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八卦与亿万富翁:只有一个扎克伯格
¥
18.3
6.1折
¥
30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唐灿编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77787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7832827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唐灿,女,媒体工作者,多年来从事财经人物传记写作和企业品牌策划。已出版的作品有《影响力——湖南行业新先锋》、与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先生合作的《温州”大变局”》及《风投阴谋》等。
目录
推荐序 伟大公司的基因
自序 扎克伯格传奇故事中的细节
序章 一场被搞砸的大规模IPO
第1章 传奇发生得太快
Facebook前传
一夜爆红
帕克的出现
多事之秋腹背受敌
第2章 一个权力的偏执狂
收购案――虎口脱险
“离场”――绝不可能
同行者――可遇不可求
第3章 让网站有趣更重要
信息分享催生社交盛宴
别无选择走向营利
变是为了最终的不变
第4章 透明与隐私
隐私泄露――先天性病症
受众危机――每一次山雨欲来
透明世界――路漫漫
第5章 有竞争就有江湖
微软――越来越亲的朋友
对阵Googe――恩怨情仇何时休
Facebook式兵法
第6章 没有天才不是怪胎
天才不是天生的
技术男的另类情商
坚守最初的自己
第7章 扎克伯格的中央舞台
管理之道不走寻常路
CEO渐入佳境?
世界向他走来
后记 期待中国的扎克伯格
附录 扎克伯格如是说
扎克伯格语录
扎克伯格公开信与博客文章
扎克伯格的演讲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推荐序 伟大公司的基因
博斯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著名管理咨询专家谢祖墀
在商业世界中,公司多如牛毛,真正伟大的公司却屈指可数。Facebook或许还谈不上伟大,不过它从一开始便展现出卓尔不群的特质,从某种角度来看,那未尝不是成长为伟大公司的基因。
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对卓越公司曾有过这样一番总结:“扎根于一套永恒的核心价值观,为利益之外的追求而生存,并能以内生的力量不断地自我更新,因而长盛不衰。”
从哈佛校园里的一间宿舍诞生至今,Facebook不过8岁,要说它基业长青,恐怕为时尚早。互联网经济的最大特点便是阶段性,随潮流变迁而兴灭,微软、AOL、Yahoo等辉煌一时的公司步入晚年,新兴公司一茬接一茬,既有MySpace这样的失落者,也不乏Facebook这样的后起之秀。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互联网宛若广袤无边的大海,提供了无限自由的商业空间。这意味着,商业新星有可能陡然升起,也有可能转瞬而逝,做“行星”还是做“流星”,不只取决于环境、潮流等后天条件,很多时候也是个体主动选择的结果。
这本《金钱、八卦与亿万富翁:只有一个扎克伯格》在全面回顾Facebook创业历程之余,重点从公司、团队、融资、赢利四个方面剖析其成败得失,于潮流变迁和公司沉浮的背景上绣出Facebook的独特秉质。用吉姆?柯林斯的观点审视,或许我们会对这家年轻公司的未来抱有信心——它已初具优秀公司的特质。
推荐序伟大公司的基因Facebook拥有开放、共享的核心价值观。Facebook问世之前,社交网络热潮早已兴起,MySpace正当其时,Friendster奋起直追,其他各式社交网站更是多如牛毛,Facebook以实名社交的姿态异军突起,不仅将社交网站的历史划为前后两个时代,更极大地冲击了传统互联网产业格局。
马克?扎克伯格始终认为,一个开放、透明的世界有助于人们增进了解、避免分歧,他将这一理念植入Facebook。与Google主导的搜索引擎时代不同,Facebook开创了社交网络引领的新时代。相比Google擅长于人机交互,Facebook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它抛弃了冰冷、生硬的计算机算法,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建立开放、共享的平台,使得交流的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通过Facebook,扎克伯格重塑了互联网面貌。它以更为人性化的信息共享而非搜索引擎为链接触点,依托开放平台与好友推荐的方式,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产品、用户与商家、产品与商家链接起来,实现精准定位与精确传播,最终又聪明地将控制权交到用户手中。
Facebook强调以产品为本位。马克?扎克伯格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相信,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利润,而如果以利益为主导则会损害产品的生命力,最终反而得不偿失。由这个理念聚集起来的Facebook团队一直执著于产品和服务,并愿意为此放弃短期利益。
从这条主线出发,扎克伯格与公司的另一创始人爱德华多?萨维林的分歧在所难免,Facebook拒绝Yahoo、维亚康姆、Google等公司的收购也就显得理所当然。扎克伯格的潜台词是:我可以将Facebook做得更好,为何还要卖掉?
