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25.87 6.5折 39.8 全新

库存89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良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6769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8690257

上书时间2024-12-26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我国有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曾与王湘穗合著《超限战》一书。1999年,《超限战》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在随后爆发的“9·11”事件中得到印证,在美国及西方引起强烈震动,从而被美国一些军事院校列为学员推荐阅读书目。

目录
目录 
自序:当帝国即将成为过时的话题
引言:“9•11”,美国国运的拐点
一.帝国前史:老欧洲没落与美国的崛起
美国是个帝国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如果说是,美国却分明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它没有海外殖民地,也不从其打仗占领的国家公开地掠夺资源财富,更不驱使奴役占领地的人民。从这几点来看,美国完全不像一个帝国。但如果据此判断美国不是帝国,那美国为什么追求霸权,并且实实在在拥有霸权—美国在最近40多年里,用美元构筑的金融体系将整个世界带入史无前例的金融文明而从全球获利。那么,美国是如何成为史上最新也最强盛的帝国的?
1.用资本的方式理解战争
2.被忽视的资源和资本能力
3.同盟国:鲜血与资本的劣势
4.协约国: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5.唯一的受益者只能是美国
二.金融殖民;货币的历史逻辑和轨迹

                                                目录 
自序:当帝国即将成为过时的话题
引言:“9•11”,美国国运的拐点
一.帝国前史:老欧洲没落与美国的崛起
美国是个帝国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如果说是,美国却分明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它没有海外殖民地,也不从其打仗占领的国家公开地掠夺资源财富,更不驱使奴役占领地的人民。从这几点来看,美国完全不像一个帝国。但如果据此判断美国不是帝国,那美国为什么追求霸权,并且实实在在拥有霸权—美国在最近40多年里,用美元构筑的金融体系将整个世界带入史无前例的金融文明而从全球获利。那么,美国是如何成为史上最新也最强盛的帝国的?
1.用资本的方式理解战争
2.被忽视的资源和资本能力
3.同盟国:鲜血与资本的劣势
4.协约国: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5.唯一的受益者只能是美国
二.金融殖民;货币的历史逻辑和轨迹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那么,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个悖论的呢?
1.新殖民主义:“绿纸”换实物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美元全球化
三.金融魔杖: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美联储)你们可以谈论一切,就是不许谈论美元。这是禁忌,美国人对这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所以,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最好不要听美国人说什么,而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式。美国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它的国家战略构想,而所有这些战略构想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美国在这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那么,美国人极力要维护霸权又是为了什么?答案也只有一个: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1.美元指数周期律:“过山车”与“剪羊毛”原理
2.美元之祸1:拉美金融危机
3.美元之祸2:东南亚金融危机
4.金融海啸搅了第三次“剪羊毛”的美梦
四.硝烟背后:美国为何而战
也许,不能说美国人酷爱战争,但实际上美国总是需要战争。过去20 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20 年间四场战争,美国人为什么开战?
1.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NO!
2.科索沃战争剑指欧元
3.阿富汗反恐: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的信心
4.“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用战争快变量控制资本流
五.世纪之问:金融战与阴谋论
很多经济学家,对于金融战和阴谋论这样的说法都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这两个词,无论是金融战还是阴谋论都不是专业术语;第二是因为许多学经济、学金融的人,他们从课本上从未接触过这类内容。所以他们本能地排斥这些。但我要问,如果我们看到的某些客观事实与我们所学到的理论不一样,我们会去修正谁?是修正我们的理论,还是去修正客观事实?既有的理论和实事求是谁更重要?这才是问题的出发点和分歧点。
1.谁用货币绑架了世界
2.金融战是战略工具还是夸张比喻
3.阴谋论本身就是阴谋
4.“金融殖民”是耸人听闻还是当下现实
5.中国人的财富如何成了华尔街的盛宴
6.最寒冷的冬天正在来临
六.重振或衰落:美国战略大调整能否避免颓势
2012 年一开年,美国即高调宣布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经济、军事、外交、安全,多管齐下,动作频频。特别是奥巴马总统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参联会主席邓普西,联手发布《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 世纪世界国防优先任务》的战略评估报告,更引起全球一片热议。美国究竟意欲何为?这次调整的背景原因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美国是否可以通过这次调整挽回颓势,避免衰落?都需要世人悉心揣度,深入探究。
1.清醒又无奈的选择:战略重心东移
2.N多个因素促美战略调整
3.与战略收缩态势匹配的新军事战略
4.深度展望:这次是否真的衰落?
七.谁将崛起:当美国自己击倒自己时,中国该做什么
从修昔底德开始,谈论帝国衰落的话题就从未间断,因为人们眼睁睁地看见过一个又一个帝国在眼皮底下走马灯似的兴起又衰落,甚至谈论世界史上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帝国—美利坚帝国的衰落,这一话题也已被人争吵了半个世纪,早已不再新鲜。真正新鲜的是谁敢预言:美国将在何时,因何种原因,以何种方式衰落?这才是真正新鲜的话题。很可惜,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做出这样的预言。更不要说预言美国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谁将是美国之后的继任者了。
1.保罗•肯尼迪为什么没有言中?
2.虚拟经济吃尽了货币霸权的红利
3.美欧反目,资本争夺与金融资本主义的毁灭
4.互联网,最大的创新消解最后的帝国
5.祈愿:命运之神眷顾中国
附录一:金融全球化与财富转移
附录二:大国崛起要有大智慧
附录三:大时代来临前的大国较量
后记

