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2 4.9折 ¥ 48 全新
库存113件
作者金惠敏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9068986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7614226
上书时间2024-12-14
自序/1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一种“元文学”或者文论“帝国化”的前景/1
作为理论的文学与间在解释学:
走出唯美主义与审美民族主义的误区/9
一、文学作为理论的越界/11
二、唯美主义和对于唯美主义的认识误区/20
三、审美民族主义与间在解释学/34
结语/43
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辩证法
以巴赫金对什克洛夫斯基的批判为中心/47
一、什克洛夫斯基的“奇异化”及其真正的旨趣/49
二、巴赫金对“奇异化”的误解和歪曲/54
三、文学与社会/文化的积极循环/59
四、黑格尔与艾柯:两点补充/73
“文学性”理论与“政治性”挪用:
对韦勒克模式之中国接受的一个批判性考察/83
一、韦勒克模式与中国80年代文学界的思想启蒙/87
二、文学规律的内外之争与“小特殊性”和“大特殊性”之辩/96
结语/105
阐释的政治学:
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谈起/109
消费时代的社会美学:
学科蓝图及其文化语境/127
一、“美学”反对“社会”/129
二、“社会美学”与“艺术”无关/134
三、“社会”即“文化”/ 139
四、在“社会美学”之前/145
五、“物符”化与“社会美学”的诞生/152
40年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历程之我见:
(40年文艺理论学科史》序言/161
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作为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学术自辩(Apologia) / 173
一、为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174
二、“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依据/179
三、一句话回答:什么是“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191
后记/ 193
增订版后记/ 197
在文学研究领域,米哈伊尔・巴赫金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人物,对几乎文学和文学研究所涉及的一切话题都有触磁或深入的探讨。中国文艺学界虽在巴赫金翻译和研究上领先于他国,但并非对其所有问题或重要问题都予以关注和讨论。巴赫金的理论效应有待继续释放。我们不是在经典常读常新的意义上来为本文寻找依据(的确,作为经典的巴赫金经得起反复言说),而是发现,对于巴赫金所充分论述的许多问题,其中有不少我们未能给予其应得的研读和阐释。本文拟聚焦于巴赫金对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者“文学性”理论的批判,考察他如何将“非文学性”引入“文学性”王国,“非文学性”如何在“文学性”有机结构中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以及位处“文学性”王国之外的“非文学性”对于“文学性”具有怎样的价值。
但本文绝非对巴赫金的一个复述。巴赫金在描述一个人的成长履历时认为:“文本外的影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些影响通过话语(或其他符号)体现出来,而这些话语是别人的话语,首先是母亲的话。然后,这些‘他人话语’借助另外的‘他人话语’(以前听到的)通过对话式的加工变成‘自己的他人话语’,而后再变成自己的话语(即去掉引号),这自己的话语已具有创新的性质。”更引述巴赫金此语当然不是想预先夸耀一下本文有什么创新,而是借此告诉读者本文的研究方法,即通过阅读引号中的“他人话语”逐渐走向“自己的话语”。至于“自己的话语”有无“创新”性质,那需要读者下判断。
我们就从阅读什克洛夫斯基关于“奇异化”的论述开始吧!需要预警一下,我们的这部分研读和评议会让某些“巴赫金迷”感到不适。不过,巴赫金本人应该是欢迎“对话”的。
……
本书是研究文学理论的学术文集。“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概念或命题提出于2004年,之后经过不断的讨论和争论而成长为新世纪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意并非像字面那么绕口,简单说来就是,通过反对文学研究界根深叶茂的现代性的“文学性”理论,即一种唯美主义的美学,旨在发展一种文学的“社会批判美学”。因而围绕这一理论的争论主要是在一个审美泛化的社会里要不要坚守以及如何看待“文学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展开和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以及相应的文化自信的强化和提升,这一命题进入中西关系解释学的讨论范围,于是它又焕发出新的理论潜能:它反对与“文学性”相对应的将民族文学他者化、本质化的做法,而提倡一种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的交往诗学或间在解释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