Facebook最核心的资产是用户提交的个人真实资料,但它并未擅用这些资料,而是建立了一套全面细致的隐私制度,将主动权交还给用户,在此基础上开发定制广告。可见,它非常清楚自身的优势以及行为的边界——既不讨好用户,也不欺骗用户,而是致力于达成某种共识,由用户自行选择隐私控制的限度。这其中蕴含的逻辑是:做好产品,其余的交给用户解决。
Facebook提倡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开放、共享是互联网的精神,也界定了互联网商业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的探索推动着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具体到Facebook而言,它从学生社交网站到去中心化设计,最后蜕变为开放性平台,这个过程始终围绕着开放和共享这一核心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在推出开放平台之前,自行设计的应用程序用户评价极低,并且产生了极大的成本开支,事倍功半。开放平台架构后,第三方应用成为主流,不仅大大缩减了研发成本,更带来了应用程序的爆发式增长,养活了大批外部程序开发商,其中就包括当下最热门的在线游戏开发商Zynga。反过来,这些外部开发商又成为Facebook的利润来源。
从封闭走向开放是Facebook历史中至关重要的转变。它从一个什么都想涉足的无孔不入的管制机器,变身为承载一系列应用开发、设计与交易活动的开放平台,被禁锢的能量由此释放,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另外两件事物——Android手机系统与苹果App
Store,同样采取了开放平台的商业策略,致力于平台化建设,打造各自的生态系统。
Facebook的野心显然更大,基于真实身份用户的链接,它似乎有意成为全球“操作系统”。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Facebook所建立、加强的人际联系,使之成为链接真实个体的神经网络,随着用户数量的暴涨而呈几何级扩张,虚拟网络向真实世界渗透,并最终影响现实社会的运转。
2012年5月,扎克伯格在路演时放言:5年之后,每一项互联网应用都能够以某种形式与Facebook整合。显然,这一图景是基于这样一种经济学认知:自由市场当中,一切生产要素被市场调动、组织和分配,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掌管一切。由此出发,Facebook平台只要足够开放、平等、自由,生产要素便会自动奔流而来,落地生根。
没人否认互联网经济的魅力,即便屡遭“泡沫”洗礼,相比传统经济而言,它仍具有难以比拟的吸引力。透过Facebook的流行,也许可以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开放、自由、个体解放与个性释放,而Facebook代表的互联网便提供了这么一个试验场。
当然,作为一家公司,Facebook有其固有使命,但是谁又能说,公司使命与社会使命无法合二为一?对于那些富有进取精神的公司而言,这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前言:扎克伯格传奇故事中的细节
一个个财富传奇总是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模糊现实中的真实细节。当财富传奇化、成功模式化、企业家明星化,一切都被披上了光鲜亮丽的画皮时,那些包装之后的故事却总是显得那么的苍白和乏味。
曾几何时,那些突兀的眼神、不经意的动作、瞬间的思绪、下意识的习惯,都成为被忽略的细节,成为渐行渐远的片段,是成功人士不愿提及的前尘往事。然而,恰恰这些凌乱琐碎、鲜活生动的真实细节,是所有故事的内核、所有传奇的精华。
毕加索说:“当一切细节都被遗忘的时刻,才能产生雕塑。”生活毕竟不是艺术,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遗忘细节无异于自欺欺人。
追求成功没有错,学习成功更没有错。关键的问题是,
在这个流行PS的世界里,那些传奇故事只剩下空洞的财富、权力、名誉,在一个鼓励复制的社会中,那些传奇故事中主角的身影已经失真。
谁能真正成为我们的成功学导师呢?