内容摘要

自序
当帝国即将成为过时的话题
 
    帝国,是个千年话题。这个话题一千年又一千年的影响着东西方人类,这个话题令人着迷。
    今天,又到了千年一易的时刻:不是帝国之旗易帜,而是帝国大剧的帷幕,徐徐垂下……从大秦帝国、古罗马帝国开局,到大英帝国、美利坚帝国收官,这一出波澜壮阔、风诡云谲的长剧,终于演到了尾声。
    回过头去看,没有一个帝国重复过别人的历史,但帝国运行的曲线,却惊人的相似:都在亘古不变地演绎着抛物线原理。这是否就是帝国兴衰之道?从某种角度说,是的。但如果仅用这种道理去描述和总结每一个帝国的兴衰起落,那与我们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何异?
    一定还有更本质的东西在影响和左右帝国运行的轨迹,如同万有引力影响我们的呼吸、速度、力量乃至生命的长度。这个过程的传导太过复杂,复杂到我们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复杂性”,遮蔽了我们洞察事物本质的视线。我们非要等到不同寻常的事件和人物“涌现”时,才会发现那些无法忽略的环节。而当我们把这些环节一个个穿起来,串成一条绵延不断的长链,就有了我们所谓的“历史”,包括帝国史。
    这时,我们会把目光聚焦在诸如“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秦并六国”、“亚历山大远征”、“坎尼之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法国大革命”乃至一次大战、二次大战这些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上;或是把视线投向嬴政、凯撒、汉尼拔、拿破仑、罗斯福这些以一己之力开凿了历史风貌的大人物身上。我们以为,正是这些事件和这些大人物的“涌现”,推动并构成了人类社会已知的历史。
    我们不知道,又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些大事件和大人物去缔造历史?
    我们从不这样理解历史:先有青铜和铁,后有凯撒和秦始皇;先有马镫和,后有成吉思汗,先有蒸汽机,后有优选贸易和“日不落”;先有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有金融霸权和优选化。
    我们不情愿说,技术创造历史,技术也改变历史,技术总是先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走在一切历史的前面。仅仅因为,任何技术都是没有体温的,远不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得生动且鲜活。
    我们不肯承认我们被自己创造发明的技术所左右、改变甚至主宰了命运。
    我们只把技术看作是被人类驱遣和使用的工具。
    我们意识不到每一种革命性技术,都在改变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重塑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
    我们接近忘了,技术在帮助我们先是用狩猎和战争,然后用农耕和生产线,现在又用金融和计算机追逐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刷新我们的人际关系,族群关系乃至靠前关系。
    甚至连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爱慕之心,也由于技术的助力,从鱼雁传书的曲折隐晦演化为网上约会式的赤裸直白。
    其实,纵观人类进化史,说技术左右人类,一点也不为过。这就跟仆人常常以卑微的狡猾左右主人的生活是一个道理。技术就是如此左右人类的“仆人”。
    今天,技术又一次开始强迫人类做一次“创世纪”式的改变。如同它用蒸汽机把从中世纪走出不久的西方拖入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互联网也将要把整个世界,不论西方还是东方,强行拖入一个现在还难以命名的社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和普及,各种由此衍生的新技术全都在开足马力,一个亘古未有的大时代即将开始。社会变更必须的两大要素——生产方式的改变和交易方式的改变——已然具备。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形态将出现超乎人类想象的巨变。领跑人类社会200年、中国才刚刚迈进门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即将告终。新的社会已经拉开序幕。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太让人措手不及,整个世界都还没有为应对和迎接这一变化做好心理准备。
    技术,却又一次跑到了人类领悟力的前面。
