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3 4.9折 ¥ 56.8 全新
库存36件
作者陈凤华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72111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6.8元
货号13991983
上书时间2024-12-22
陈凤华,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瀚海情书》、《记得住乡愁》、《守护大山的人》、《长白山下是我家》、《长白山动物科普绘本——中华秋沙鸭》系列四种。
初见如重逢
3月下旬,一场暴雪突如其来,雪后的寒冷是否会影响中华秋沙鸭的归期,我暗自担忧起来。可是,这并没有阻碍我的行程,我如期抵达二道白河镇,下榻忍冬路上的一个青年旅舍。
青年旅舍不远处,便是二道白河镇标志性建筑物,最有名气的网红酒店——长白天地。长白天地像一艘巨轮,停泊在宁静的二道白河小镇,与著名的长白山自然博物馆珠璧交辉,好像随时要起锚出海。我入住青年旅舍二楼,拉开窗帘便能看到大船。那一刻,感觉自己像乘坐一艘小船,紧追着大船在前行。
来这个旅舍住宿的大多是年轻人,这里价位百元左右,房间无法与大酒店媲美,被褥还算干净,床铺也还舒服。最吸引人之处是这里没有服务员,买单靠自觉,扫吧台二维码即可。从正门进入旅舍,但见狭小的厅堂,摆着三张长方形的木桌,六把长椅,以桌子为中心对称着。入门的左边是一个小书架,有杂志,有书籍,瞬间寂寞淡去。右边墙壁上,贴着各种颜色的便笺,不同人写着不同的留言,似曾相识,在哪里见过这堵墙呢?却想不起来了,想必在电视中。
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一切的必然也会成为偶然。因为我与中华秋沙鸭的缘分、与长白山的缘分,成就此次行程。中华秋沙鸭是追寻的目标,更是心底的念想。目标越明确,期盼就越浓烈。
上次为中华秋沙鸭专程拜访朴老师时,老人家严肃地说:“观察中华秋沙鸭一定要穿迷彩服或者接近大自然颜色的服装。”
回到长春,逛了多家户外商场,都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迷彩服装。无奈只好穿着早些年购置的藕粉色户外服装来到二道白河镇。朴老师见我这身粉衣粉裤后,皱皱眉头说:“中华秋沙鸭很机警,你衣服的颜色会干扰到中华秋沙鸭。”
可是,我没有其他衣服可以替换,只能低头,算是悔过。
次日,七点准时出发,朴老师驾车,二十分钟后到达头道白河大桥中华秋沙鸭保护监测基地,与中华秋沙鸭的约会开始了。
中华秋沙鸭保护监测基地是长白山管委会2018年投资一百万元建成。其中,在头道大桥下方建有四座监测小木屋,小木屋靠在山石之上,前面有两根水泥桩支起,小木屋遮风的墙壁由木板拼接而成,木材的原色,在林中也是点缀。这附近,还有四个人工鸭巢。
春分刚过,中华秋沙鸭已经陆续迁徙归来,昨天这里已经到达雌雄两对儿共四只中华秋沙鸭。朴老师说:“中华秋沙鸭机警且防范意识强,对人一直存有戒备。我们最好在中华秋沙鸭还没醒来之前,进入场地,免得惊扰中华秋沙鸭觅食。”
从头道大桥到木屋群,山路狭窄崎岖,需要步行七八分钟。我们静静前行,尽可能慢抬腿,轻落脚。这次观察的驻点是二号木屋。木屋板墙上留有五处小窗口,小窗口上挂着野战部队一样的迷彩装备。朴老师小心翼翼架起照相机,万事俱备,静候中华秋沙鸭的到来。
昨夜飘雪,岸边染成白色。透过木屋的小窗口,清晰可见对岸的白桦林。河水既清又静,白桦树映衬在水面的倒影,如一条蜡染的丝巾铺在水面,缕缕波纹随风荡漾,酷似一幅惟妙惟肖的水彩画,树影随着河水的流动,似乎穿透时空。中华秋沙鸭还没有到来,这片静美的水域也能让人迷醉。望着河水,心情舒畅,呼吸顺畅。