扎克伯格,又一个财富神话的缔造者,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他有自己的成功学导师吗?
在刚刚迈出创业第一步的时候,就面临抄袭创意的指控,尽管真实的情况难以考证;在万众瞩目的新闻采访中,穿着一双露出脚趾的橡胶拖鞋走上舞台,个性使他一贯如此;在24岁的时候,有专门的电影为他的成功立传,尽管这并非他所想;在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的时候,依然租住在一室一厅的老式公寓当中,金钱并非他所想;在20岁出头的时候,签署不菲的身家捐赠承诺书……
自序扎克伯格传奇故事中的细节请忘记他头上的光环、他的财富、荣誉与权力吧!
他从10岁开始自学编程,他高中时期拒绝高薪聘请,他在哈佛大学里曾经肆无忌惮,他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创业基地通宵达旦,他在产品推出失败时差点卖掉公司……请关注这些故事的细节。
为了挑战自我,他把打领带、学习中文、只吃自己屠宰的动物设为自己的年度目标;在危机处理中,他学会沟通与妥协,他的方式由强硬变得温和……当然,为了真正的成功,他在心中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尽管深知路途漫漫,但他坚守自己的原则,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请记住这些真实的细节。
为了企业,为了学习管理,他也曾找各种成功人士交流,与比尔?盖茨、布雷耶、格雷厄姆成为莫逆之交。但是对于扎克伯格来说,他只有唯一的成功学导师,那就是他自己!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成功学导师。
杨德昌在电影里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你只要很有信心地告诉他们,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会感激你。”因此,这是一个充满误导的世界,那些忽略细节的神乎其神的传奇故事,就有着不可忽视的误导性。那些充满着一腔热血的成功冲动、异想天开的致富路径、不择手段的竞争方式的
“成功学”,忽视了个体、环境、时空的差异,把每人都逼成了“成功综合症”患者。
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曾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因为我们步伐的加快,因为变化的提速,因为全球的不确定,我们坚持却找不到内心的依据,我们放弃却发现新的开始太艰难,我们寄居在别人的领地却不情愿,我们坚守在自己的船上却难以靠岸,我们徘徊却丧失了应有的机遇,我们奋斗却看不清前方的激流险滩,我们焦虑却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淡漠却无法面对内心的呼唤……”
这些都是忽视细节与真实的“成功学”带给我们的隐患。
尽管已经成为了公众人物,但扎克伯格是一个本性害羞、内敛的人,他独特的个性也影响了外界对他的了解,因此有关他的故事的细节变得更加神秘而不为人知,也才会出现电影《社交网络》中的各种误解。在扎克伯格的另类故事中,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挖掘其成功背后的真实细节。
但是,即使是对于扎克伯格这等人物,所谓成功,也永远只是对其过去的一种肯定。2012年5月,扎克伯格带领着Facebook上演了一场剧情复杂莫测的悬疑剧。
这个5月,扎克伯格忙碌不堪。5月14日,在他年满28周岁的当天,女友普莉希拉?陈正好从加州大学医学院毕业;5月18日,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遭遇交易故障,惊险重重;5月20日,扎克与女友喜结连理,在加州举行了小型的结婚仪式。
这个初夏,更是风雨交加。伴随上述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的,是社会各界对Facebook与扎克伯格的种种质疑。IPO路演中,扎克伯格标志性的套头衫着装被视为傲慢。上市之后的Facebook跌破发行价让人大跌眼镜,作为最大单一股东的扎克伯格迅速套现11亿美元让投资者丧失信心。更有甚者,Facebook股票一度成为美股市场中最大的卖空对象。
至于剧情的发展,是继续险象环生,还是翻盘大逆转,其实不重要。因为短期的情节,都不足以体现Facebook的潜在价值,也无法证明扎克伯格及其团队的真正能力。对于年仅28岁的扎克伯格以及一直在路上的Facebook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本书写作的目的,不是鼓励大家去“复制”扎克伯格,也不要把扎克伯格当做导师,因为这毫无必要。我们需要的只是寻找自我、坚持自我、完善自我,当好自己的成功学导师。
序章一场被搞砸的大规模IPO
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像Facebook这么充满争议。看涨与看跌,追捧与质疑,总是会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同时围绕着它,一部分人对它寄予厚望,为之拍手叫好、摇旗呐喊;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互联网泡沫的“幕后元凶”、可能引发投资灾难的“魔鬼”,不时站出来泼一盆冷水。
终于,到了答案揭晓的那一天,这个创造全球互联网最大规模IPO纪录的新兴公司上演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Facebook的股票以超过发行价10?6%的“天价”登场,疯狂上涨到每股45美元的巅峰,然后开始下坠,它被纳斯达克的技术故障搞得威风扫地,系统延迟导致了大面积交易失误,带着投资者的失意、叹息、愤怒重重地摔在地上,最后在承销商摩根士丹利的护盘下才稳住阵脚,勉强没有跌破发行价。然而,危机还没有解除。下一个交易日,它不可抑制地破发了,从此之后一泻千里,一次又一次跌破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狂欢变成了一场灾难!