    不可否认,引发这一改变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用两大技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一是金融技术,二是信息技术。前者更借助后者之力,推动美元的优选化,建立起了无远弗届的金融帝国,把整个地球变成了美利坚的金融殖民地。但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相通的,自然界的物极必反,表现在社会界就是盛极必衰。这个道理,美国比谁都懂,所以它才拼命地创新科技,发展军力,期冀用高科技武装的举世无双的军力,震慑来自任何方向的后来者挑战,保住帝国霸权不旁落。从此刻望去,美国几乎已经无可匹敌地做到了这一点。但出美国人所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击倒美国时,美国却有可能自己击倒自己!从技术史角度看,过去一百年里,美国为这个世界做出的*大贡献,就是创新出了互联网。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一让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创新,将成为美国为自己准备的“帝国掘墓人”——互联网演变必然带来的两大趋势性结果:“去中心化”和“去货币化”,不可避免地会伤及乃至剥夺美国的两大特权:政治霸权和货币霸权。因为互联网的主要功能——信息共享,将使信息垄断不复存在,起码将其降到*低限度,这将不可逆转地消解一切权力,包括帝国霸权。个中原理就是:一切权力都来自信息垄断。信息垄断一旦打破,一切权力不攻自破。
    这意味着,美国之后,将不再有帝国;也意味着,权力的转移,也不再只是大国间的游戏。权利分享,会成为世界格局重塑的主题。
    显然,美国做为当今世界的老大,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甚至根本就没打算有这种准备。这一点,从美国的一些*级智囊为什么反复谈论“修昔底德陷阱”的话题,即可窥出美国人当下的心态。很遗憾,这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刻舟求剑”:以为只要打压住挑战者,就可以保住帝国江山永不易帜。
    但,任何人,任何力量,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与趋势对抗,特别是当趋势已经如此明显之际。美国不可以,中国也不可以。
    这一趋势昭示世界也昭示中国,帝国之路走不通了。不管美国是否准备一条道走到黑,中国都必须另辟蹊径。另辟,如何辟?时下中国,流行“腾笼换鸟”说,在我看来,应该“腾笼换‘脑’”才是当务之急。首先要清醒的是:中国的崛起,决不能重蹈历目前多次出现过的“修昔底德陷阱”——以后发优势直接挑战老牌帝国,但又不能接近回避与老霸主的较量。起码在新时代将临未临,我们大家都已把一只脚迈过新门坎之时。
    这就是说,在我们能否赢得未来之前,先要赢得当下。
    现在,优选经济都不景气,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正在跌进一个比“烂”时期:谁比谁更烂,谁就先倒下。中国唯有不遗余力,不惜一切代价,不让自己比别人先倒下,让别人先你倒下,你就有机会挺住,然后逐步修复自己,重返快车道。
    以中国今天的体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击倒中国,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没有被别人击倒的可能。就中美两国而言,中国今天真正要应对的,主要不是美国的军事霸权,而是其金融霸权。近四十年来,美国利用手中的金融权杖,通过阶段性交替释放或减少美元流动性,形成吞噬优选财富的美元周期律,这是一种可怕的“金融呼吸”:大开大阖之间,把各国经济像绵羊一样喂肥后再伺机宰杀,迄今已几经实战,屡试不爽。虽然道理上说,“只要你自己不倒,就没有人可以把你打倒”,但美国人的“金融呼吸”,对于中国*脆弱的软肋——刚刚开放资本项目的金融系统来说,的确有“击穿你的软肋就让你倒地”的可能,何况美国也确有此能力。对此,中国怎能因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深信不疑,而让自己成为不设防的“罗马”?
    这一不祥的预感让我忧思如焚,也是我写作这部《帝国之弧》的动机。当我不时怀疑自己是否忧虑过度之时,整个世界正乱云飞渡,乱象纷呈。内战、恐袭、股灾、难民、油价暴跌、教派冲突,所有的乱,*后都可归结为争夺资本之乱,而所有的资本之乱,都与美元有关,这本书,或许会对人们厘清乱象冷静判断有些许之用,特别是当我们已与美国和世界站在同一条(互联网)起跑线上,向那个虽不确定,但越来越清晰的目标冲刺时,尤其需要一贴清醒剂。历史的发令枪已经打响,所有的国家,无论大国小国,都在争先瞄准终点发力。值此决定国运之际,我只想提醒我的国家,清醒。清醒才是一个长跑者*重要的武器,如果你已经具备足够体力的话。我们不必在意自己是不是这场“马拉松”的领跑者,我们只要争取成为*后的撞线者。因此,清醒,就格外重要。



