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6 4.5折 ¥ 79.9 全新
库存55件
作者罗大伦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46385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9.9元
货号10668702
上书时间2024-12-18
"身与货孰多"--钱真的很重要,处理好钱与身体的关系更重要
"身与货孰多"的"身"是身体的意思,"货"是财物的意思,老子说您的身体与财富到底哪个更重要?如果您问大家身体和钱哪个更重要?大家肯定会一致回答"身体重要"。因为身体要是不在了,所有的钱就都跟您没关系了。
之前有新闻报道,"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去世了,这位老板年仅四十四岁,在凌晨三点时因心梗去世。据说他曾经在两个月里见了一百多位投资人,每天睡觉前他就想:资金链要是断了该怎么办?所以他经常失眠,然后早晨起来又要去做路演,跟大家讲企业的前景,来争取众人的投资。这个过程辛苦,企业终于要上市了,他却突然去世了。
这样的事我见过太多了,为了公司的经营、为了赚钱,结果丧失了生命。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说某企业家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几十个亿的遗产,然后这些财产都归他太太了,后来他的太太跟企业家的司机再婚了,结果司机有一天突然感慨道:"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在给老板打工,今天我突然想明白了,原来是老板一直在给我打工……"
对于这件事,我们不论其真假,只看这个故事的警示意义。它警示我们什么呢?身体是"一",后面的一切都是"零","一"没了,一切都将归零。
"得与亡孰病?":得到后,如果不付出,则注定会失去
"得与亡孰病?"什么意思呢?"亡"就是失去,"病"当糟糕的、痛苦的讲。也就是说,"得与失"到底哪个好?哪个会令您痛苦呢?
其实,人世间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来自"得与失"之间,得到了则开心,失去了则痛苦。得失之间,很容易就使我们的心态不平衡,大部分人常常陷入得失之间,得到点儿利益就欣喜若狂,失去点儿钱就觉得不开心,凭什么这个钱让我花呀?
得失之间,会出现一喜一悲,七情也因此而生。
中医认为人的内伤是由七情所致,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就是您获得了什么东西,比如多赚了一笔钱。
"怒"是别人要侵犯您的利益,您可能要失去什么东西,您不想让他人侵犯您。
"忧"和"思"是您为了获得什么去忧思,比如您想获得什么位置,想着要怎么搞手段争取上位,或者每天思考怎么赚钱、怎么扩大业务等。
"悲"是什么意思?"悲"字的上面像两片会飞的羽毛,下面是一个"心",向两侧飞,代表失去、分离,所以失去就会悲伤。
"恐"和"惊"是什么东西突然要侵犯您的利益,您既怕自己受到伤害,又怕自己失去什么。
您看,七情都与得失相关。得失就像一个大的坐标,如果您把这两个坐标对立,就会出现七情,从而导致生病。所以老子问我们:"得与亡孰病?"得与失哪一个会令您痛苦?
我们要看清楚得与失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转化的,您千万不要认为得就喜,失就悲,有时您觉得得到了,实际您未必真的得到了。这个世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您得到什么的同时,一定要知道您会相应失去什么。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平衡的,您得到的同时,一定会付出。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要把什么事都做到"甚""泰""奢"的程度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什么意思?其中,"甚"是过分的意思,"爱"是爱惜、爱护的意思,"费"指更多的花费。"甚爱必大费"指过分喜欢什么东西,一定有更多的花费。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这样,喜欢什么东西,就会为它多花钱。比如一个知识分子,要是在古旧市场看到一本古书,一问价格,二百块钱,觉得有点儿贵,心里就会一直考虑到底要不要买。当天要是没买,晚上回家后可能一直都在想这本书,越想越喜欢,越觉得这本书应该买回来。可能第二天古旧市场一开行,您就跑去摊前和卖书的老板说:"我想了一晚上,还是觉得我应该买下这本书。"老板想了一下,说:"小伙子,我昨天回家找了一下,这本书是孤本,所以二百块钱可能不行了,六百吧?"
老板把价格一下增加了两倍。为什么?人家知道您是真喜欢,喜欢就要多花钱,所以老子讲"甚爱必大费"。但其实买本书还是小事,这都不算什么大损失。如果人生中的一些大事,因为您的甚爱,导致损失惨重,就得不偿失了,甚至有时会把您的人生都搭进去。
为什么贪官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他们太爱钱了,当别人送钱、送别墅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问题就出在了"甚"字上。
老子反对把什么事做到"甚""泰""奢"的程度,他说"圣人去甚、去泰、去奢",老子的意思是您把都去掉,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需要您地追求的,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一味地追求的结果,会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甚爱",是一个想得到外物的过程,比如名誉、地位、金钱等。老子在前面讲"得与亡孰病","得"的就是"甚爱",老子这句话是接着前边的话讲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太想得到的状态,这是一种不好的状态。
老子接着讲"多藏必厚亡","藏"是储存、积聚的意思,"厚"是多的意思,"亡"指失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您越想为自己多积累财物,反而失去得越多。真的会这样吗?
"多藏必厚亡"这句话,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解释。第一个层面是,"多藏"的过程会让您"厚亡",您会失去很多。
举个例子,我在商学院的一个学员,自己办了一个大的工业园,他有四个同学的公司都在他的工业园里上市成功。他住在一栋大别墅里,里面布置得漂亮,我在一楼参观都快转晕了,他们家的餐厅跟一个教室差不多大,家里面游泳池、网球场都有。
但他每天几乎快到凌晨三点才下班回家,早上八点半又要上班,他的应酬多,每天有各方面关系需要打理,到了晚上常常累得筋疲力尽,整个人也瘦得一塌糊涂。他一见到我就说:"罗博士,您帮我看看舌象,帮我号号脉吧,我的身体太虚弱了,您给我开点儿滋补的药方吧?"
