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1979年律师制度恢复以来,中国律师已经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历程。四十余年来,经过几代律师的共同努力,中国律师群体展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迅猛发展态势。不仅在数量上从零起步形成人数多达六十余万的庞大律师队伍,还在行动上也迎难而上营造了被社会公众接纳和重视的生存环境,宣示了律师对于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四十余年,可谓中国律师的生成期。
然而,由于中国律师制度的历史过于短暂和律师执业环境的艰辛,中国律师队伍虽然发展迅速,却不够健壮。四十余年的征程中,中国律师披荆斩棘、蹒跚前行,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拓荒之旅,虽竭尽全力但也留下了力所不及的诸多遗憾。律师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就是这些遗憾中的重要一环。
四十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律师已经进入走向成熟的发展期。这种转型,意味着律师的执业技能应当从探索前行的初级阶段转向正规化操作的成熟阶段。而实现这种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对律师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
由于中国律师制度的历史过于短暂的特殊原因,中国律师的专业技能缺乏传承。过去四十余年中,对律师的业务培训一直停留在知识讲授的单一层面,实务培训长期处于空白状态。以至于在人们的认识中形成一种普遍性的误解,似乎只要学习了法律知识,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就可以做执业律师了,甚至误以为就此便可以符合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共同的入职标准。正是这种误解,造成很多法律界人士对自己职责定位认识不清的尴尬局面,以至于在控、辩、审三方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有很多人仍然停留在只懂法律知识而缺乏专业技能的初级水平之上。
当然,导致这种局面的责任不在于这些法律人士自身,而是我们缺乏和忽视了这种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或者说,我们缺乏这种培训的经验和能力。
实践证明,法学院的知识教育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只是设定了法律实务工作者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入职资格的门槛,而对于这三种职业专业技能的实务培训才是提升其执业能力的必经途径。
“刑事辩护教程”系列图书是对律师刑事辩护技能进行系统性培训的专用教材,共分为三册:《刑事辩护教程(理论篇)》《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和《刑事辩护教程(实训篇)》。
《刑事辩护教程(理论篇)》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介绍和解析刑事辩护的原理和理念,明确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辩护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旨在用以案释法的方式,结合各位作者亲历的案例,明确、具体、细致、生动地深入分析和讲解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刑事辩护活动的技能和技巧,使读者可以深刻、直观地体察到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千姿百态,品味刑事辩护活动中的苦辣酸甜,在开阔眼界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
《刑事辩护教程(实训篇)》是对培训模式、程序和具体方法的详解和指引。书中设计的培训模式是针对《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中包含的各个专题的具体内容,以受训者全员全程参与的方式展开。培训的基本原则是:“身份不分主次,答案不设标准,人人高度烧脑,资源充分共享。”旨在以理论研讨与实战演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头脑风暴式高度参与中,快速提升受训者的实操能力。
“刑事辩护教程”系列图书的理论篇、实务篇和实训篇涵盖了刑事辩护从理论到实务再到实训模式的完整内容。此三个部分相互衔接,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独立成篇,是一套对律师进行刑事辩护技能培训的专用教材。其宗旨是从实际案例和律师办案经验出发,以理论释义与实务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论证、阐述和剖析刑事辩护的基本原理、规律、规则,以及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使受训者通过学习实现刑事辩护理论水平与实务技能的全面提升。
田文昌
2022年12月23日
商品简介
《刑事辩护教程》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推荐的行业培训教材。本教材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组织编写,著名律师田文昌主编。
《刑事辩护教程 (理论篇) 》分为二十三章,从刑事辩护的基本问题、刑事辩护流程和刑事辩护特殊类型案件三大板块,详细论述刑事辩护的基本理论,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比较考察并解析刑事辩护的原理和理念,梳理立法沿革,明确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辩护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法律依据。本书对《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和《刑事辩护教程(实训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三者相互衔接,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独立成篇。