八点一刻,远处飞来两只野鸭,缓缓飞入我的视线里,慢慢落在眼前的浅滩之上。
朴老师提醒我:“这就是中华秋沙鸭。”
这一刻,我心潮澎湃了。与中华秋沙鸭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这是首次观察活体鸭。两只鸭一雄一雌,雄性额头黑色,冠羽也是黑色;雌性额头鹅黄色,冠羽也是鹅黄色。它俩站立在浅滩上,雌雄背对背,似乎陌路,互不理睬,各自用红色的喙梳理着羽毛。
其实,大部分鸭子的喙是扁平的,但中华秋沙鸭的喙是尖的,上下喙的两侧,还长有锋利的齿状喙缘,如锯子,鱼儿一旦被它咬住,即使是杜父鱼、七鳃鳗这些黏滑的鱼也很难逃脱。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中华秋沙鸭保留下来的祖先特征,那便是尖嘴与锐利的齿状喙缘,这也使它们与其他鸭子区别开来。
祖先留下的长喙居然还有“木梳”的功能,长喙左一下,右一下,很认真,很投入,又很陶醉。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在望远镜中盯着它们。此时此刻,本想用手机拍摄下来,但手机像素低,拍出的中华秋沙鸭小得可怜,放大又不清晰,翅膀的花纹全是模糊的。所以一切的画面资料全都通过朴老师的长焦照相机完成。此时的我只能端着望远镜,跪在木地板上,只有这个姿势,眼睛与木屋窗口才能平齐,观察中华秋沙鸭,这个姿态该是我最好的身体语言。
3月的长白山,雪花还没有退场,依然随心所欲地飞舞着。
突然,与我约会的中华秋沙鸭伸长了脖颈,舒展开翅膀,如同触到电流,“嗖”地飞走了,想必不远处,在我无法企及处,有人或有小动物出没。周围与水面又是一片静谧,这时,身体和眼睛似乎可以自由了,可以休息了。我直起身来,舒展几乎僵硬的四肢和腰身。
一边伸伸腿,一边用手机搜索中华秋沙鸭名字的来历。它有很多别名和昵称:会上树的鸭子、鸟中大熊猫……但凡昵称多的动物,都与众不同。其实,它名字的由来也有典故可查:1864年,英国人古尔德在我国发现了这种头上长着冠羽,两胁覆盖鳞片状花纹羽毛的野鸭,因为数量稀少,绝大多数人对这种第三纪冰河期孑遗的古老物种甚至一无所知。这种野鸭羽毛华丽,气质高雅,脑后的那撮冠羽,让古尔德想到了清朝官员帽子顶上那根代表官阶的翎子。于是,给野鸭取名为中华秋沙鸭。
飘飘洒洒的雪越下越大,眼前,雪花织成白色的帘子,雪帘连着天,接着地,犹如一面屏障,挡住我眼中的远方。没有中华秋沙鸭嬉戏的水面,只剩下原生态的风景,烟波浩渺一般朦朦胧胧。此情此景于我而言,也并不常见,我便贪婪地将它们收纳于眼底。时间随雪花和流水,伴随风声而远去。
初见中华秋沙鸭,我心动了。它的眼眸、它的双翅、它的冠羽,有种魔力如钩,钩住了我,使我如痴如醉。之后,我的眼底,我的心间,全是它的影子。这一见,如同久别的好友相见,恰似重逢。
我遇见了中华秋沙鸭,就有了我与它的故事。
暴雪中约会
暴雪来得突然,下得猛烈,停得却也很快。
这时,再凝视水面,两只中华秋沙鸭居然游到我的眼前。想来,中华秋沙鸭是有记忆的,而且,记忆力颇好,它能记住出生的巢穴,它还能记住成长的河流。我眼前这处浅滩附近,应该有它们出生时住过的树巢。如今,这里又成为它们休息的地方。雌雄两只中华秋沙鸭游到这里,显得并不欢实,也没有交流,而是懒洋洋地趴在浅滩之上。仅仅休息十分钟,居然一起醒来,扭动长颈,伸出长喙各自在梳理羽毛。中华秋沙鸭的尾脂腺非常发达,梳理羽毛的重要作用是把尾脂腺中分泌的油脂,均匀地涂到羽毛上,这样,可以达到疏水的目的。