主编推荐

《帝国之弧》是乔良将军“帝国论”三部曲的**部。作者继不错畅销书“超限战”之后,十年磨一剑,“突击”金融,为读者预见明日中国:“军事和金融,不但相关,而且**相关——不了解金融,就不了解美国人的国家生存方式,*终就无法理解美国人的战略意图。换言之,懂金融,才能‘知彼’,而知己知彼,才能*终打好中国的‘崛起之战’”。
这本书以世界格局及优选热点为背书,以金融为切入点来告诉你:今天的世界为何是这个样子;未来的世界可能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界。你将看到:

1.美国的崛起,是“枪杆子出政权”还是资本运作?
2.“优选化”一统江湖,是大势所趋还是另有所谋?
3.金融危机、经济泡沫,谁是推手,谁该负责?
4.优选快速打击系统,因何而快?
5.金融殖民是耸人听闻还是当下现实?阴谋论是否存在?
6.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是清醒的选择还是无奈之举?
7.“互联网将埋葬霸权”是石破天惊的真知灼见还是一时冲动之语?
8.“永不称霸”的口号是否已经过时?
9.我们为什么要对外积极援助?
10.怎样定义中国的核心利益?
11.领土争端,为什么要有胆有谋还要有智慧?
12.军改,改的是什么?
13.“一带一路”在国家战略层面有何深意?
14.未来关键10年,中国面临的*大挑战有哪些?