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刑事辩护的资深律师或在该领域内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泛,不仅对刑事辩护的相关概念做出了梳理及解读,还从读者的视角在刑事辩护整体理论框架体系内来考量刑事辩护业务在全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本书还对中外关于刑事辩护的理论及实践做出了专业化的介绍与评论,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辩护程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田文昌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毕业。1983年至1995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曾任法律系副主任;1995年离开教职,创立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做专职律师。 现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兼任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和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曾获评北京市首届靠前律师,CCTV 2013年度法治人物,2013年《亚洲法律评论》全国靠前诉讼律师,香港卫视2015年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拥有影响力华人大律师”,美国刑事辩护律师协会“终身荣誉会员”。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实话实说》《三百六十行》《面对面》《人物》等栏目先后进行了多次专访报道。 以擅长办理各类典型疑难诉讼案件而著称,并坚持不懈地从事理论研究和参与立法活动,为推动立法、司法改革和律师制度的建设而不断探索,以各种形式提出关于国家法治建设、法学理论研究、法律实务研究及法学教育改革的理论观点和探索性建议。 多年来,曾出版《刑罚目的论》(专著)、《律师与法治》(专著)、《中国大律师辩护词精选——田文昌专辑》(一、二、三辑,专著)、《与法治同行》(个人论文选集)、《田文昌谈律师》(专著)、《刑事辩护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律师建议稿与论证》(主编)、《律师制度》(主编)、《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合著)、《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合著)、《新控辩审三人谈》(合著)等著作,发表论文达数百万字。 副主编简介 门金玲 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刑事辩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兼任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诉讼法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刑事辩护和法律诊所教育。 独著《侦审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刑事辩护实务操作指南——尚权刑辩经验与风险提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刑事辩护操作指引》(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二主编《刑事辩护:策略、技术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第一主编《刑事辩护:策略、技术与案例(二)——经济犯罪辩护特辑》(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参著、参编著作、教材十余部。 为公检法司律培训、讲座及研讨疑难案件累计近百场,代理刑事案件累计近百件,有着深厚的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辩护实践经验。
目录
第一章 辩护律师的历史、定位与使命 第一节 辩护律师的由来与发展 一、西方律师制度发展简史 二、中国刑事辩护律师制度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中国刑事辩护律师的职责定位 一、律师职业定位的嬗变 二、优选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 中国律师的社会使命 一、律师与社会发展 二、当代中国辩护律师的社会使命 三、实现使命的基础与方式 第二章 刑事辩护的一般问题 第一节 概述 一、刑事辩护制度的产生 二、刑事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 三、刑事辩护制度的价值 四、刑事辩护的常见分类 第二节 刑事辩护中的基本关系 一、刑事诉讼的基本构造 二、控辩关系 三、辩审关系 四、嫌疑人、被告人与辩护律师的关系 第三章 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 第一节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一般问题 一、辩护律师的法定职责 二、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两大基本关系 三、义务冲突时的价值排序 四、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特殊性 第二节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一、维护被追诉人利益 二、保守职业秘密 三、与媒体的关系准则 四、维护职业关系 五、职业伦理的其他内容 第四章 刑事辩护律师执业权益保障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国家保障人权的义务 二、国家贯彻无罪推定的义务 三、自然法(right)是人为法(law)的基础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保障辩护权的法律规范 二、辩护权保障机制 第三节 目的与任务 一、立法目的 二、立法任务 第五章 接待客户与洽谈案件 第一节 客户 一、刑事案件客户的概念 二、客户的特征和样态分析 第二节 相关理念、目的与任务 一、比较考察:美国律师与委托人关系定位 二、接待客户与洽谈案件的理念 三、目的与任务 第三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关于律师接受案件的规范 二、关于律师收费的规范 三、关于合同终止与解除的规范 四、关于律师与当事人关系的规范 五、关于律师与当事人关系的禁止性规范 第六章 律师会见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会见权的来源 二、律师会见权的相对独立性 三、会见权与侦查权冲突时的价值排序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律师会见起始阶段的变化 二、会见权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会见的目的与任务 一、确认委托及建立信任关系 二、了解、核实案情,提供法律帮助 三、达成一致的辩护方案 四、充当传递亲情的桥梁 第七章 律师阅卷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平等武装 二、有效辩护 三、诉讼关照义务 四、被告人中心和辩护权独立 五、被告人程序主体论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规范演进的综述 二、阅卷时机的提前 三、阅卷范围的变化 四、阅卷方式的理性化 五、阅卷主体的扩展 第三节 阅卷的目的与任务 一、掌握控方指控的犯罪事实 二、发现指控证据存在的问题,形成质证意见 三、获取调查取证的方向 四、从卷宗中发现辩护事实和证据 五、重构事实,形成辩护思路 第八章 律师调查取证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调查取证权释义 二、比较考察 三、律师调查取证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我国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发展过程 二、调查取证的范围及辩方开示 第三节 调查取证的目的与任务 一、实现人权保障、防止控方取证偏颇 二、构建控辩平等,保障程序公正 