一
2011年的秋天,46岁的纽约人吉姆?萨普驾车行驶在回家路上,坐在后座的宝贝女儿杰德忽然提了一个让吉姆分神的问题,她说:“爸爸,我可以入股Facebook公司吗?”
吉姆很注意培养女儿的投资、理财意识,从她懂事起就开始教她炒股,手把手地教她买下了迪士尼、eBay等几个公司的股票。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却让他感到意外。吉姆知道Facebook这家公司不怎么热衷于上市,那个著名的CEO马克?扎克伯格更是对股票交易退避三舍。可就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杰德在一旁提醒说,电视上报道Facebook有意公开出售一部分股权。
序章一场被搞砸的大规模IPO如果消息属实,那可真是一件大事!要知道,关于Facebook的一切消息总能引发密切关注,它的上市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公司在过去几年间以火箭般的速度成长,2011年夏天它的活跃用户数量突破7?5亿,有人开始把它比作仅次于中国、印度的“世界第三大人口国”,而它的市场估值也被推高到500亿美元。Facebook成了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但这个故事还需要一个相得益彰的结局——那就是上市。对于风险资本和持股员工来说,这是获得回报的最佳方式;而持看涨观点的投资者也希望从它的高速成长中分一杯羹。Facebook在2009年度过盈利拐点之后成为引人垂涎的“现金奶牛”,它在2010年净利润高达6亿美元,2011年增至10亿美元,这让许多人相信投资它的股票将有利可图。
Faceb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不愿意让Facebook过早上市,甚至一再推迟IPO时间,但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它触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非上市公司股东数量超过500名后必须公开运营信息的政策底线。尽管当时正在修订的《就业法》计划把这一限制放宽到2000名股东,并且美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下必须上市,许多超过500名股东的创业公司仍在保持私有化运营,不过Facebook还是决定上市。这个被证实的消息让很多人眼中放光。
和许多美国中学生一样,杰德也是Facebook的粉丝,当然,她还无法理解商业世界复杂的游戏规则,只是单纯出于对熟悉事物的喜爱,希望拥有一些Facebook股票。她的提议在父亲心中引起了涟漪。吉姆手里有几万美元,那是杰德读大学的教育存款,既然杰德还有几年才到上大学的年纪,他决定试一试,如果Facebook股价的走势像谷歌上市时那样,一定可以大赚一笔。
然而,抱有相同想法的人不止吉姆一个,某种程度上,这导致了他在二级市场的购股以失败告终——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从Facebook持股员工手中抢购股票。作为上市的前奏,同时也为了兑现利益承诺,Facebook员工在二级市场交易他们持有的股票,在看涨行情的鼓舞下,许多像吉姆一样的投资者跑到二级市场抢购,将Facebook股票的成交价一路推高。
2012年新年过后,Facebook股票交易量在二级市场上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成交价在每股34美元上下浮动。2月份,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二级市场股价迅速突破每股40美元,一度达到每股44美元。它变成了一场有钱人的游戏,一场预设立场的豪赌,已经得手的投资者开始期待上市后一夜暴富,而吉姆那样囊中羞涩的投资者只能把希望寄托于IPO。
这样,Facebook上市之前就被贴上了一张耀眼的标签——“10年来最不容错过的IPO”。
二
美国时间2012年5月18日,万众期待的日子到了。这天上午9∶15,马克?扎克伯格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的Facebook总部敲响了远程上市钟,几千公里之外的纽约,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华尔街拐角的大屏幕上出现了蓝底白字的Facebook图样,行人纷纷驻足拍摄。