精彩内容
《帝国之弧》是乔良将军“帝国论”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这是继“超限战”之后,作者的又一力作。十几年来,乔良将军潜心于军事理论研究、充分结合国内外形势,冷静透析优选热点事件,直入事件内核,不但对美国金融霸权演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使读者明晰金融在大国战略博弈中的重要地位;也对美国对华战略的发展走势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探讨了中国的应对之策。作者在《帝国之弧》一书中时而冷静分析,鞭辟入里;时而满怀激荡,真知灼见迸发其间。可以说《帝国之弧》是欲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了解优选政治、军事、经济走向的读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媒体评论

                                                                                    
                                            
                                            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美国。在历经数年的战略摇摆之后,美国开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战略重心的重大移动。奥巴马总统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太平洋总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声言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最重要的使命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表面上看,这只是美国从全球扩张变为偏重亚太,从以大西洋为重心到以太平洋为重心的战略资源和力量投送的改变,但究其实质,则可看作是美国意识到自身实力不逮后的全球战略收缩。
此后,奥巴马和他的团队,在西太东亚上演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杂技。先是通过“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黄海军演”以及“钓鱼岛事件”,把本已有离心倾向的韩日两国重揽入怀。稳住东北亚的阵脚后,又掉头南下,以联合军演的方式激励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反复滋事;恢复对台湾出售武器;向缅甸政府释放“善意”,在原本关系不错的中缅之间打进楔子;跟新加坡谈判部署沿海快速舰基地问题;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建立一个驻扎2500名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基地;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在打完这一系列地缘战略的组合拳之后,真正富有深意的战略动作也随之出台,那就是主导甚至主宰亚太经济。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一切战略利益,最终都要表达为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的获得,只能通过财富的转移来实现。环视全球,受美国经济影响和欧债危机拖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表现低迷。只有亚太地区,由于有渐成地区经济火车头的中国牵引,尚具活力。对美国来说,无论是让自己经济脱困,还是要从亚洲的经济增长中获利,都必须刻不容缓地向亚太开刀。因为如果现在不动手,等到亚洲国家围绕中国重新排起新的雁阵时,美国再做什么,恐怕都为时已晚。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其战略目标一箭数雕:一是占据亚太龙头地位,主导“太平洋世纪”,确保太平洋地区继续成为美国的“提款机”,成为它与欧元区竞争的根据地;二是遏制中国势头,不容任何国家挑战美国霸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判断,2016年中国GDP总量可能超过美国,到2030年,中国可能大大超过美国,甚至可能超过美国三分之一,或接近二分之一;到了2050年,中国可能就将完全在经济上超过美国。尽管这只是一种预测,但此一前景已足以惊出美国人一身冷汗。为了延缓甚至阻止这种可能性变成可怕的现实,奥巴马政府尽管仍对有可能被德国整合统一的欧洲放心不下,但在权衡再三后,还是决定移动自己的战略重心,从地缘和币缘两大战线环绕中国展开了一连串打压动作,大有先压住中国的势头再说的架势。但透过近期美国对中国又打又拉且雷声大雨点小的种种举动看,美国的着力点还在于如何尽快走出困境这一点上。从美国此番为配合战略调整,使用的策略被冠名以“巧实力”,也可看出其手上可打的牌已很有限。打压中国,除了遏制中国对其老大地位的挑战外,更紧迫的,还是要让中国在经济上向美国低头,在更大程度上为美国经济复苏做贡献。
美国在亚洲地区主要策略就是“制造麻烦,控制危机”,因为只有制造麻烦才能创造出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需求,才能拖住老盟友和吸引新伙伴,也才能显示美国实力水桶中最长的“军事长板”。过去美国的策略是“水涨船高”,各国是水,美国是船,船被水高高托起,大家好,我更好。现在美国自己遇到了麻烦,水涨船高的可能性没有了。另一个策略就浮出水面,“水落石出”,用弱化别国来相对凸现美国的“强”。现在美国对中国的策略就是“水落石出”,用一切手段让你不好过,在相对比较中,你仍不如我,办法就是不断给你制造麻烦。
不过,即便美国这次战略重心东移针对中国的意图如此强烈,我们对美国战略意图的判断和应对仍不宜反应过度。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世界大国,当然懂得国际事务不可能完全由霸权决断。你可以一超独大,但不可能一手遮天,很多事都需要同别的国家特别是大国合作,也就是通过共治才能实现。太平洋区域肯定是需要共治的。中国也肯定会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共治的绕不开的因素。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