我说:"不用开补药,睡觉就好了。"
他压根儿没有时间睡觉,当老板付出太多,失去也太多,没有时间陪家人,没有时间休息,整天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旋涡中周转,辛苦。
这些人在"多藏"的过程中,同时也失去很多,这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二个层面是,"多藏"的东西有可能都会失去。
比如有的人说,我准备了一地窖的黄金,用来传家。历史上有很多富可敌国的家庭,却未必能把财富传到第三代,古人讲"富不过三代",这都是无数人观察了不知多少世事变迁总结出来的。
比如在明末时期,江南的一些大收藏家的家族都富有,当时论国内哪里收藏的文物,皇帝是第一,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是第二。剩下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收藏家,全部在江南。这些家族通过经商收获了巨大的财富,有钱以后就想多收藏一些宝贝,他们没什么文化,就委托一些懂文物收藏的人,只要见到文物就不计代价地收到自己家里来。
如果您了解过历史就会发现,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谁能够把家产传到两三代以后的,大部分家族到了第二代等家里的老爷子死了,好多个儿子就开始分家,每个人分一大堆字画、好几间房子、店铺回去,平时挥霍无度,没钱了就低价卖字画,可能没到十年或二十年,把家里分的遗产卖光了,家族也没落了。
这些古玩字画在不同的巨富人家,如一艘小船、一片树叶般来回漂泊,它们见证了这些巨富人家财富的散去。
为什么会散去?因为他们的眼里只盯着钱,没有教孩子们该如何做事、做人等,所以孩子们的挥霍和败家是必然的,这就是老子说的"多藏必厚亡"。
"多藏必厚亡":为什么很多有钱人家往往富不过三代
历史上有很多富可敌国的家庭,却未必能把财富传到第三代,古人讲"富不过三代",这都是无数人观察了不知多少世事变迁总结出来的。
比如在明末时期,江南的一些大收藏家的家族都富有,当时论国内哪里收藏的文物,皇帝是第一,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是第二。剩下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收藏家,全部在江南。这些家族通过经商收获了巨大的财富,有钱以后就想多收藏一些宝贝,他们没什么文化,就委托一些懂文物收藏的人,只要见到文物就不计代价地收到自己家里来。
如果您了解过历史就会发现,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谁能够把家产传到两三代以后的,大部分家族到了第二代等家里的老爷子死了,好多个儿子就开始分家,每个人分一大堆字画、好几间房子、店铺回去,平时挥霍无度,没钱了就低价卖字画,可能没到十年或二十年,把家里分的遗产卖光了,家族也没落了。
这些古玩字画在不同的巨富人家,如一艘小船、一片树叶般来回漂泊,它们见证了这些巨富人家财富的散去。为什么会散去?因为他们的眼里只盯着钱,没有教孩子们该如何做事、做人等,所以孩子们的挥霍和败家是必然的,这就是老子说的"多藏必厚亡"。
我在前文中讲过,在晚清时期,曾国藩的外孙写了本书叫《保富法》,书中详细记述了如果家里没有把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只给孩子钱的下场。"藏"的是钱,孩子们就只会挥霍,反而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好好读书的家庭,不仅越来越兴盛,对社会也做了很多贡献。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
老子讲的道理是深刻的,所谓"多藏","藏"的全都是名、利、地位等,一旦您把这些东西看得太重,就很难有好的结果。
什么样的人生才好呢?只有不计较结果,坚持做好事,为了大家而做事的人,人生才会幸福。您一旦这样做,言传身教,您的孩子也一定能带着这种人生态度生活。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究竟哪个对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这句话在帛书甲本写的是"善者善之",在通行本写的是"善者吾善之",其实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就按照帛书甲本的写法讲。
"善者善之"的意思是,那些善良的人,我会以善良来对待他们。"不善者亦善之"的意思是,那些没那么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们。
"德善也"的"德"字通"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了善的真谛,也可以解释成德行善了。
老子说,善良的人,我们以善良的态度好好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们也要以善良的态度好好对待他。很多人会疑惑,不善良的人难道不应该惩罚他吗?为什么也要好好地对待他?这样下去对方不会得寸进尺吗?这怎么可能得到善的真谛呢?
在历史上有一个的争论--若"报怨以德",那"何以报德"?
老子讲的"报怨以德"的意思是,您怨恨我,我还以好的品德来对待您。孔子讲的"以直报怨"的意思是,您怨恨我,我拿良好的德行来报答您。那您要是对我好,我还拿同样的德行来报答您吗?两者总该有点儿区别吧?所以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让历朝历代的人都在争论,到底是老子高明还是孔子高明。多数人认为孔子高明,因为孔子将不同的情况区分开了,有不同层次的对待方法。
实际上孔子讲的是做人的底线,这是给普通人讲的。而老子讲的是管理者的智慧,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如何面对被管理者。当一个领导面对自己领导的人时,他们怨恨您,您就要去怨恨他们吗?您要和他们较劲吗?
如果您以直报怨,非要分清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您还怎么当领导?老子讲的是的智慧,他告诉我们,即使您领导的人恨您,也要以德行来教育他、感化他。如果是普通人之间,以直报怨,这是一种底线,也能体现出公平。
正是因为这些圣人讲话的对象不同,一个是对,一个是对普通人,所以才让众人迷茫。您说他们之间谁高谁低呢?只是角度不同,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