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专利申请的中间手续概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专利申请的中间手续概要

73.2 6.1折 120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房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大贯进介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65535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9784666

上书时间2024-12-17

鸿运图书专营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从应当如何取得可进行权利行使的专利权的角度出发,撰写了日文版原著并根据日本法律的最新修订数次再版,中文版译者跟作者亦师亦友,深谙作者的思路,且翻译得逻辑严密、丝丝入里。

目录
第Ⅰ部序言

 章序章

 1.1申请审查程序的流程和答复

 1.2由审查员进行的审查(法第47条)

 1.3实质审查的请求(法第48条之3)

 1.4加快审查制度

 1.5驳回理由通知书(法第50条)

 1.6补正书(法7条)

 1.7意见书

 1.8其他

 第Ⅱ部针对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第2章新颖性(法第29条款各项)

 2.1法第29条款各项的规定和解释

 2.2新颖性的判断步骤(出版物记载发明的情况)

 2.3针对缺乏新颖性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2.4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法第30条)

 第3章创造性(法第29条第2款)

 3.1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和解释

 3.2创造性的判断步骤

 3.3否定创造性方面的要素

 3.4肯定创造性方面的要素

 3.5关于功能性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6关于用途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7关于构件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8关于方法限定产品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9关于数值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10关于选择发明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11关于创造性判断的注意事项

 3.12针对缺乏创造性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3.13非战略性的普通意见书

 3.14战略性的意见书

 3.15战略性的补正书

 3.16其他注意事项

 第4章说明书等的记载缺陷(法第36条)

 4.1可实施要件(法第36条第4款项)

 4.2说明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4款项)

 4.3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开要件(法第36条第4款第2项)

 4.4支持要件(法第36条第6款项)

 4.5清楚性要件(法第36条第6项第2号)

 4.6简洁性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3项)

 4.7权利要求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4项)

 4.8关于针对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缺陷的应对的注意事项

 第5章发明的单一性(法第37条)

 5.1法第37条的规定及解释

 5.2发明的单一性的判断

 5.3发明单一性的基本判断类型

 5.4审查对象的确定步骤

 5.5特别技术特征的发现步骤的具体说明

 5.6权利要求1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7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8未发现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9特定情况下的“相同或对应的特别技术特征”的判断类型

 5.10针对违反单一性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5.11关于发明单一性的注意事项

 第6章不属于发明的客体以及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法第29条款主段)

 6.1法第29条款主段的规定和解释

 6.2“不属于发明的客体”的类型及应对

 6.3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及应对

 6.4不满足“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要件的类型及应对

 6.5针对不具备“不属于发明的客体”及“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要件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7章先申请原则(法第39条)

 7.1法第39条的规定及解释

 7.2在先在后申请的判断对象

 7.3不会构成在先申请的申请

 7.4在先在后申请的申请日

 7.5发明的相同性的判断手法

 7.6关于先申请原则要件的判断手法

 7.7对于具有特定表述的权利要求等的处理

 7.8针对先申请原则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8章抵触申请(法第29条之2)

 8.1法第29条之2的规定和解释

 8.2抵触申请规定适用的判断

 8.3与法第39条的先申请原则规定的不同点

 8.4针对抵触申请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Ⅲ部修改、分案、复审等

 第9章修改的要件(法7条之2)

 9.1修改的时机要件

 9.2修改的实体要件

 9.3修改手续上的注意事项

 0章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法7条之2第3款)

 10.1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0.2超范围新内容的基本判断方法

 10.3超范围新内容的具体判断手法

 10.4权利要求书的修改类型

 10.5说明书的修改的类型

 10.6附图的修改

 10.7申请人方的说明

 10.8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处理

 10.9针对超范围增加新内容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1章技术特征变更修改(法7条之2第4款)

 11.1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1.2基本的判断方法

 11.3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4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5在修改前的特别技术特征发现步骤中未发现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6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注意事项

 11.7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处理

 11.8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应对

 2章目的外修改(法7条之2第5款)

 12.1法7条之2第5款的规定和要旨

 12.2权利要求的删除(法7条之2第5款项)

 12.3权利要求书的限定性缩小(法7条之2第5款第2项及第6款)

 12.4笔误的订正(法7条之2第5款第3项)

 12.5不清楚记载的澄清(法7条之2第5款第4项)

 12.6目的外修改的处理

 12.7关于目的外修改的应对

 12.8各审查阶段下的非法修改的通常的处理

 3章分案申请(法第44条)

 13.1分案申请制度的规定和概要

 13.2关于分案申请的要件

 13.3分案申请的手续

 13.4分案申请的效果

 13.5分案申请的有效利用

 13.6关于分案申请的注意事项

 4章复审(法21条)

 14.1复审制度的规定和要旨

 14.2可提出复审请求的人

 14.3可提出复审请求的时机

 14.4复审请求的手续

 14.5前置审查

 14.6由复审合议组进行的审理

 14.7复审决定

 14.8复审的有效利用及注意事项

 5章与审查员等的会晤

 15.1会晤的参加人和会晤要求

 15.2会晤的对象、时机及地点

 15.3会晤的内容

 15.4会晤的效果

 15.5关于会晤的注意事项

 原版用语索引

 原版条文索引

 原版判例索引

 原版专栏索引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基于原作者30余年从事业的经历,从应当如何取得可进行权利行使的权的角度出发,对日本申请的中间手续做了多方面、系统性、概要式解说,以斯为中国申请人及代理人办理相关事务提供颇具实用性的参考。

