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
49.5
5.0折
¥
99
全新
库存57件
作者王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5702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0978977
上书时间2024-12-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梅,女,1978年生,河北唐山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于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先后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概念
一模式的定义
二培养模式的定义
三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定义
第二节 协同学基本理论
一产生背景及其哲学观
二协同学的重要概念
三协同学的主要原理
第三节 比较研究与样本规则
一比较研究的定义
二比较研究策略的选择
三确定比较研究的样本空间
第四节 系统动力学与动态模型
一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二系统动态行为的基本模式
第五节 协同学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契合性探索
一协同学与研究对象的系统特征契合度
二协同学与比较研究的策略契合度
三协同学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契合度
第三章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初创期(19世纪—20世纪初)
二震荡期(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
三改革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二节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要素组成
一招生
二修业
三指导
四资助
五就业
第四章 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萌芽化(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二制度化(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叶)
三规模化(20世纪40-70年代)
四迟滞化(20世纪70-90年代)
五变革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二节 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要素组成
一招生
二修业
三指导
四资助
五就业
第五章 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 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初创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
二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三重塑期(20世纪50-80年代)
四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第二节 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要素组成
一招生
二修业
三指导
四资助
五就业
第六章 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结构与动因
第一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化的动态比较
一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初始状态比较
二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历史演变
三博士生培养规模发展的行为模式
四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宏观指标体系
第二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化的涨落力探寻
一环境因素的随机扰动
二培养规模与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
三培养规模的增长模式
四师资制度的作用力
五人口变化的力量
六经济周期的作用
第三节 基于VAR模型的博士生培养规模增长动因分析
一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二变量选取
三影响德国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四影响美国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五影响日本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六影响中国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七四国影响因素对比
第四节 基于协同理论的培养模式形成的半定量研究
一多分量和中观法
二序参数和自组织理论
三培养模式的演进规律
四博士学位完成率的优化问题
第七章 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第一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一系统结构图
二因果回路图
三模型检验
第二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一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二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三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四中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五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发展趋势比较
第三节 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的优化策略
一引用典型培养模式政策参数的仿真结果
二政策实验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博士生培养肩负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国民整体素质提升的重任,始终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书运用文献计量法、比较研究法、系统仿真法等,从协同学视阈考察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变的动因,发现博士生培养的基本行为模式,建构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协同学话语体系,绘制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使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比较四国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发展趋势,并基于仿真结果,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的优化策略。
精彩内容
博士生培养肩负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国民整体素质提升的重任,始终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书运用文献计量法、比较研究法、系统仿真法等,从协同学视阈考察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变的动因,发现博士生培养的基本行为模式,建构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协同学话语体系,绘制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使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比较四国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发展趋势,并基于仿真结果,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的优化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