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8 4.9折 ¥ 72 全新
库存86件
作者高逢亮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901054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13227555
上书时间2025-01-02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选题来源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基础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
第四节形式动词的研究成果综述及目前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形式动词与相关范畴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形式动词和准谓宾动词的关系
第二节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的关系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形式动词的理想认知模型
第一节《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形式动词的界定和描写
第二节 形式动词与宾语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形式动词的分布情况及其典型位置
第四节 形式动词的语言特征模型和言语特征模型
第五节本章结论
第四章 形式动词的范围和三个次类
第一节 传统的二分法
第二节 形式动词的三个次类
第三节 形式动词的单音节变体形式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非典型形式动词的论证
第一节“展开”和“开展”的对比
第二节“感到”和“觉得”“表示”的对比
第三节 出现类形式动词
第四节“发动”和“发起”
第五节 形式动词“提供”
……
第六章形式动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第七章 形式动词的表达功效
第八章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选题来源
本书旨在对形式动词进行探讨。这显然不是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汉语语法学界对形式动词的研究是长期的,取得的成果也是丰硕的。翻看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形式动词都是动词的一种次类,而且教材所列举的往往是“进行、加以、予以、作”等典型成员。这反映了学者们对形式动词的认识较为一致。要在这样一个问题上谈出新的见解是有难度的。不过,本书仍然发现不少值得进一步挖掘、重新加以认识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语言系统是在动态发展的,从动态的角度看,任何一类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动态地“除旧迎新”。形式动词也在“悄悄”地吸收新的成员,以满足语言社团表达上的需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借用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把一类词看作一池水,没有活水的注入,水质必然会越来越差,没有新成员的加入,一类词的表达功能可能就会运转不灵。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有新成员的加入,那么新成员是如何融人这个范畴的,与已有成员之间的分工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将一个范畴分为典型和非典型成员,构成一个连续统,如果将典型成员的代表性特征列举出来,非典型成员一般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而且非典型成员往往同时具有其他相邻范畴的部分性质。从一类词动态形成的角度看,新成员的产生首先是取得非典型成员的资格,然后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功能的稳固向典型成员靠拢,最终可能成为典型成员。形式动词也是一个原型范畴,有典型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边缘成员和普通实义动词、代动词、泛义动词等范畴有交叉。也就是说,有些形式动词同时具备普通实义动词、代动词、泛义动词的属性,具有多种用法。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对形式动词成员的判定往往会过严,即只会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如“进行、加以、予以、作”等判定为形式动词,实际上它们只是典型形式动词,仅有这几个形式动词并不能满足我们语言生活中的表达需求。当前学界对形式动词的研究集中在上述几个成员,尤其是“进行”和“加以”,忽视了其他形式动词。我们将根据典型形式动词的特征,结合对语料的观察、分析,刻画形式动词的原型范畴。形式动词作为一个范畴,有不同的成员,不同的成员又可以根据句法、语义特征及表达功效分为若干小类,它们在选择宾语动词以及对动词的作用方面存在区别。所以,研究形式动词的原型范畴,实际上也是在研究形式动词的带宾能力及结构整体的功能,根据这类词带宾能力的强弱,以及整体功能的共性、差异,可以区分成员的典型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观察大量语料才能进行,否则容易先人为主,囿于既有观点而忽视非典型形式动词。
……
形式动词是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不过,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书籍相对较少。代表性的书籍主要是刁晏斌教授的《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此书的研究范围相对较小,所涉及的部分成员的性质值得商榷,书中重点讨论的仍是几个典型成员,描写集中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本书设定了较为明确的判定标准,将30个成员分为3个次类8个小类,层次鲜明,各小类之间的对立、互补关系清楚,并从历时角度细致梳理,归纳形式动词的虚化历程和机制,努力达到语言事实和理论提取的有机融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