三、全面查清案件事实,促使实体公正 四、实现有效辩护的目标 第九章 批准逮捕程序的辩护167第一节相关理念 一、比较考察 二、批捕程序的价值定位 三、批捕程序的基本原则 四、批捕程序的辩护理念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目的与任务 一、批捕程序的立法沿革 二、批捕程序中辩护的目的 三、批捕程序中辩护的任务 第十章 审查起诉程序与律师辩护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审查起诉的概念 二、域外比较考察 三、起诉法定原则与起诉便宜原则 四、审查起诉程序是对公民发动刑事追诉的屏障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我国近代关于审查起诉的相关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审查起诉的相关规定 第三节 审查起诉的目的、任务和律师辩护 一、审查起诉的目的和律师辩护 二、审查起诉的任务和律师辩护 第十一章庭前会议的辩护211第一节相关理念和目的 一、比较考察 二、我国庭前会议的创立、定位及目的 第二节 庭前会议的相关规程 一、庭前会议适用范围 二、庭前会议的启动程序 三、庭前会议的参与主体 四、庭前会议的召开方式 五、庭前会议解决的辩护事项 六、庭前会议事项的处理规则 七、庭前会议的决定及其效力 第十二章 法庭发问与人证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法庭发问的相关内容 二、西方法庭交叉询问的理念 三、中国古代法庭发问的理念 四、中国当代法庭发问的理念 五、人证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法庭发问规则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突出法庭发问的对抗性 三、2012年《刑事诉讼法》丰富法庭发问的规定 四、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正及其司法解释给法庭发问带来的新变化 第三节 辩护人法庭发问的目的与任务 一、证实辩护事实 二、证伪指控事实 三、展示程序违法的事实 四、展示被告人的人格 第十三章 质证概述与律师举证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质证的概念 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质证” 三、律师举证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三、1998年《刑诉法解释》对质证问题的细化和补充 四、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质证的修改 五、“三项规程”对质证的改革 六、2021年新《刑诉法解释》对“三项规程”的吸收 第十四章 物证、书证的质证273第一节概述 一、物证、书证的概念与特征 二、物证、书证的种类 第二节 相关理念 一、两大法系的相关理念 二、中国古代的相关理念 第三节 物证、书证质证的基本原理与规范 一、概述 二、与案件是否具有关联性 三、物证、书证是否真实可靠 四、收集程序的合法性 五、物证、书证的收集与移送 六、对瑕疵证据印证方式和效力的质疑 第十五章 鉴定意见的质证 第一节 概述 一、鉴定意见的概念 二、鉴定意见的种类 三、鉴定意见的特征 第二节 基本理念与规则 一、司法鉴定的启动权 二、鉴定人的角色定位 三、鉴定意见特有的质证规则 第三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正 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大幅增改 三、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其司法解释的突破 第十六章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质证 第一节 概述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与特点 二、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相关理念 一、视听资料质证的理念 二、电子数据质证的理念 第三节 质证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方法 一、视听资料质证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方法 二、电子数据质证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方法 第四节 远程取证的质证原理和规范方法 一、远程取证的概念和特征 二、基本原理和规范方法 第十七章 法庭辩论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比较考察 二、我国法庭辩论的理念 第二节我国法庭辩论的立法沿革及模式分析 一、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二、模式分析 第三节 法庭辩论的目的与任务 一、对控方事实及证据的拷问 二、对辩方事实及合理怀疑的主张及构建 三、对裁判者进行答疑解惑 四、说服裁判者,实现有效辩护 第十八章 二审程序中的辩护359第一节相关理念 一、设置司法复审的原因 二、两审终审制之二审的价值与辩护理念 三、两大法系的比较考察 四、我国二审程序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二审程序的基本要素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完善二审程序 三、2012年《刑事诉讼法》使二审程序实质化 第三节 二审程序及其辩护的目的与任务 一、不同于一审的审理(辩护)对象 二、区别于一审的审理(辩护)程序 第十九章 非法证据排除383第一节相关理念 一、保障人权,警察权滥用 二、发现真相,防止冤假错案 三、无罪推定 四、程序正义与优选的辩护 五、域外考察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从1979年入法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 二、“两高三部”联合出台《排非规定(2010)》 三、从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到2017年“三项规程” 四、“”两高三部”出台的《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五、从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正到2021年《刑诉法解释》的细化 第三节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与任务 一、防范冤假错案 二、准确惩罚犯罪 三、规范调查取证 四、推进庭审实质化 第二十章 认罪认罚程序的律师辩护405第一节相关理念406 一、域外考察 二、迅速裁判,提高诉讼效率 三、繁简分流,优化资源配置 四、宽严相济,认罪从宽为目的 五、协商性司法理念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实体法 二、程序法 第三节 认罪认罚程序中律师辩护的目的与任务 一、帮助被追诉人全面获取案件信息 二、提出法律分析意见,综合评估案件走向和结果 三、协助开展量刑协商,帮助争取很优结果 四、见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五、妥善应对认罪反悔情况,尊重被告人的选择权 六、案件宣判后的综合评估与法律辅导 第二十一章 死刑复核案件的辩护427第一节相关理念、目的与任务 一、死刑存废之争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理念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目的与任务 