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 4.5折 ¥ 88 全新
库存78件
作者董信义著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319089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381449
上书时间2024-12-17
董信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咸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散文学会会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名誉教授,咸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已出版作品10部。散文集《触摸灵魂的瞬间》荣获咸阳市优秀图书奖;长篇小说《裂焰一一村官的2015》荣获第三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落凤山》荣获
第四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银奖,同时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19年推荐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多篇作品被《陕西百年文艺经典》《陕西诗歌年选》《报刊文萃》等收录。
第一章心有高山
第二章回天在人
第三章山水相鸣
第四章穷则思变
第五章花开无状
第六章多事之秋
第七章自然而然
第八章翻天覆地
第九章梦在飞扬
第十章遍地生辉
第十一章光照大地
第十二章大道归一
后记
第一章心有高山
一只苍鹰在九峻山上空展翅飞翔,鹰的叫声在天际回荡。
一道霞光落在九峻山上,如金色的闪电,在黄土塬上跳跃腾飞。巍峨壮美的九峻山像是渭北的屏障,给山下的村庄、田野带来无限生机。
在山下的缓坡地带有几处村落,生息着数代子民。在这些村子中间,有一个村子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宝石,吸引着无数人的眼光。如同传奇一样,翻天覆地的改革是一种进步,华丽转身的巨变更是一种奇迹。
改革或巨变是需要胆魄、需要见识的,更需要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无私。因为爱,泥土丰沃;因为爱,人杰地灵。
这个村子,孕育着渭北农民的梦想。在春雨里,万物复苏,田野上的庄稼冒出了嫩绿的脑袋。在秋风中,黄澄澄的玉米笑弯了腰,红彤彤的苹果笑红了脸。渭北的农民们在桃花烂漫的时节,低头端详大地,用双手掬起一杯黄土,看黄土从指缝滑落,悄然融入大地;他们在冷冽的冬日里,信步走在田野上,用双臂拥抱升腾的暖阳,在追寻幸福与埋头苦干中找到生活的滋味。
这个村子就在渭北田野上,两排青砖灰瓦双层楼,两行白杨耸天树,北有一道龙脊梁庇护,南可听甘河涓涓水声。村子上空酝酿着一种骚动和兴奋的气息,似乎诉说它曲折又不平凡的历史岁月。
这个村子就是颇有名望的袁家村。
黄昏,天空亮光尚在。袁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农工商集团总经理郭怀山走出办公室,心里一直在思考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年轻的郭怀山激动、向往、不安。他一直思考着新时代的袁家村该向何处去,想着想着,郭怀山不知不觉登上了龙脊梁。
说是龙脊梁,其实是大兴水利时期引泾灌溉的四级站高干渠。那时,这块土地靠天吃饭,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政策的指引下,温秀县决定把泾河水引到皇陵地区。人们在泾河岸边建站搭泵,逐级提升,修坝引水,共修了四道堤坝;在坝东低处,建水槽、修电站、搭泵引水,使皇陵地区部分地方出现了禾苗茁长、庄稼丰收的景象。棉花、麦子、玉米、芝麻年年收成不错,但四级站只能满足一部分地区的需要,更广阔的旱地依然靠天吃饭。后来,秦川省决定兴修宝鸡峡引渭工程:从扶风开渠,破山钻洞,经周原,过岐山,穿小梁河,绕九峻山,把渭水引到了泾河以西的旱原区。引泾四级站慢慢退出皇陵地区。“大包干”时期,荒废的电站被不法分子偷盗、毁坏。四道坝最终成了一道屏障,庇护着坝南人家。怀山对这些并不了解,他也不知道这道龙脊梁本不属于袁家村。当年,坝南的四十亩水田是簸箕村四组的,这龙脊梁自然也属于簸箕村。现在能成为袁家村的领地,那是有故事的。
郭怀山望着九峻山陷入了沉思,他清楚,要开辟袁家村发展新局面,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时代赋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离不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袁家村人如果不思奋进,不求创新,不开眼界,不外出学习,不请专家指导,一切都是徒劳。郭怀山站在龙脊梁上,回望夕阳西下的九峻山,心里思绪万千。
郭怀山知道九嵕山巍峨壮观,曾经满山柏树连绵,山上有皇城献殿山下的沟沟坎坎里葬埋着唐王朝的公主近臣。自己身后的袁家村,也被魏徵、徐茂公、秦琼的荒冢照应着。天时地利,袁家村的出路在自己手中在袁家村人的手中。
……
本书主要讲述了秦川省温秀县袁家村近50年来的巨大变迁。20世纪70年代,袁家村是一个“耕地无牛,点灯无油,炕上缺席,粮缸少米”的远近闻名的烂杆村,公社头疼的困难村。几经周折,村民推选出郭天福为村里第36任队长。在郭天福的带领下,袁家村村民经过20余年的打拼,解决了居住和温饱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