这对儿中华秋沙鸭情侣,想必几年前就在江南“结婚”,婚后夫唱妇随共同迁徙。雄鸭如同绅士,颇爱干净,只是显得傲慢。雌鸭犹如公主,活泼调皮,只是有些懒惰。雪花一朵朵落在它们的背羽之上,一朵朵铺展开来,又一朵朵牵手相连,连接天空,连接河水,连成的线如同一束光波,晶莹绚烂。情侣野鸭梳洗打扮片刻,才开始活跃起来。雄鸭舞动翅膀,引颈似乎高歌,之后,只见这对儿中华秋沙鸭细长的喙一张一合,似在交谈,又觉得它们在吵架,因为眼神中缺少谈情说爱时的温柔。不知何因,它俩都闭上喙没有了声音,而后,脊背相对,似乎又成了陌路。
我端着望远镜,只能用这种方式与这对儿情侣对视。不敢高声语,恐惊河中鸭。这时,耳畔听到朴老师按动相机快门的声音。其实,我很幸运,朴老师所拍下的影像,我可以随时翻看。在我沉醉于朴老师拍摄的影像之时,太阳公公拨开雪雾露出笑脸,水面立刻笼罩着五彩的斑斓。刚刚被寒冷包围的我,冻得哆哆嗦嗦,天空那缕光芒,立刻给我罩上暖意。猜想中华秋沙鸭如同我一样,也会在阳光中尽情欢腾。可是,它俩似乎还有倦意,酷似钉在浅滩一样,居然还在小憩。我们在监测小屋里选择的位置,目光所能企及的地方,就是中华秋沙鸭们常常休息的浅滩。早上入场时选择这个位置,一天里都不能轻易挪动,犹如抗战片里的秘密碉堡,必须隐藏得毫无破绽。
民间流传一句话:痴迷是一种毒。也就是说人一旦痴迷,往往是可怕的。如此恶劣的天气,守在河岸不退缩,狂风暴雪中依然静候。中华秋沙鸭也一样,迷上此处,便把此处当作幸福的港湾。此时此刻,我敬畏中华秋沙鸭的执着,尽管天气恶劣,它们也心甘情愿在此等候迁徙同伴的归来。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显示的天气是多云,而眼下这里却是风雪交加,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因为痴迷于中华秋沙鸭,风与雪也全成了我的背景。
早晨在监测站落脚后,我默默关注一件事情——午饭如何解决?
刚来到小木屋,朴老师就拿起户外的两个小锅去河中取水,我有些诧异地问:“老师,为什么这么早就从河里取水?”
朴老师说:“先把水准备好,免得中午鸭子来到这里,再取水会惊动它们。好多次,因为没能早上取水,午饭时,鸭子玩耍得欢实,不能惊扰它们,人就只能饿肚子了。”
中午时分,老师用户外煤气炉具煮沸河水,午饭便是河水泡面。平日里,我对饮食有些挑剔。看着这碗面,想着河水中曾有鸭子大小便,还有其他动物的排泄物,我对着这碗泡面胡思乱想。朴老师看着我,很严肃地说:“野外都这样,习惯就好了。”出于各种原因,我还是端起了这碗面,不知为何,没有配菜,没有饮品,这碗面我却吃得格外香甜。吧嗒嘴,居然还有点甜甜的味道。我清晰地见到野鸭在河水中洗澡,也看到它们在水中排泄。值得欣慰,我与中华秋沙鸭同饮天池水。
饭后,又是一场烟雾般的暴雪袭来。眼前能见度极低,百米之外的河对岸都变得模糊。这时中华秋沙鸭却由两只变成三只,它们从哪里飞来,一概不知。大片的雪花似乎织成了网,想来野鸭飞翔也会有一定难度。就在这时,我听见中华秋沙鸭“嘎嘎”的叫声。恶劣的天气,对它们也是考验。它们在交谈,是问候?是吵架?是抱怨?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但从肢体动作看,它们并不亲昵。这时,我想象着,一家人幸福的样子,夫妻恩爱,一同孕育着下一代。然而眼前的两只雄性和一只雌性中华秋沙鸭,并没有恩爱的亲昵,也许它们当中的一对儿是老夫妻,或者它们三个是老朋友,早已把爱意化作亲情,无言却默默相守。
这是一部纪实散文。主要记录了作者陈凤华在长白山实地观察中华秋沙鸭的繁殖、成长过程,以及冬季跟踪中华秋沙鸭迁徙去南方一路的所见所闻。全书分为春归、夏长、秋迁、冬旅四个章节,并配有大量摄影和手绘图片。作者追踪中华秋沙鸭的几年间,她是在观察它们机警的生活方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本书实录那段属于她,也属于自然的故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