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故事
¥
5.47
2.3折
¥
23.8
全新
库存46件
作者高津滔编著
出版社人民武警出版社
ISBN9787801765147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3.8元
货号7887612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内容摘要
读书留学
1904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二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这一年是龙年,所以邓小平属龙。邓小平的降生,可把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乐坏啦,因为邓家到邓绍昌这一辈已是三代单传了。因此,邓绍昌把重振邓家家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长子的身上!虽然邓绍昌是个农民,但他认准一个道理,一个人没文化可不行,因为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出知识,知识出人才,人才出科学,科学出生产力,生产力才能够创造财富。所以,没文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能使你有眼难辨真假,有耳朵难辨对错,有鼻子难分香臭,有嘴说不到点子上,有手容易干蠢事,有腿也容易跟着别人走斜道。所以,在邓绍昌看来,让孩子念书学文化、明事理,此事比天大。于是,他就把5岁的邓小平送进私塾受启蒙教育,邓小平念小学,升初中,废寝忘食下苦工,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邓小平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根本就不用家长和老师操心,学习成绩总拔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十年过去了,15岁的邓小平“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鹏展翅绕天涯”。当时,他念书的学校风气也正,老师们又为人师表,因此,“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格高”,此时的邓小平不但人长大了,思想也成熟多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山河破碎人心碎,焦土上处处都流淌着中国人民的血和泪。这年夏天,当时的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和教育局局长温少鹤等社会贤达创办的西南地区的最高学府——重庆留法勤工预备学校开始招生,邓小平文化基础扎实,一试中地考上啦。他渴望能学习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能掌握一些实用技术。经过一年的学习,邓小平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及法国驻重庆领事馆考官的口试,身体检查都合格了,这一年,他刚满16岁。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在上海登上了法国“盎特莱蓬”号邮船,踏上了他到万里以外的世界去学本领的征程。长达39天、三万余里的海上颠簸,哎呀,晕船那个滋味儿,可是要了血命啦!吃不下睡不着坐不住站不稳,天悬地转,那活洋罪遭的,甭提啦!终于在1920年10月19日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哪料想,迎接邓小平的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一片萧条景象。通货膨胀、企业停产、厂矿倒闭、工人失业。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原打算用勤工来俭学的计划成了泡影,他只能走上一条靠打工来求生存的艰难之路。他先后到好几个工厂打工,可是,资本家每天只给不到10个法郎。这点儿钱连吃饭都不够啊。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大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成天两个面包片,面包片两个,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的工夫,这人也快饿成面包片了,谁受得了啊!一个月后,无奈的邓小平只能离开这家工厂,一结账把他吓一跳,他不仅分文未得,还倒赔了一百多个法郎。这些个资本家真算计到工人的骨髓里去!这使头一次踏人社会的邓小平感受颇深,触动很大,深刻地体验到了工人阶级受剥削压迫的滋味儿。可是为了生存,邓小平又到一家橡胶厂打工,具体工作是制作防水用的鞋套。邓小平心灵手巧反应快,别人一天做十来双,他一天能完成近二十双。积攒下一点儿钱后,邓小平便辞去了工作,来到一所学校求学。因为当初出国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但出乎意料的是,由于学校费用太高,邓小平依然没能如愿。求学不成,邓小平只好又到了雷诺汽车厂打工,学习钳工。整天和钢尺锉刀、电钻、板子、锤子、老虎钳子,全和铁打交道,真可谓铁饭碗啊!这是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所从事的唯一一项带技术性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制作图纸和工艺技术。时至今日,在法国的雷诺汽车厂仍完好地保存着一张编号为82409A的工作卡。卡上清晰地写着:“邓希贤,中国人,(农历)1904年7月12日生于四川,住址,比扬古尔市特拉维西尔街27号”。卡的左下角,贴着邓小平的一寸免冠照片。这时的邓小平通过几年的磨炼和体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法语也说得自如流畅多了。他在思想、意志、品德等全面素质都得到了磨炼和提高。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