然而,Facebook非但没有迎来满堂彩,从上市钟声敲响那一刻起,便陷入厄运之中。
按照计划,Facebook股票应于当天上午开始交易,以每股38美元的发行价发售4?2亿股,共筹集160亿美元。但意外发生了。纳斯达克交易系统出现技术故障,交易被推迟了30分钟,随后纳斯达克使用一个二级系统紧急启动Facebook股票交易,但技术故障仍未排除,交易系统出现严重延迟,交易员在两个小时后才能看到他们的订单信息,对于瞬息万变的股票交易市场而言,分秒之间的误差就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次故障简直就是致命的失误。
混乱局面迫使一些大型投资者取消了购股计划,另一部分投资机构由于延迟问题无法及时看到交易信息、下达重复购买指令因而蒙受巨大损失。初步统计,花旗银行损失了2000万美元,Knight
Capital损失了3540万美元,瑞士银行损失最为惨重,损失了高达3?56亿美元。
这扇了纳斯达克一个响亮的耳光。纳斯达克大肆鼓吹、四处标榜的先进电子交易系统把Facebook从纽交所争夺过来,结果却把如此重要的一笔IPO搞砸了。
纳斯达克愿意向受损者支付6200万美元补偿金,但大多数受损机构并不领情——这只是5亿美元损失的九牛一毛。他们坚持认为纳斯达克应付全部责任,花旗银行率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起诉讼,投诉纳斯达克在这次IPO中的疏忽大意,并要求纳斯达克赔偿因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对Facebook来说,一张160亿美元的支票已经稳稳地捏在手中,IPO已经过去了。
然而,Facebook的危机才刚刚开始,紧随着这场混乱的IPO而来的,是股价的疯狂下跌。5月18日,在投资者的追捧下,Facebook以每股42?05美元开盘,这已经高出每股38美元的发行价10?6%,照此计算,Facebook的市场估值高达1151亿美元,远超戴尔、惠普、亚马逊的市值。
但这还不是最高价。Facebook一直上涨到每股45美元的高位,从那之后,上涨画上了休止符。那一天纳斯达克闭市时,Facebook以每股38?23美元收盘,仅仅高出发行价23美分。这是承销商护盘的结果,摩根士丹利在Facebook股价低于每股38美元时介入,稳定了市场行情。
接下来的周末并不平静。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走入了婚姻殿堂,时间是5月19日,Facebook上市第二天,他们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家中举办了一场低调的婚礼。那天恰好也是扎克伯格28岁的生日,他似乎是用这样的方式宣告自己的成人礼。
5月21日,新一周开始了,纳斯达克开市后,Facebook股价急速下坠,最终跌破每股38美元发行价。此后虽有小幅上升,但Facebook股价的下跌势头难以遏制,并带动全球社交网络公司的股价集体跳水,社交网站LinkedIn、社交游戏厂商Zynga股价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中国的人人网股价更是暴跌21?15%。
这只是开始。此后Facebook股价一路下行,经过两次小幅回升,最终在6月份跌破每股26美元,报收于每股25?75美元低点,这是Facebook股价波动图上的第一个大低谷,也是Facebook上市后的一次滑铁卢。接下来一个月,Facebook的股价反弹到每股33美元,然后又开始震荡下挫,终于在2012年9月跌破每股18美元——不到4个月的时间,Facebook的市值蒸发了超过500亿美元。
资本市场变幻莫测,一系列事件积蓄的能量往往在一瞬间爆发。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者最容易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呈现出一种集体癫狂。这种非理性灾难曾在历史上无数次上演,现在轮到了Facebook头上。与IPO前高涨的投资热情截然相反,Facebook上市后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