治林志坚一、绪论二、“邪教”概述(一)“邪教”与“邪教”犯罪(二)“邪教”的类型(三)“邪教”的双重属性三、清代惩治“邪教”的法律规定(一)直接的法律规定(二)间接的法律规定四、惩治“邪教”的司法实践(一)“谋逆”型“邪教”犯罪(二)“寻常”型“邪教”犯罪(三)“温和”型“邪教”犯罪(四)小结五、清代惩治“邪教”的效果与影响(一)官逼民反,被迫起事(二)避其锋芒,主动变通六、清代惩治“邪教”的评价及启示(一)清代惩治“邪教”的评价(二)清代惩治“邪教”的启示七、结语专题六论讼师秘本对清代诉状的影响白阳一、引言(一)研究缘起(二)研究现状(三)研究对象二、清代民事诉状的书写特点(一)语词表达上的特点(二)写作模式上的特点(三)正当性依据:现实的无奈与“情、理、法”的要求三、讼师秘本对清代诉状的影响(一)语言表达上的影响(二)叙述模式上的影响(三)讼师秘本中的情、理、法对诉状的影响四、讼师秘本对清代诉状影响原因探析(一)清代诉状的官方规范(二)讼师秘本何以成为清代诉状蓝本五、结语专题七北洋政府时期预算权的宪法配置邓建鹏靳毅文一、导论二、预算权及其英国渊源三、文本上的预算权博弈四、现实中的预算权博弈五、预算权配置失范的原因分析附录作者的研究心得体会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注重广泛选用新材料,强调提炼法学问题意识,从历史维度,以诉讼、刑案惩治、法制演化及困境等不同领域,解读甚至重构中国法制细节;摒弃本学科弥漫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做法,重视与法学实践学科的对话和潜在衔接,提升理论参与度。书中“编者论文说明”,分析论文研究缘起、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论文作者如何收集文献和分析文献以解决相应难题,“研究心得体会”,详述论文作者选题与修订的心路历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