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道侗锦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道侗锦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38.22 4.9折 78 全新

库存19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建蓉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2911618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4417785

上书时间2024-12-22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建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曾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4项、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7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项,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在《装饰》《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出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专业作品30余篇,主要从事环境设计、民俗民艺及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民俗学与人类学概述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地域

1.5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2章 通道侗锦的历史与象征

2.1 通道侗锦的历史渊源

2.2 通道侗锦的生成环境溯源

第3章 通道侗锦织娘的女性角色分析

3.1 侗族女性与民间信仰

3.2 织娘的家庭生活

3.3 织娘的社会角色

3.4 乡土文化对织娘技艺风格的塑造

3.5 现代织娘技艺和观念的变化

第4章 通道侗锦织造工艺

4.1 通道侗锦的织造原材料

4.2 通道侗锦的织造工具

4.3 通道侗锦的织造工艺

4.4 通道侗锦物件

第5章 通道侗锦的型制结构与设计原则

5.1 通道侗锦的设计元素与意象

5.2 通道侗锦的纹样配置

5.3 通道侗锦的色彩构成

第6章 通道侗锦的传承、保护与变迁

6.1 通道侗锦的发展与变迁现状

6.2 通道侗锦的传承方式

6.3 通道侗锦的传承特点

6.4 通道侗锦的生产性保护

第7章 文化场域视野下通道侗锦的创新设计与再生产

7.1 通道侗锦的文化场域

7.2 通道侗锦文化场域中的行动主体

7.3 通道侗锦生产与经营

7.4 通道侗锦的创新设计与再生产

7.5 通道侗锦创新设计开发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本书以通道侗锦技艺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五点考虑:

(一)对研究对象的熟悉性

笔者生长在侗族聚居区,对侗族文化自幼天然亲近。唯呀学语时,便在村头田坎边听长辈们讲有关侗族的神话传说,文化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笔者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系就读期间,研究生有较多机会接触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这个阶段,笔者主要学习传统工艺相关知识和通道侗锦技艺传承与开发内容,还深入侗锦当地,对侗锦技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进行考察,掌握了大量有关侗锦技艺的一手资料。由此,更加坚定了以通道侗锦为切人点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内容的延续性

工作期间,笔者多次深人湖南通道侗锦发源地深人考察,对通道侗锦织造工艺、技艺特征、图案色彩、历史发展等内容全面了解,积累了大量关于侗锦织绣以及服饰的相关资料,还就其侗锦织绣相关内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基于对侗锦织造技艺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本书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现如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渐重视,侗锦服饰作为侗族人世代相传的一项传统工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同侗锦织绣的工艺技术和织染材料都需较高的工艺水平,因此,侗锦织造过程往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最终制成一件合格的生活用品或服饰。侗锦用品以及服饰凭借其独特祥式和手工艺制作技术,在工厂批量化、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的时代显得尤其珍贵。千年的工匠技艺是侗族人的智慧结晶,是侗族人将自己的文化特征付诸织锦的物化表现,因此,对侗锦技艺的保护和研究弥足珍贵。

(四)侗锦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侗锦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服饰花色多样,款式别致,素雅有致,男女不同,各具特色。侗锦织作的工艺复杂繁多,从纺纱到织造,整个工序就达几十种。侗锦被广泛用于服饰、生活用品、日常装饰、礼仪往来、宗教节庆等侗锦往往制作精良,如侗族妇女的发式、头帕根据年龄和地区不同,便分为窄条发髻式、包襄发髯式、梯形头帕式,而且有织锦、挑花等,反映出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此外,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南部,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3%,他们世代生活在此,这为侗族文化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样本。(五)研究对象的广泛分布

湖南通道侗锦在整个区域传播较广,占据全县总面积的60%,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百里侗族文化长廊,有牙屯堡镇、播阳镇、独坡乡、双江镇、坪坦乡、陇城镇,以及县溪镇的部分村寨。早在十年前,侗锦技艺传承人就已超过40人,随着2008年侗锦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对侗锦传承力度加大,更大范围拓展侗锦技艺传播渠道,影响力倍增。因此,对通道侗锦工艺的研究对其本身发展有重大意义。再者,侗锦技艺发展历史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演变,反映出侗族本民族的文化认知变化及迁徙。凡此种种,映射到侗锦动态发展中,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本书基于民俗学、人类学的视角对通道侗锦技艺展开调研和分析,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侗族织锦技艺的理解。

本书在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湖南通道侗锦发展历史、工艺特征、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侗锦技艺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全方位为通道侗锦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找准新的传承赛道,扩大文化传承范围。



精彩内容

侗锦织造技艺,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书基于民俗学、人类学视角的通道侗锦技艺研究,可以帮助对侗锦技艺发展史有更深入了解。从民俗与人类学发展起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研究要素,结合本次论题的相关要点,从侗族染织技艺介绍引申到通道侗锦介绍,对通道侗锦历史沿革、文化特征、社会分工进行解读;再就少数民族服饰发展现状与通道侗锦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发现通道侗锦技艺发展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最后在设计学科视野下,对通道侗锦的传承与开发进行探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