主编推荐
 本书从应当如何取得可进行权利行使的专利权的角度出发,撰写了日文版原著并根据日本法律的*修订数次再版,中文版译者跟作者亦师亦友,深谙作者的思路,且翻译得逻辑严密、丝丝入里。 

精彩内容
 第Ⅰ部序言 第1章序章 1.1专利申请审查程序的流程和答复 1.2由审查员进行的审查(法第47条) 1.3实质审查的请求(法第48条之3) 1.4加快审查制度 1.5驳回理由通知书(法第50条) 1.6补正书(法第17条) 1.7意见书 1.8其他 第Ⅱ部针对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第2章新颖性(法第29条第1款各项) 2.1法第29条第1款各项的规定和解释 2.2新颖性的判断步骤(出版物记载发明的情况) 2.3针对缺乏新颖性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2.4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法第30条) 第3章创造性(法第29条第2款) 3.1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和解释 3.2创造性的判断步骤 3.3否定创造性方面的要素 3.4肯定创造性方面的要素 3.5关于功能性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6关于用途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7关于构件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8关于方法限定产品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9关于数值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10关于选择发明的创造性等的处理 3.11关于创造性判断的注意事项 3.12针对缺乏创造性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3.13非战略性的普通意见书 3.14战略性的意见书 3.15战略性的补正书 3.16其他注意事项 第4章说明书等的记载缺陷(法第36条) 4.1可实施要件(法第36条第4款第1项) 4.2说明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4款第1项) 4.3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开要件(法第36条第4款第2项) 4.4支持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1项) 4.5清楚性要件(法第36条第6项第2号) 4.6简洁性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3项) 4.7权利要求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4项) 4.8关于针对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缺陷的应对的注意事项 第5章发明的单一性(法第37条) 5.1法第37条的规定及解释 5.2发明的单一性的判断 5.3发明单一性的基本判断类型 5.4审查对象的确定步骤 5.5技术特征的发现步骤的具体说明 5.6权利要求1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7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8未发现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9特定情况下的“相同或对应的技术特征”的判断类型 5.10针对违反单一性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5.11关于发明单一性的注意事项 第6章不属于发明的客体以及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法第29条第1款主段) 6.1法第29条第1款主段的规定和解释 6.2“不属于发明的客体”的类型及应对 6.3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及应对 6.4不满足“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要件的类型及应对 6.5针对不具备“不属于发明的客体”及“产业上的可利用性”要件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7章先申请原则(法第39条) 7.1法第39条的规定及解释 7.2在先在后申请的判断对象 7.3不会构成在先申请的申请 7.4在先在后申请的申请日 7.5发明的相同性的判断手法 7.6关于先申请原则要件的判断手法 7.7对于具有特定表述的权利要求等的处理 7.8针对先申请原则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8章抵触申请(法第29条之2) 8.1法第29条之2的规定和解释 8.2抵触申请规定适用的判断 8.3与法第39条的先申请原则规定的不同点 8.4针对抵触申请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Ⅲ部修改、分案、复审等 第9章修改的要件(法第17条之2) 9.1修改的时机要件 9.2修改的实体要件 9.3修改手续上的注意事项 第10章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法第17条之2第3款) 10.1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0.2超范围新内容的基本判断方法 10.3超范围新内容的具体判断手法 10.4权利要求书的修改类型 10.5说明书的修改的类型 10.6附图的修改 10.7申请人方的说明 10.8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处理 10.9针对超范围增加新内容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11章技术特征变更修改(法第17条之2第4款) 11.1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1.2基本的判断方法 11.3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4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5在修改前的技术特征发现步骤中未发现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6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注意事项 11.7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处理 11.8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应对 第12章目的外修改(法第17条之2第5款) 12.1法第17条之2第5款的规定和要旨 12.2权利要求的删除(法第17条之2第5款第1项) 12.3权利要求书的限定性缩小(法第17条之2第5款第2项及第6款) 12.4笔误的订正(法第17条之2第5款第3项) 12.5不清楚记载的澄清(法第17条之2第5款第4项) 12.6目的外修改的处理 12.7关于目的外修改的应对 12.8各审查阶段下的非法修改的通常的处理 第13章分案申请(法第44条) 13.1分案申请制度的规定和概要 13.2关于分案申请的要件 13.3分案申请的手续 13.4分案申请的效果 13.5分案申请的有效利用 13.6关于分案申请的注意事项 第14章复审(法第121条) 14.1复审制度的规定和要旨 14.2可提出复审请求的人 14.3可提出复审请求的时机 14.4复审请求的手续 14.5前置审查 14.6由复审合议组进行的审理 14.7复审决定 14.8复审的有效利用及注意事项 第15章与审查员等的会晤 15.1会晤的参加人和会晤要求 15.2会晤的对象、时机及地点 15.3会晤的内容 15.4会晤的效果 15.5关于会晤的注意事项 原版用语索引 原版条文索引 原版判例索引 原版专栏索引 译者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