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中国新文学史》系林庚先生于1936-1937年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等几所大学讲授新文学时所写的讲义。林庚先生生前从未主动提及,也未出版,于近日著名学者罗根泽教授旧藏中被发现才通晓于世。
《中国新文学史略》全面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自《新青年》发端后至20世纪30年代的发展情况,讨论了文学启蒙运动、新文学独立、文学与革命等现代文学重要议题,其中“出版界的勃兴”、“翻译的工作”、“文学运动的被干涉”等角度颇具新意,提出了不少作为亲历者的真知灼见。书中附有大量插图,对书中提到的重要版本、人物进行说明,以期使此书更通俗易懂。
由于林庚既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又是文学研究者,兼亲历者、创作者与研究者于一身,其所著现代文学史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以说是近期发掘的中国现代文学又一重要研究作品。
《林庚中国新文学史略(精)》由潘酉堂整理。
目录
序言前奏曲启蒙运动 一、《新青年》与文学革命 二、文学革命的展开 三、《新潮》与“五四运动”新文学的独立 一、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 二、新文学运动的热狂 三、学衡派的复古 四、国故的整理 五、翻译的工作 六、《语丝》与《晨报副刊》 七、《甲寅周刊》 八、五卅惨案与创造社 九、《诗刊》 十、文学运动的被干涉文学与革命 一、太阳社的活跃 二、创造社的分散与文艺论战 三、左翼作家联盟与文学研究会的胜利 四、“九一八”国难的影响 五、《现代》杂志 六、《论语》的风行 七、剧团公演与影坛 八、国防文学 九、文学研究会的分散 十、京派与海派整理后记潘酉堂元气淋漓的“新文学之当代史” ——读林庚《中国新文学史略》孙玉石 昊晓东
内容摘要
。。。
主编推荐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碎金文丛》第四辑书目:
《莲生书简》杨联陞 著
《墨戏》滕固 著
《林庚
<中国新文学史略>
》潘酉堂 整理
《西游记漫话》林庚 著
《古诗十九初探》马茂元 著
《芳草茵茵――费孝通自选田野笔记》费孝通 著
精彩内容
本书系林庚先生于1936-1937年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讲授新文学课程的授课讲义,原是著名学者罗根泽教授的旧藏,近年才被发现整理而为世人所知。讲义是对当时刚刚逝去的新文学的“现场”总结,记录并梳理了抗战之前新文学简约而完整的发展样貌,堪称中国新文学二十年的即时反思录。这部完成于八十年前的讲义,也凸显了林庚先生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和现代诗人的双重视角,提供了一系列原生态的文学图景,洋溢着弥足珍贵的新鲜气息和元气淋漓的现场感。
媒体评论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及今观之,札记、书信、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丰富人生。
《碎金文丛》第四辑书目:《莲生书简》杨联陞 著《墨戏》滕固 著《林庚<中国新文学史略>》潘酉堂 整理《西游记漫话》林庚 著《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 著《芳草茵茵――费孝通自选田野笔记》费孝通 著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