四、死刑复核辩护的理念与目的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死刑核准权行使的历史沿革 二、全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保障死刑复核阶段律师辩护权的重要文件 三、全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控制死刑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 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 第一节 相关理念 一、西方少年司法理念的比较考察 二、未成年人的概念界定 三、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节 我国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沿革 一、未成年人保护的启动与发展 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正式写入《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目的和任务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目的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任务 第二十三章 涉外刑事辩护业务 第一节 概述 一、涉外刑事诉讼的界定 二、涉外刑事案件的管辖 第二节 引渡和国际司法协助 一、引渡 二、国际司法协助 三、区际司法协助 第三节 我国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参与的公约 一、管辖 二、涉外刑事案件的委托 三、确认被代理人国籍 四、强制措施 五、获得翻译帮助 六、获得使领馆保护的权利 七、法律制度差异问题 八、涉外证据的取证问题 九、刑罚适用
内容摘要
《刑事辩护教程》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推荐的行业培训教材。本教材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组织编写,有名律师田文昌主编。
《刑事辩护教程 (理论篇) 》分为二十三章,从刑事辩护的基本问题、刑事辩护流程和刑事辩护特殊类型案件三大板块,详细论述刑事辩护的基本理论,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比较考察并解析刑事辩护的原理和理念,梳理立法沿革,明确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辩护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法律依据。本书对《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和《刑事辩护教程(实训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三者相互衔接,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独立成篇。
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刑事辩护的资深律师或在该领域内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泛,不仅对刑事辩护的相关概念做出了梳理及解读,还从读者的视角在刑事辩护整体理论框架体系内来考量刑事辩护业务在全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本书还对中外关于刑事辩护的理论及实践做出了专业化的介绍与评论,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辩护程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主编推荐
1.《刑事辩护教程》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推荐的行业培训教材。 2.本书由京都律师事务所组织编写,有名律师田文昌主编,作者均为国内刑事辩护的资深律师或在该领域内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 3.本书对《刑事辩护教程(实训篇)》《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三者相互衔接,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独立成篇。 4.本书共二十三章,从刑事辩护的基本问题、刑事辩护流程和刑事辩护特殊案件三大板块,详细论述刑事辩护的基本理论。 5.本书系统阐述了刑事辩护制度的的历史演变过程,比较考察并解析刑事辩护的原理和理念,梳理立法沿革,明确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辩护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法律依据。 6.本书内容全面、涉及面广,不仅梳理了刑事辩护的相关概念,还从读者的视角在刑事辩护整体理论框架体系内来考量刑事辩护业务在全部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作用。 7.本书对中外关于刑事辩护的理论及实践做出了专业化的介绍与评论,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辩护程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精彩内容
《刑事辩护教程》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推荐的行业培训教材。本教材由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组织编写,有名律师田文昌主编。 《刑事辩护教程 (理论篇) 》分为二十三章,从刑事辩护的基本问题、刑事辩护流程和刑事辩护特殊类型案件三大板块,详细论述刑事辩护的基本理论,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比较考察并解析刑事辩护的原理和理念,梳理立法沿革,明确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和环节中,辩护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法律依据。本书对《刑事辩护教程(实务篇)》和《刑事辩护教程(实训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三者相互衔接,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独立成篇。 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刑事辩护的资深律师或在该领域内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内容全面、涉及面广泛,不仅对刑事辩护的相关概念做出了梳理及解读,还从读者的视角在刑事辩护整体理论框架体系内来考量刑事辩护业务在全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本书还对中外关于刑事辩护的理论及实践做出了专业化的介绍与评论,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辩护程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