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

88.2 9.0折 98 全新

库存85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长德,钟海燕主编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31627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214120

上书时间2024-12-20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长德(1962~),经济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族经济。钟海燕,经济学博士,民族学博士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族经济。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1章 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西方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西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3 西方城市经济学的流派

1.4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城市经济学的发展

1.5 西方城市经济理论体系框架

第二篇 城市微观经济理论

第2章 城市的起源和成长

2.1 城市的起源

2.2 城市的成长

2.3 西方城市成长管理政策及工具

第3章 城市区位论

3.1 城市居住区位理论

3.2 城市企业区位理论

3.3 居住区位与企业区位的结合

第4章 城市规模经济理论

4.1 城市最佳规模理论

4.2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第5章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5.1 西方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学派

5.2 城市空间结构的传统模式

5.3 城市空间结构的现代模式

5.4 中心商务区

5.5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理论

5.6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5.7 城市感应空间理论

第6章 城市住房市场理论

6.1 住房市场概述

6.2 住房需求理论

6.3 城市住房的供给理论

第7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

7.1 城市劳动力需求理论

7.2 城市劳动力供给理论

7.3 城市劳动市场

7.4 通勤成本与就业区位选择

7.5 城市失业理论

第三篇 城市宏观经济理论

第8章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

8.1 引言

8.2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理论

8.3 理查森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8.4 城市经济增长的贸易基础模型

8.5 非均衡增长论

8.6 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型

8.7 规模报酬递增与城市经济的内生增长

第9章 城市化理论

9.1 城市化概述

9.2 西方城市化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

9.3 城市化理论的新发展: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

9.4 郊区化理论

9.5 城市精明增长

9.6 新城市主义

9.7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第10章 城市体系理论

10.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10.2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10.3 廖什景观

10.4 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11章 城市群理论

11.1 城市群基本概念辨析

11.2 城市群的成长

11.3 戈特曼的大都市带理论

11.4 城市圈域经济理论

11.5 城市等级组合理论

11.6 世界城市理论

第12章 城市产业发展理论

12.1 城市产业

12.2 总部经济

12.3 会展经济

第13章 城市集聚经济理论

13.1 韦伯的集聚理论

13.2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13.3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

13.4 新产业区理论

第14章 城市竞争力

14.1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4.2 西方城市竞争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14.3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第15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

15.1 增长极理论

15.2 中心-外围模型

15.3 城乡一体化理论

15.4 新区域主义

第16章 城市公共经济理论

16.1 公共产品论

16.2 最优税制理论

16.3 城市公共开支决策理论

16.4 城市公共产品的融资理论

第17章 城市环境经济理论

17.1 城市与环境

17.2 城市病

17.3 城市生态思想

17.4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17.5 健康城市

第18章 智慧城市

18.1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18.2 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

18.3 智慧城市的作用及价值

18.4 智慧城市的分类

18.5 智慧城市的空间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1章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西方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西方,对城市问题的研究源远流长。例如,柏拉图(Platon)就曾经研究过城市的理想规模,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对城市及其功能进行过详细的论述。约翰·冯·杜能(Johann Von Thunen,1826)提出了城市经济学家后来经常引用的理论概念。然而,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历程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西方城市经济学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它吸收了凯恩斯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多方面知识,也从人口统计学、社会学、地理学、房地产发展与投资、城市规划和环境研究中获取实证数据和理论支撑。关于城市经济学产生的具体时间,学术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帕·汤普森(Wibur Thompson)编写的城市经济专著《城市经济学导论》的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①。有人认为,西方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可以从1956年纽约大都市区研究项目算起,这个研究的最终成果于1959年出版,即胡佛(Edgar M Hoover)和弗农(Raymond Vermon)两位经济学家合著的《都市解析》(Anatomy of a Metropoelis)②。美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埃德温·5.米尔斯在其主编的《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城市经济学卷)中认为,以1964年阿朗索(Alonso)的专著《区位与土地利用》(Location and Land Use)为起点,城市经济学才成为了一门具备统一的理论基础的学科①。阿朗索在这部著作中对城市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即家庭和企业的空间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的形成,从而形成了城市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尽管这些看法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可以认为,西方城市经济学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20世纪50~60年代。

西方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因为有了历史上的理论准备而使之成为可能,更重要的在于城市发展的实践需要直接推动了城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而工业革命反过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自从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在英国兴起,之后是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伴随产业革命的是人口迅速从乡村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前进。城市化的过程,使得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居民有可能享受一切现代化生活设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的推进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给城市带来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严重、失业率和犯罪率上升以及公用事业超负荷等“城市病”问题。这些问题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表现尤为显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推动城市化以比过去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大城市的数量和人口迅猛增长。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是社会进步、繁荣和文明的标志,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病”。现实需要建立一系列以城市为对象的学科,寻找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西方城市经济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



精彩内容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书把西方城市经济理论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理论和微观城市经济理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介绍的主要是微观城市经济理论,包括城市的起源和成长、城市区位论、城市规模经济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住房市场理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理论等;后半部份介绍的主要是宏观城市经济理论,包括城市经济增长理论、城市体系理论、城市群理论、城市集聚经济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城市化理论、城市公共经济理论和城市环境经济理论。本书可作为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有关专业人员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