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在哈尔滨:版
¥
26.1
4.5折
¥
5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孟久成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548442790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335668
上书时间2025-0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孟久成,北京人。党员。1986年毕业于黑龙江农垦大学财经系。1965年赴北大荒农场劳动锻炼,历任农工、会计、科长、《北大荒文艺》编辑、主编,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组联处处长,副编审。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四届委员、主席团委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名医》《飘逝的轻烟》,散文集《篱笆那边人家》,报告文学集《移动的雕像》等多部作品,创作各类体裁文学作品200余万字。
目录
章 天降大任
节 突如其来的电报
第二节 面见施肇基
第三节 火车站的生死相托
第四节 途经天下关
第二章 哈尔滨次大鼠疫
节 急赴灾区
第二节 防疫计划的形成
第三节 梅尼事件冲击波
第四节 焚烧尸体
第五节 扑灭鼠疫
第三章 世界鼠疫会议
节 会议筹备
第二节 会议召开
第三节 伍连德在学术上的贡献
第四节 伍连德名扬四海
第四章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
节 创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
第二节 防疫事务总处的阵容
第三节 中俄联合考察
第四节 中东铁路沿线视察
第五节 山西大鼠疫
第五章 中国的三次大霍乱
节 1919年哈尔滨那场大霍乱
第二节 1926年主持防治东北第二次大霍乱
第三节 上海霍乱的防治
第六章 蛰伏十年后,鼠疫卷土重来
节 等待
第二节 海拉尔,无法容忍的疏忽
第三节 该来的还是来了
第七章 建立海港检疫管理处
节 混沌的时局
第二节 面见蒋介石与冯玉祥
第三节 出任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
第四节 被日本人逮捕
第五节 专心海港检疫处管理工作
第八章 其他医学活动
节 为祖国医学修史
第二节 禁毒
第三节 创办医院和医学院
第四节 创办中华医学会
第九章 伍连德现象
节 伍连德的学历
第二节 伍连德的亲人
第三节 伍连德的贵人
第四节 伍连德的朋友圈
第五节 伍连德现象
尾声:武连德在哈尔滨
内容摘要
第二节 面见施肇基
伍连德只得放下手头的工作,又去教师宿舍把明天的教务交代给其他教员,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他对妻子黄淑琼说了电报召他进京之事,然后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衣物,但他对那封电报始终琢磨不透,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找他?而且是外务部找?他是带着多重疑问进入梦乡的。
1910年12月19日,上午11时,北京,前门火车站。
伍连德走出车站,天上灰蒙蒙的,太阳不甚明亮,正是阴历十一月天气,时近正午,天气不算太冷。火车站内外乱乱糟糟、吵吵嚷嚷,十分拥挤。伍连德提着简单的行李,在车站出口处举目四望。这时他看见一个车夫模样的人,正站在车站门口,举着牌子,紧盯着出站的旅客,见个差不多的人就开口打听,看来是来接站的。
伍连德走了过去,对车夫说:“我就是伍连德。”
这位车夫在大冬天里急得满头大汗,唯恐错过客人,被主人申斥,见了伍连德,总算出了一口大气,连忙跪下请安。然后把一张纸条递给伍连德。伍连德打开一看,是一张便条,英文的:“请随来人到寒舍。”署名Alfred Sze。
车夫提起伍连德的行李,两人来到车站外面的广场,一辆车停在那里,伍连德上车急驰而去。
车子在烟尘中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在东城的一座四合院前停了下来。伍连德刚走下车,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已经出现在门口,用英文兴奋地打招呼:“伍博士,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伍连德一下子认了出来,这个人1905年曾到过槟榔屿,他是端方、戴鸿慈率领的清政府宪政考察团的随员。当时他还特地详细询问了自己的情况。对,他就是施肇基。
施肇基一边请伍连德进门,一边继续说:“您归国两年多了,本来应该早早拜访,可是我一直在东北,今天才有机会。”
说话间已经来到二门,一位漂亮的少妇站在门口相迎。施肇基介绍,这是他的太太,施太太忙说:“欢迎您,伍博士,我叔叔经常谈起您。”讲的竟是一口地道的广东话。
“您叔叔……”
施肇基在一旁插话:“她叔叔是唐绍仪,唐大人。”
唐大人是伍连德的同乡,这么一介绍,心一下子拉近了,一路的劳累似乎消除不少,北京的冬天不再让人感到寒冷。几人在屋里分宾主坐下后,施肇基说,上次在槟城见面以后伍连德给他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当听说袁世凯打算聘用专家改革陆军军医学堂后,便极力向袁世凯推荐,推荐他回国服务。
伍连德至此才恍然大悟,心里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袁世凯聘请他到陆军军医学堂做帮办,是施肇基推荐的。
年长伍连德仅两岁的施肇基是近代中国有名外交家,一生为中国贡献颇多,而举荐伍连德之事却少为人知。
如果不是施肇基的举荐,中国就不会有伍连德,也不会出现受伍连德影响而归国服务的许多南洋很好人才;这些堪称国士的人才也许不会崭露头角,成为一代风云人物。
故人相见,分外亲热,施肇基与伍连德拉着家常,从他留学的康奈尔,到伍连德就读的剑桥,古今中外,聊得兴致勃勃。这种谈话很对伍连德的胃口,宾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
可是在谈话中,伍连德始终感到施肇基笑容可掬的背后掩藏着一种焦虑,他不会因为想和自己聊天而把自己紧急召到北京来,一定有什么大事发生。
伍连德趁一个间隙时间问:“施大人,外务部召我进京,有什么事吗?”
伍连德的一句话,让屋内的气氛突然改变了,刚才还谈笑风生的施肇基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慢地说:“伍博士,哈尔滨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瘟疫。”
“瘟疫?”伍连德心头发紧,这在他的业务范畴之内,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接连提出了几个问题,“出现多久了?情况严重不严重?现在已经流传到哪里了?”
“估计已经发生一个多月了,具体情况还不十分清楚,据报已有不少中国人和俄国人死亡。”
伍连德一下子站起身:“已经一个多月了?施大人,朝廷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施肇基示意他坐下:“我知道伍博士对细菌学研究颇有心得,因此特意向伍博士请教。”
伍连德向他介绍有关细菌学知识,尽量说得通俗。
施肇基身体前倾,眼睛定定地看着伍连德,听得十分专注,他接着问:“那么近年来瘟疫发生情况如何?”
P4-6
主编推荐
他是——
中国现在医学奠基人,
剑桥大学第壹位中国医学博士,
中国第壹位诺贝尔奖(193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扑灭百年前东北鼠疫大流行的总指挥,
历次在中国境内举行的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议)的主持者,
民国前期大总统府侍从医官,
国家防疫制度的创建者(他在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
中国历第壹座大型军医院(北路军总医院,今中国人民202医院)的创建者,
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
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的创办者和第壹任校长,
中华医学会的发起建立者
《中华医学杂志》的创刊人……
精彩内容
1910年11月,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突发鼠疫,疫情严重,蔓延迅速,室内平均每天死亡50余人,*多一天死亡183人。疫情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共卷走6万余人生命。伍连德临危受命,来到哈尔滨。他临时组建的防疫队伍,在不到两个月内控制了疫情中心鼠疫的流行。这是一场从西伯利亚到上海南北几千里的抗鼠行动,是人类历*次大规模的成功的传染病控制行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早的科学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组织管理、措施实施、医疗救护、防疫检疫等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至今控制未知传染病的办法依然是参照伍连德的方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